第二章 “80 后”父亲与教育概述
第一节 “80 后”父亲的概述
一、“80 后”父亲的时代特征
踏着改革开放道路成长起来的“80 后”,受到不同思想热潮的影响,他们具备了独立思想与反叛精神,与“70 后”、“60 后”具有显着的差别。“60 后”父亲是传统的一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对保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更多的是被传统思想影响着。“60”后的父亲更多的是在孩子面前扞卫自己的权威,虽然他们把学习看得很重要,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和文化的缺乏,并不能参与到孩子的文化教育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 “70 后”父亲接受了新的思想,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新的方式。他们更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广阔的更自由的空间。在“80后”的童年时光中,没有固定的应试教育的模式,竞争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完全没有所谓的学习压力,当他们成长为一名父亲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逃避应试模式,尽力拖延。“80 后”的成长处在社会的过度阶段,他们更崇尚内心的快乐和自由的生活,他们眼中的出类拔萃是一种几率非常小的相对事件。
很多身为人父的“80 后”和孩子在一起时,会进行各种互动。他们经常一起做的事情有运动、聊天、看电视、“玩游戏”和“学习”等。还有些“80 后”父亲会和孩子在一块儿玩玩电脑、手机,甚至有的“80 后”父亲会和孩子一起发呆。他们会经常抱怨带孩子以及教育孩子的辛苦,对于孩子的哭闹、调皮、执拗、撒谎等等行为无力招架。他们不懂得怎样才是正确引导孩子的有效方法,并在子女教育的路上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的耐心不够,自己有时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子女身上,不能与孩子用真情的方式沟通,对于怎样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几乎没有概念,这类培养的在子女缺乏安全感,不能做到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冲突,并缺乏胆识。有些“80 后”父亲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妻子,对子女要求过高等。甚至有些“80 后”父亲没有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把教养子女的责任推到老人身上,对子女教育手足无措等等。
二、“80 后”父亲的角色定位
在不断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并不能将“80 后”父亲比拟为孩子的另一位母亲,相比于母亲,“80 后”的父亲在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和孩子的互动中,每一个方面都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80 后”父亲较之于母亲应该是完全不同概念的教育系统与行为范畴。夫妻两人的婚姻、工作内容、父亲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以及自己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家庭的结构组成、价值体系、还有社会中的一些舆论都会对“80 后”父亲角色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80 后”父亲角色的内涵应该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和妻子共同维持好婚姻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两个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然后,“80 后”父亲应该做到对孩子以及家庭尽心尽责,满足孩子在经济、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其次,和孩子建立融洽的父子关系,做到亲密并且民主,向孩子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要跟随时代的进步,及时完善自身,在全面承担父亲责任的同时,不忘传达母亲的“慈爱”,给孩子明确的性别示范。富有责任感的“80后”父亲,能够做到保护孩子,规范秩序,维护夫妻的婚姻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向孩子给予正确的精神指导,具备智慧、民主、和蔼、坚韧、勇敢、心胸宽广的父亲则能够向孩子传递更多的精神追求,在无形中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这也是“80 后”的父亲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的目标。
三、“80 后”父亲的育儿期望
“80 后”父亲主要是想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成长。多数的“80 后”夫妇只养育了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也就会更加的重视,更加依赖于科学的教育方式。
市场经济中的平等意识渐渐渗透到每个现代化的家庭当中,而且每个家庭都在向着民主化发展,这是科学教育形成的客观条件。而其形成的主观条件是在于每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对传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心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更具科学性,又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每个家庭孩子的数量,“80 后”夫妇对于仅有的一个孩子,势必要倾注心血,进行大力培养教育。但是“80 后”父亲却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简单粗暴的教育,不能将科学教育充分运用在各个方面。在孩子违背了某些道德规范后,因为受到了粗暴的对待,即时不再去触碰道德准则,也只是因为害怕挨打而已,并没有真正明白道德规范的含义,反而在心中留下阴影,疏远了和父亲的距离。“80 后”父亲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摒弃传统的简单粗暴,尽量做到“言传身教”.
第二节 “80 后”父亲教育的概述
一、“80 后”父亲教育的定义
“80 后”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向孩子展现了父亲这个角色所具备的特征,通过父亲来展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80 后”父亲想要体现出充满父亲特征的教育方式的最佳途径就是由父亲进行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父亲教育就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由父亲主导一些具有父性特色的互动游戏;具有父性的教育活动,和具有母性的教育比较起来,更具备阳刚之气、理性、果敢、心胸辽阔的特色。在广泛的意义中解释,父亲教育除了所包括的上述内容外,还涵盖了父亲的自我教育,父亲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在提高自己的基础上,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80 后”父亲教育的内容
(一)为子女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80 后”父亲不能再站在母亲的身后,应该和妻子一起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80 后”父亲最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的面前要善于肯定自己的妻子。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相敬如宾,幸福快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二)参与子女活动
多抽出些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在一起互动游戏,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还能受到父亲所有行为的影响,从而提升孩子自身的智力、气质等多方面的行为,保证了孩子心智发育,正常成长。
(三)了解子女的生理与心理
“80 后”父亲要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无法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话,至少要保证每周有六个小时能够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比如聊天,既能深入了解孩子,也能让孩子了解自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
(四)教育子女处世之道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怎样为人处世。父亲教育并没有主张一味的宠爱孩子,给予孩子关爱和呵护之后就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向孩子表达父爱,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父亲角色的威严,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生活在新时代的“80 后”父亲们,务必要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与妻子携手,共同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为缺失父爱而感到自卑,相反,他们会因为得到了充足的父爱而感到自豪。
三、“80 后”父亲教育的具体形式
(一)尊重儿童的天性,顾及儿童的自尊
孩子从出生落地,就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孩子从完全无知的状态开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上学之前的阶段,孩子对整个充满好奇,渴望进入到这个世界中,此时他们需要的是自由,是肯定。在儿童心理的激发状态中,孩子开始8和世界产生交集,他们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们的父亲,满腹成人主义的父亲。“80 后”
父亲要用心呵护孩子的天性,以不同的方式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和发展。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不断发挥想象,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这非常有利于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和自尊,有利于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
(二)给儿童犯错的权利,变“批评”为“指导”
受到传统观念“严父慈母”的影响,大多数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只是单纯的严厉,但是严厉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反而会将父爱遮蔽起来,无法传递给孩子。“80 后”父亲需要细心的注意学龄前儿童心理情绪的变化,及时的做孩子身边倾诉的对象,孩子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也就意味着得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尊重。当孩子犯错误后,并且及时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这时,“80 后”父亲一定要向孩子给予肯定,然后耐心的向孩子解释,进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天真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所以“80后”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肯定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既能让孩子乐于接受,也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亲掌握教育的方式,不能太过严厉,在严厉中融入温情,严格教导孩子之后,应该适当的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三)学会换位思考,和儿童成为“好朋友”
身为“80 后”的父亲,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近距离接触孩子,尽量以孩子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给予孩子充分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通过理解孩子,与孩子拉近距离,培养默契感,获得融洽和谐的父子关系。尤其是与学龄前的儿童相处时,要像和朋友相处一样,做到平等,耐心,双方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建立超越父子情的更深的感情。相关调查表示,“80 后”父亲的目标是把孩子看作为好朋友、好哥们儿,尽可能的腾出更多空闲的时间,做到常伴孩子左右。
(四)考虑儿童感受,学会表达父爱
“80 后”父亲要细心呵护学龄前儿童的内心成长,时刻注意孩子的反应,他们的年纪虽然很小,但是感情同样非常丰富,有必要得到父母的重视。身为“80 后”父亲,不能看到孩子做错事情就进行批评教育,要在充分了解事实之后,再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错误,也要及时向孩子承认错误,寻求孩子的原谅。时刻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到彼此亲密了解,及时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