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重要的一支,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有识之士发起小说界革命,借此启蒙主义的思潮,西方的侦探小说因其所包含的科学、民主、自由、人权等先进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的瞩目,加之当时传媒、印刷、出版业飞速发展,为侦探小说的移植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土壤。作为舶来品,近代侦探小说经历了一个从翻译外文作品到本土化模仿、创作的过程,它具备着近代小说转型期诸多典型特性,因而颇有研究价值。
西方侦探小说的出现本与近代城市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出现打破了农耕文明时期自给自足、封闭式的群落结构。城市是开放的,它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脸孔,人群不断流动,整日忙碌,物欲横流,渐渐催生了混乱、不安全感。在耀目的霓虹背后,存在着罪恶的暗影,侦探小说所聚焦的罪案正是在这一舞台上展开的。小说的主角--侦探,游荡在城市里,捕捉着稍纵即逝的讯息,对城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熟识。同时,近代城市中出现的某些先进器物、技术,被用于作案,或者侦查之中,这使得侦探小说中布满了近代都市元素与符号。
中国的近代侦探小说亦是在繁华大都市--上海诞生的,因而上述几点在近代侦探小说的创作中均有涉猎,并且带有浓郁的本土化特征。本文即以都市元素作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大量的近代侦探小说文本,作家资料、史料,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小说文本为核心,考察其中都市文化的符号及其意义,尝试对本土侦探小说做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解读。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近代侦探小说概述",主要阐述历史背景,先回溯西方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历史,城市秩序与混乱的两面性催生了侦探小说,再讲述上海的城市化与司法制度的引入与近代侦探小说的关系,最后梳理了近代侦探小说从域外译介到本土创作的情况。
第二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主要阐述侦探与城市间的关系,先回溯侦探起源--都市"漫游者",其后着重分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侦探"形象,与"漫游者"身份类似的上海包探、具有个体反抗精神与猎奇色彩的"城市游侠"鲁平、受城市文明哺育却又对其怀有矛盾态度的侦探霍桑。
第三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都市空间",从都市宏大的公共空间到狭窄的私人空间考察文本,首先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空间单位,近代侦探小说保持着对街道分布的敏感,并暗中勾勒出一张巨大的城市地图。舞厅和电影院作为最新鲜的都市空间,也被摄入文本,展现了都市生活明暗相间的魅力。居室常常作为命案现场出现,侦探通过对居室痕迹的注视侧面反映出了种种都市细节,例如时尚品牌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侦探小说;都市文化;近代上海;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近代侦探小说概述
第一节 城市兴起与西方侦探小说
第二节 上海开埠与近代侦探小说的诞生
第三节 近代侦探小说的传入与勃兴
一、域外译介
二、本土创作
第三章 近代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
第一节 都市"漫游者"与上海包探
第二节 "城市游侠"鲁平:个体反抗与猎奇目光
第三节 "知识分子"霍桑:科学意识与家国忧思
第四章 近代侦探小说中的都市空间
第一节 都市地图:街道与城市路线图
第二节 都市生活:舞厅与电影院
第三节 都市细节:居室痕迹与时尚品牌
结语
参考文献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走向衰亡,晚清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引入西方的政治学说来改造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臣民观的瓦解和新的民族国家观念的诞生.严复所引进的天赋人权、契约立国、进化论等学说以及梁启超宣扬的民族国家学说都深刻影响了世人.20世纪初的人们已经开始...
绪论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在八十年的时间里非常困难而又快速地走完了它的全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中国近代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继续发展和光辉终结,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阶段和先声先导,并指引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不仅参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更迭中留下矫健的身影,也给湖南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结构、民间风俗。...
近年来,普通民众通过舆论渠道,表达扞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以及重新厘定文化身份的渴求.而官方和民间双重推动下的国学回潮,以及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宣传等,亦可看作为这场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显现.从某种程度上,它是长久以来西化追求之后的精神返乡[1]...
《点石斋画报》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采用连史纸石印,每期刊载图画新闻八幅,每月上中下旬各出印一次,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售。因由点石斋石印书局印刷,故得名《点石斋画报》。1898年8月停刊(...
当前对近代至民国旧体诗词社团研究的成果不多,仅有袁志成、查紫阳、万柳、马大勇以及笔者的相关论著。①又钟振振教授与笔者所从事的民国时期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项目,因限于篇幅、体例等问题,仅专门收录了南社、如社、须社、沤社、国风社、变风社、...
李光洙(1892-1950)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一生创作了60余部长篇小说,30余部短篇小说和300余篇(首)诗歌、散文、杂文等其他作品,被公认为是自20世纪10年代韩国启蒙主义起,在韩国文坛最具行动,最彷徨的作家,在新文学50年历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给予感动和...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潮莲乡(今广东江门市潮莲芝山)人。陈洵少有才思,爱好填词。少时随父亲至佛山经商,拜吴道镕门下,补南海县学生员。后欲随叔父陈昭常仕宦关外未果,辗转至江西瑞昌知县黄元直家当了十多年塾师。客居江西...
《三四郎》是日本近代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一部经典作品。学术界对《三四郎》的研究一般是将《三四郎》视为教养小说,表现了文明开化问题。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层出不穷,为我们阐释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的研究者就从女性...
一、吕碧城的生平简述吕碧城(18831943),原名贤锡,一名若苏,字圣因,号曼智,法号宝莲。别名较多,有晓珠、信芳词侣、兰清、清扬、遁天等。安徽族德人。吕碧城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自幼慧秀多才,除工于诗文,亦擅长书画,五岁知诗,七岁能绘巨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