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卢梭自然教育观的启迪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郭熙婷
发布于:2019-04-20 共5899字

  摘    要: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深入理解自然教育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实践中, 可采取以下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构建家庭教育多维发展目标;确立孩子主体地位, 丰富家庭教育内容;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关键词: 卢梭; 自然教育思想; 中小学生; 家庭教育; 消极教育法; 主体地位; 发展规律;

  2016年12月12日, ***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 对一个社会来说, 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 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 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 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 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生命和教育开始的地方, 也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 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更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代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笔者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论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强调教育要回归到孩子本身, 注重顺应孩子天性来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理性、系统的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外显性的成绩、特长等, 对于内隐性的道德、心理等因素却相对忽视[1], 偏离了自然状态下人的教育。鉴于此,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应注重人的内在自然, 呵护良心回归本性。教育工作者结合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推进家庭素质教育, 注重儿童知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构建家庭教育多维目标

  家庭教育本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但现代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首先,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忽视了良好家庭环境的构建。家长注重提高孩子物质生活环境, 却忽视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构建。积极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对孩子个性化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但当前, 家庭教育主要是为孩子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即成了就业、升迁的手段, 家庭教育培养目标逐渐趋同。其次,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目标较为单一, 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 而孩子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其兴趣爱好和个性更是被逐渐磨灭。因此, 在家庭教育中, 借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可以构建家庭教育的多维发展目标。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卢梭自然教育观的启迪

  (一) 运用“消极教育”思想,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旨在培养“自然人”, 以顺应孩子的天性以及内在自然的发展规律。卢梭“消极教育”思想不是刻意地引导孩子学习真理, 而是主要防止他们被外部环境影响心灵沾染罪恶或产生不良思想, 从而使孩子保持童真、回归天性、自由发展。即“消极教育”并不是放弃对儿童的教育, 而是要在儿童的自由发展中观察儿童, 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 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地让儿童遵循自然发展。同时, 结合自然后果法, 让儿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进行教育。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长应该转变片面重视智力教育的思想, 运用“消极教育”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卢梭还提倡孩子的教育要回到乡村以帮助孩子发展内在自然, 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很难做到远离城市回归乡村去接受自然教育, 但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自然的成长环境, 不去过分干预孩子自然本性的发展, 尽量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社会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如注重成绩、升学等功利化思想。同样, 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利用榜样和氛围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的诱惑, 合理利用零碎时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等。

  (二) 借鉴卢梭教育原则, 构建多维发展目标

  家庭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原则、节制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协调一致原则, 以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来保证培养“自然人”教育目的的实现。其中, 自然原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 要尊重天性、回归内在自然以及顺应身心发展规律来促进孩子良好、健康发展;节制自由原则要求家长将孩子的欲望控制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同时不去束缚孩子的思想,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平等原则要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 使其天性可以更好地发展;协调一致原则认为, 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要协调一致, 以不可改变的自然教育为中心, 使事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向其趋近、靠拢, 以实现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尊重、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一方面, 可以培养孩子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法让孩子意识到不当行为的后果, 并有所畏惧。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认为, 自然规律支配一切, 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应尊重自然规律, 符合“自然人”的培养目标。这里的自然人是指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遵循自然天性、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爱弥儿》中曾说:“从我的门下出去, 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 也不是武人, 也不是僧侣, 他首先是人……”[2], 卢梭希望的自然人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判断力, 从而使他可以灵活选择不局限于一种职业。自然人可以跟从自己的内心自由地选择幸福、独立的生活方式, 无论外界环境和命运如何变幻, 他都能很好地适应和变迁, 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当代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目标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聚焦于智力教育, 所有的一切需求都会为孩子考试分数让路, 容易造成孩子“高分低能”的情况, 从而失去了适应社会最基本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家庭教育多维发展目标, 注重孩子知识学习、智力发展的同时, 构建德、智、体、美、劳多维目标体系, 使孩子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促使儿童全面发展。

  二、确立孩子主体地位, 丰富家庭教育内容

  根据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 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进程, 使成人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 使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成人也不再主宰一切。同时, 要减少功利化的家庭教育内容, 不再只注重显性的智力教育、孩子的分数成绩以及身体健康等, 还应该丰富家庭教育内容, 关注具有持久影响的、具有内隐性的实践创新能力、责任担当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

  (一) 家长合理让位, 确立孩子主体地位

  卢梭认为,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要尊重儿童, 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价, 要真正了解儿童, 以便因材施教”。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教育必然是自由的。他反对传统教育运用严酷的纪律和体罚来压制人的天性, 主张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给儿童充分的自由, 让其自然生长发展, 让儿童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万物。他主张, 转变传统的以家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真正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而不是帮助孩子“规划人生”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小绅士”。孩子的身心是不断成长变化的, 因此, 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 让孩子在自然、民主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倾听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构建亲密的朋友式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用“过来人”的经验做规划式指导。总而言之, 要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释放孩子的天性, 回归自身的内在自然, 从而自由、全面地成长。教育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给予儿童自由, 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从而实现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另外, 卢梭还认为, 给儿童有节制的自由更能让儿童感到幸福。“有节制”的自由是指要受制于自然, 而不是要屈从于成人的权威。给儿童有节制的自由可以极大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 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相反, 无限制的自由则容易使孩子没有了发展的方向,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 要让孩子在遵循内心想法的同时, 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 减少功利化思想, 科学配置教育内容

  将卢梭自然教育的法则应用到当代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 需要依照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科学配置教育内容。家长要用心地发现孩子特有的个性, 并依此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而不是为了成绩去组织家庭教育的内容, 这是家庭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

  一是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卢梭认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中小学生家庭应将教育兴趣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例如, 建立家庭亲子阅读角, 留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 并探索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一起关注生活, 通过“在做中学”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放手让孩子自己创新实践。

  二是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功利化的教育取向对孩子的好处是显性的、短暂的, 而道德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隐性的、持久的。家长自身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家长和孩子要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 一起观看和分析热点新闻以及交流品评人物事迹, 共同学习, 与孩子共同成长;在生活中积极实践道德行为, 帮助孩子将领会的道德观通过实践内化吸收。

  三是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在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 家长也要关注其心理健康。一般来说, 孩子在学校接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有限的, 家庭教育应该做更为有益的补充。因此, 家长要学会放低自己的身段, 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互动, 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愿意分享烦恼忧愁时认真倾听, 帮助孩子疏导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供其参考;家长在闲暇时间要多阅读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 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和规划人生等方面为孩子提供有益指导, 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以及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针对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没有成文的规章可寻, 每个家庭的家庭教育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 很多家长很少采用专门的方法, 而往往是根据父辈的经验对下一代进行家庭教育的状况, 可借鉴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改变不适宜的教育方式。自然主义教育旨在培养“自然人”, 以顺应孩子的天性以及内在自然的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以及接受能力遵循自然进程进行教育。

  (一) 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家庭教育分阶段进行

  卢梭反对不尊重孩子天性的传统教育, 认为贪多图快、揠苗助长会超越儿童现有的身心发展阶段, 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展。因此, 家庭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现有的发展阶段, 不要为了儿童将来的完满生活而牺牲其现在的童真快乐。卢梭反对将孩子培养成“小大人”“小绅士”, 认为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现有的身心发展阶段, 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地推进。卢梭根据孩子不同的身心发展顺序科学划分了四个阶段, 并提出了对应的教育方法:一是0-2岁幼儿阶段。这是教育的初始阶段, 要注重孩子的衣、食、睡眠等, 主要以孩子的身体养护为主, 可以运用游戏方式强健孩子的体魄。二是2-12岁儿童阶段。这一阶段伴随幼儿逐渐成长, 其独立意识开始形成, 但儿童这一时期仍然主要依赖对外部事物的感觉, 这一时期称为“理智的睡眠期”, 主要应开展“感觉教育”。三是12-15岁少年阶段。进入少年阶段的教育主要为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 智力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着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观念。可以通过实践劳动“在做中学”发展心智, 同时劳动也可以强建体魄。四是15-20岁青年阶段。这时, 孩子已经具备了判断能力, 并逐渐开始对社会关系有所敏感和发现。因此, 教育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人文学科为辅,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程度不同, 相应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卢梭的这一理论, 儿童身心发展处在小学阶段时, 家长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锻炼, 有意识地引导适应孩子此阶段的感官教育, 为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初中阶段时, 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也要开展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这里的智力教育不仅指知识教育, 更加注重孩子逻辑思维的锻炼。伴随智力教育践行劳动教育, 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开发心智、锻炼体魄。步入高中之后, 应更加侧重家庭道德教育。家长通过树立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 并在实践中帮助孩子内化、吸收, 将观念转化为行动。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不一定都按照这个规范, 而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 合理调整创新家庭素养教育方式。

  (二) 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确定适宜的教育方式

  一是加强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 既要避免过分放任, 又要避免过分严格, 防止走向极端。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较早地学会独立、自主、责任和担当, 培养相应的关键能力。家长应重视挫折教育, 并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私人化量身定制孩子的家庭挫折教育计划并认真落实;父母与孩子定期交流, 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困惑和挫折并认真疏导, 必要时进行干预调整, 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并充满正能量。

  二是践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全方位持续终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也具有终身性和代代相传的特点, 因此, 家庭教育可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条主线而贯穿孩子的一生。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瞬息万变, 要想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仅靠当前学习储备的知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家长要与孩子构建家庭终身学习共同体, 帮助孩子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践行终身认真落实, 与孩子共同发展进步。

  三是渗透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开始, 代代延续并不断发展。家长要用心学习、深入理解生命教育,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 通过隐性方式持久渗透。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潜移默化地加强孩子对生命的认识、理解, 从而使其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在生活中渗透安全防范知识, 增强孩子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 提高生命的质量, 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卢梭在《爱弥儿》中只谈家庭教育而未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终身化且代代延续的, 同样, 家庭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中,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构建家庭教育的多维发展目标;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 不断丰富和完善家庭教育的内容并与时俱进;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断创新家庭素养教育的方式。这些措施有利于家庭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从而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实践表明,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还可以为孩子健康、高质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 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贾萧竹.家庭教育中的“自然之道”---从《道德经》和《爱弥儿》看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共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 (8) :10-12.
  [2]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郭熙婷.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8):21-2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