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幼儿园亲子阅读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3328字
标题

  随着幼教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亲子阅读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西兰,后被引进到美国等许多国家。

  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基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还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增进亲子感情,从而推动家长自身素养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园是借城镇化发展机遇而诞生的一所国办幼儿园,幼儿园中的孩子多数来自乡村。

  笔者通过“亲子阅读”问卷、访谈等形式对41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发现,家长对亲子阅读认识少之又少,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漠不关心,不重视亲子阅读,缺乏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

  目前我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亲子阅读的正确理解。

  不少父母都有开展早期阅读的意识,但缺乏了解亲子阅读的内涵与价值。在阅读中,不少家长简单地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过分强调将阅读活动作为幼儿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和工具,从而把过多的精力投入于机械性地认字,追求识字率,片面地 把 孩 子 推 向 知 识 性、学 习 性 的“工具式”阅读。这种阅读是不让自己 的 孩 子 输 在 起 跑 线 的“功 利 性”阅读,而忽视了亲子阅读对幼儿情感、社 会 性 发 展、整 体 阅 读 能 力、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二)缺乏适宜的亲子阅读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地提高,家长们经常都是陪着孩子参加奥数、艺术兴趣班,相应地,参与亲子阅读的时间就会减少。

  一方面,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本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的布置不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

  部分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等,但很少见到可供孩子阅读的图书;部分散居在家的家长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邀请玩伴在家开展娱乐活动,孩子的书房演变成大人们娱乐的“麻将房”或“KTV”,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利于亲子阅读的展开。

  此外,部分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凭着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购图书,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

  (三)缺乏有效的亲子阅读指导。

  策略目前,大部分家庭在亲子阅读指导方面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家庭缺少正确的亲子阅读观,亲子阅读活动成了刻板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家庭缺少对亲子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

  家长容易随着自己的情绪和兴致来指导孩子的阅读,并没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偏重文字的阅读,过分追求“结果”,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也不予理会,亲子阅读缺乏合作、对话,不能有效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难以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因此,我园通过《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寻求并改善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达力的发展,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专门的小书房,配备专门的小书架、书柜小桌椅,没有条件的可以创设阅读角,配备简易小书柜或小书袋。无论是书房还是阅读区,光线一定要适宜,最好备置台灯或柔软舒适的坐垫。

  (二)精心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

  随着孩子年龄、心智、视觉、认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在选择图书时也是有阶段性的:

  0-3岁的婴幼儿,选择一些视觉刺激、色彩明亮、图片逼真、画面生动、内容接近日常生活的可引起亲子间对话的卡片或简单的故事等。

  3-4岁,选择色彩明亮,图画简单清晰,便于孩子观察的拟人化的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童话等。

  5-6岁,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扩大,词汇量的增加,想象力的丰富,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如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等,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

  (三)提供多种阅读材料。

  除了书籍以外,我们还可以提供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报纸、杂志、包装纸、书信、多媒体、音像资料等,以丰富孩子的阅读材料。

  (四)营造支持、愉悦的心理环境。

  亲子共读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情绪上是一种享受,父母不应多考问孩子,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

  亲子共读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

  (五)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爱看书、看报,营造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遵循幼儿发展原则,树立科学的亲子阅读观

    阅读能给幼儿带来的乐趣有很多层面,家长不能一味地凭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强加给孩子,亲子阅读材料也有很多类别,因此,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幼儿发展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石井勋博士指出: “孩子的思考过程是先整体再部分”.

  这充分说明孩子的学习特征是先记住再理解。

  因此,在孩子进行阅读时,需要让孩子先完整地接触阅读材料,然后再逐个分解。

  如:阅读《小猫钓鱼》,先要让孩子把故事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再有重点地“定格”画面,进行指导、讲述。

  (二)渐进性原则。

  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中要理解孩子从开始接触阅读材料到理解和用语言表达,甚至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在理解和用语言表达经历较长阶段后,才能进入发表自己观点、见解的阶段。

  一般这个阶段往往要中班下半学期的孩子才能达到。

  (三)愉悦性原则。

  亲子阅读是指父母和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采取合作、对话与互动的阅读方式,围绕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展开讨论、交流和分享的阅读活动。

  简而言之,亲子阅读就是要让孩1“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而不能把阅读当任务,亲子间不能有任何紧张情绪。

  (四)可接受性原则。

  阅读材料要精心挑选,要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要考虑难易程度。

  阅读的内容必须高于孩子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但经过一定的努力,又能够为孩子所理解与接受。也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常讲的“跳一跳摘到果子”.

  运用有效策略,提高亲子阅读水平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既是阅读者又是亲子阅读的指导者,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策略至关重要,家长可以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有效地进行指导。

  (一)朗读感受法。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倾听、感受家长的阅读。孩子最初的阅读主要是依赖父母的朗读,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阅读”,倾听、讲述是孩子的主要阅读方式。家长要将静止的面画,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满足和实现幼儿阅读的愿望和需要。家长最好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观察理解法。

  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看书时,通过每一页画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帮助幼儿获得观察的技巧和阅读的方法。

  (三)角色表演法。

  在熟 悉 故 事 内 容 与 情 节 的 基 础上,家长与孩子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共同扮演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让幼儿得到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激发幼儿表演欲望,提高幼儿表达表现能力。这种宜静宜动的阅读方式,必须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四)创编情节法。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有意识地讲不完整的故事,要给孩子留下提问质疑、创编情节的空间,引导幼儿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鼓励幼儿创编情节,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提高其想象、推理、判断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点读识认法。

  家长借助图书听画面及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幼儿在指指、认认、讲讲、说说过程中学习阅读,引导幼儿理解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在阅读中,对于小班的孩子家长应帮助幼儿建立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

  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画面上的文字以及页码的位置、顺序等,还可依照认识的字,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努力引导幼儿体会文字的奥秘和神奇,而不是关心孩子认识了多少字。

  (六)讨论交流法。

  家长在讲完一个故事后,与孩子交 流 对 作 品 的 理 解 和 自 己 的 想 法,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思想动态,这样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想象空间,而且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