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P2P网络借贷绪论与相关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08 共92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的风险探讨 
【第一章  第二章】P2P网络借贷绪论与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P2P网贷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第四章】国内P2P网络平台风险的识别 
【第五章】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衡量 
【第六章】我国P2P网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结/参考文献】P2P网络借贷有效管控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不断的提高,网络的高效化促进了信息获取的成本不断降低,传统金融的优势不再明显,新兴的借贷方式“P2P”网络借贷迅速在全球发展起来。P2P 网络借贷是信息通讯领域与金融领域相结合的产物。P2P 网络借贷是英文“Peer-to-Peer Lending”的简称,指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借贷,2011 年 8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简称 P2P 网络借贷为“人人贷”.P2P 网络借贷是一种借贷双方不以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机构为媒介,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借贷双方信息、资金等相关操作,促成借贷交易的实现。

  2005 年 3 月全球第一家 P2P 网络借贷平台英国的 ZOPA 成立。但是从全球来看,美国的 P2P 网络平台更具有代表性,从 2006 年形成 2 家有规模的公司:

  Prosper 和 Lending Club.中国自 2007 年出现 P2P 网络借贷平台,之后快速的发展起来。根据数据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 31 日,国内 P2P 行业总成交量约1058 亿元,P2P 网络借贷平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8 倍,为 268 亿元。

  网贷之家的相关数据表明,国内主要90家 P2P 网络借贷平台2013年的平均综合利率为23.4%,总成交量达490亿;出现提现困难有74家,其中主要从10月份开始大量出现问题平台,多家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断的倒闭或者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导致大量的投资人无法提现或收回投资。其中12月份仅10家平台倒闭,倒闭潮趋于放缓趋势。此前10月问题平台数为18家,11月则为30家。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监测平台网贷之家已经监测到74家 P2P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着问题,有问题的平台主要集中于民间借贷较为繁荣的广东、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其中浙江17家、广东11家、江苏9家,占全国总数的50%.截至2014年6月30日已有55家网络借贷平台出现问题,涉及金额已超6亿元。粗略统计,2014年广东19家以上的平台出现问题,占总数接近40%,其次是是浙江的7家;上海的6家;江苏省的4家。

  其中影响较大的倒闭平台有:网金宝、钱海创投、卓忠贷、旺旺贷、国临创投等。

  由于网络借贷平台卷款跑路和“倒闭潮”现象等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引发了金融监管层的担忧。2014年4月,P2P 网络借贷明确划归银监会监管。P2P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一方面要鼓励它的创新性发展,另外要特别注意明确以下四个问题:平台的中介性、平台自身不得提供担保、不能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社会公众的资金。目前 P2P 的网络借贷发展迅速,借贷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集聚上升。但是,频频出现兑付危机、卷款跑路、倒闭等现象,部分甚至涉嫌非法集资。P2P 网络借贷风险引起各方的再次高度关注。

  近几年,国内 P2P 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模式,部分网贷平台通过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将风险转移至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传统信贷金融机构,P2P 网络借贷平台从信息中转化为实质上的金融中介,对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居多中小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偏低,极易出现各式问题及道德风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P2P 网络借贷是微金融的研究范畴,是金融理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它面向社会公众,以互联网技术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依托,更为快捷、方便。

  P2P 网络借贷风险与传统的借贷风险相比又有新的特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国内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集中在定性的研究,本文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P2P 网络借贷风险,将成为我国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

  1.2.2 实践意义

  P2P网络借贷客户主要是小微资金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该借贷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资金需求者的借款需求,而且也给闲散资金的拥有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当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问题,房地产风险增大,房地产风险增大,又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另类的投资选择。金融脱媒背景下,P2P网络借贷业务的产生是信贷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空缺,完善了现有的金融体系。

  P2P 网络借贷给急需资金的个人提供了资金支持,考虑了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人群及小微企业主。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中依旧面向于巨大型企业、大集团、大客户、大城市,忽视了中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而 P2P 网络借贷作为民间借贷和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提供的无抵押担保、自助交易模式、近距离的交易空间迎合了众多中小微型客户的金融需求,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了融资的渠道,小微企业融资困问题难得以缓解,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和支持开辟了新路径。

  P2P 网络借贷的出现满足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需求。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中产阶级及富裕阶层逐渐增多,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当前的专业财富管理的机构相对较少,资产的证券化水平相对较低,可供各阶层选择的产品相对较少。另外,一般情况下,财富管理机构对最低投资额度有硬性要求和限制,这也使得有的阶层群体根本无法找到自己所适合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目前高净资产值人群是国内外的财富管理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群体;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往往找不到适合的财富管理服务。根据《2013 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数据显示,2012 年末我国私人财富总额为 83.1 万亿元左右,增长速度飞快,其中,大众富裕阶层即可投资资产在 10 万~100 万美元的人群数量不断扩大,2012 年年末达到 1026 万人。大众富裕阶层的财富保值需求强劲,并普遍追求中低等风险,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较受青睐,作为类似的投资工具,P2P 网络借贷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提供信息的平台 P2P 网络借贷平台,借贷交易双方通过平台联接并促成借贷业务,这一运作方式弥补了小额借贷短期内资金出借额度用完和银信合作的缺陷,以及持续经营不足、不能及时收回等缺点,不仅促进了市场资金流动,调节资源配置,也为市场上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在现实背景下具有发展意义。此外,P2P 网络借贷的发展对形成技术机制、信用机制、利率市场化机制及金融改革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实验意义。

  国内 P2P 网络借贷平台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 P2P 借贷平台的外部来看,P2P 网络借贷平台目前面临法律的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从 P2P 网贷平台自身来看,面临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诸多风险。

  文章通过研究 P2P 网络借贷平台面临风险的影响因素,寻求风险管理的方法,以促进 P2P 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合规补充。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1.1 P2P 网络借贷风险研究

  国外学者对 P2P 网络借贷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的研究,信用风险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缺乏担保。P2P 网络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Steelmann(2006)在 P2P 网络借贷交易中,借贷双方一般采取匿名交易方式,由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 P2P 网络借贷普遍是无抵押的信用借贷方式,具有很大的信用风险。

  Freedman(2008)认为,在 P2P 网络借贷交易过程中,借款人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来获得贷款,甚至不惜提供虚假信息,致使贷款人将资金贷给风险大的借款人,从而使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上的逆向选择情况更加严重。

  Eunkyoung Lee 等(2012)研究了韩国最大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中的“从众行为”,结果显示 P2P 网络借贷受从众行为的严重影响,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出借人从众地选择出借对象,使贷款行为的收益和效率降低。此外,Eunkyoung Lee等认为,P2P 贷款对象主要为个人,单笔授信额度较低,一般无需提供担保,借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1.3.1.2 个人信息、借款信息等“硬信息”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

  直观的、定量的、能够客观传播且方便存储的信息称为“硬信息”.在进行网上投资时,出借人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握,只能凭借一些信息来判断借款人的资信水平,这些信息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包括借款人自身情况:负债/收入比、信用等级、信用卡张数、借款金额、利率、用途等等。大量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这些“硬信息”有可能会对借款的结果产生较为显着的影响,这甚至和借款人还款的质量(违约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得出的最终结论也存在一些差异。

  Lin 等人对 Prosper 的数据进行了有关分析,结果显示:信用等级越低的借款人,借款成功率越低、借款利率越高,面临的还款违约率也越高。Herzenstein等人的研究表明,借款人的财务实力(负债收入比、银行账户等)以及其努力程度(参加团体、个人信息描述)是影响借款是否可以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M. A.

  Herzenstein, R. L Dholakia, U Lyandres,E.,2008)。Kumar 研究证实借款人的信息描述和负债收入比与投标数目也呈正相关关系(Kumar, 2007)。有学者以 Zopa 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借款人提供的个人信息越详细越能提高借款的成功率(Briceno Ortega & Bell, 2008)。 Iyer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信用等级不同的借款者,负债收入比、违约数额、违约率等的解释作用会发生一定变化(Iyer,Khwaja,Luttmer, & Shue, 2009)。

  根据 Prosper 网站上的数据,Seth Freedman(2008)、Lin(2009)得出,借款信用评级越高则借款者的成功率越高,违约率和借款利率与信用评级成负相关关系。但是,Puro(2010)的研究表明,借款者能接受的借款利率与借款成功的概率之间成反向关系。除此之外,借款金额与收入的比值越大,则利率越高;随着借款金额的增加,利率也增加(Collier,2010)。借款者在借款时必须衡量自己能接受的借款利率与借款成功率,确保在成功借到款时又不使自身借款成本过高。

  Beck 和 Güttler 的研究表明,女性相对于男性筛选借款者的违约率更低。

  Ravina(2008)运用 Prosper 网站上 2007.3.12~2007.4.15 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借款者的种族、肤色对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有影响。然而,Andrews(2008)对 Prosper 网站上的 5000 个交易记录进行分析,得出与截然相反结论,结果表明借款者的种族特征、肤色与借款者自身的财务状况相比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甚微。

  1.3.1.3 社会资本对借贷行为影响的研究

  除了硬性信息外,学者还证明有很多的软信息影响着借贷过程,这些因素具有不可测性,其中包括网络上的“朋友”和网络上的“团体”等。Mingfeng Lin(2009)对 Prosper 网站上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最终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SivaViswanathan(2009)根据 Prosper 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对借款者的社交关系进行研究时,最终得出借款利率、借款成功率、与借款者的社交关系有着显着的影响,借款者社会关系越广泛,贷款的成功率就越高,借款利率和违约率也越低。Martina E.Greiner(2009)根据 prosper 网站上公布的200000 笔交易和 27500 笔成功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社会资本并不能让所有的借款者都受益。通常情况下,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对借款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限制作用,起到降低贷款违约率的作用,然而,Greiner(2009)的研究却得出,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并不能显着降低借款人的违约率。Seth Freedman(2010)基于 Prosper 上 2006.6.1~2008.7.31 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 P2P 网络借贷中出借者通过对借款者社会资本(即软信息)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借款者硬信息了解的欠缺。Lin etal.(2009)利用 Prosper 平台上的交易数据,研究社会资本对提高借款成功率和降低借款成本上影响。主要针对社交中网络关系嵌入维度展开分析,根据借款人是否在 Prosper 上有朋友,朋友作为出借人或借款人,朋友有无参与到借款人的竞标等将社会资本分为 5 个层次,且对每个层次的水平所设置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虽然结构性的社会资本影响有限,但是强的关系网络和经第三方认证的关系网络构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风险。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 P2P 网络借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贷行为及其特征分析,比如借款人特征、借款成功的影响因素、借款人信息的保护等。同时,国外学者偏向于实证研究,这与国外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程度、运作模式简单清晰、数据监测也相对容易获得相关。虽然国外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研究较少,但是由于国外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对 P2P 网络借贷能有效监管等原因,使得国外P2P 网络借贷平台较我国 P2P 网路借贷平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为我国P2P 网络借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3.2 国内研究综述

  陈初(2010)认为,P2P 网络借贷平台面临重要信息泄露的风险,善意借款风险有限,贷款用途难以核实,因此面临的道德风险很大。黄叶苨、齐晓雯(2012)指出目前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用问题,现阶段 P2P 网贷平台信用评级的手段有限,无法进入官方征信系统不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借款人违约后继而跨平台再借款时没有任何障碍,同时网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 P2P 网络借贷不适合利用质押、抵押等方式进行贷款担保。艾金娣(2012)研究发现,P2P 网络借贷平台专业人员缺乏、审查能力低等,相关信息来评定信用等级并不可靠,出现冒用他人材料或一人注册多个账户骗取贷款的身份资料和借款人用途等情形。李爱君(2012)对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用风险;第二,坏账风险;第三,操作风险;第四,监管主体缺失的风险。王紫薇(2012)认为,P2P 网络小额借贷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借款者的信用风险和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网络安全性风险。借款者信用风险的管理多是在对风险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上。网络安全主要指黑客入侵以及各种钓鱼网站可能导致借贷双方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可能威胁到资金的安全性。苗晓宇(2012)认为 P2P 借贷网络借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五种主要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平台坏账率的上升和出借人数量的减少,市场的波动大等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甚至导致破产;三是操作风险,P2P 网络借贷行业门槛较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P2P 网贷平台在操作时存在高利贷的风险;四是市场风险,是指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 P2P 借贷市场造成的影响;五是政策法律风险,目前有关 P2P 网络借贷的立法尚不完善,法律界定借贷的性质不明。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剧了 P2P 借贷未来生存可能面临的风险。黄震(2013)指出 P2P 网贷平台在开展金融相关创新业务时,应当仔细检查发现和防范法律风险。马运全(2012)指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作为 P2P 网络借贷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纳入征信系统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张玉梅(2010)认为我国P2P网络借贷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第一,个人信用风险难以防范。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在网上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信用状况更加困难。个人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借虚假身份骗取贷款后失踪;其次,借款人谎编贷款投资项目名称,实质是进行高消费,最后不能清偿;最后,借款人可能在不同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借新债还旧债。第二,法律监管存在空白。第三,融资成本偏高。借贷双方交易时的利率加上P2P网贷平台的服务费,成本远在基准利率的4倍以上,有变相发放高利贷之嫌。第四,无法确保网站的真实性及借款人信息的安全。P2P网络借贷行业门槛较低,已出现诈骗网站,P2P网站自身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而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钮明(2012)指出,P2P网络借贷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资金安全难以保证;其次,资金的真实用途无法验证;再次,个人信息面临泄露的风险;最后,缺乏有效的监管对P2P借贷平台。郭阳(2012)采用拍拍贷的交易数据分析了国内P2P小额贷款的发展状况,得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存在羊群行为、法律规范等问题。封延会等(2012)认为P2P网路借贷平台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并有损P2P的行业声誉。

  陈静初(2011)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本土化新特征进行了阐述,例如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不断细分和开展本金垫付业务以红岭创投为例,担保机构开始引入等,并对P2P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吴晓光、曹一(2011)对在P2P网络借贷交易过程中用户身份识别及认证、资金的划转、贷后监管和还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以上风险建议从用户识别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反洗钱系统建设和信用评级体系等五方面来进行监管。尤瑞章、张晓霞(2010)对比国内外P2P在线借贷,发现国外在线借贷的发展比较成熟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等不无关系。艾金娣(2012)认为在目前缺乏法律规范和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应加强风险管控,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提高透明度。

  综上所述,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领域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较晚,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来源,大多数研究从法律、监管等角度揭示 P2P 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即多以定性的方法分析 P2P 网络借贷风险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目前,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提出新要求。本文从管理风险的角度对 P2P 网络借贷面临风险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为我国 P2P网络借贷的合规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P2P 网络借贷相关理论基础

  2.1 P2P 网络借贷基本概念界定

  P2P 网络借贷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而不是金融机构产生的无抵押贷款( Lin et al., 2009;Collier & Hampshire, 2010;Bachmann et al., 2011)。

  在 P2P 网络借贷中,P2P 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人、贷款人三方构成交易主体:①网络借贷平台是利用互联网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交流,促使借贷双方完成交易的中介机构。②资金需求者即借款人,通过 P2P 网络借贷平台借入资金。③资金的供给者即贷款人,也称为投资者通过 P2P 网络借贷平台出借资金。从本质上讲,P2P 网络借贷作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与小额借贷的一种新型民间借贷模式,为借贷双方提供了直接公开的交易平台。避开传统银行借贷程序复杂、申请困难等路径,把分散小额的资金聚集起来出借给有着资金需求的人群。利用网络可以聚集到众多出借人,他们在投资获利的同时也分散了借贷损失的人均风险。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方,对有关信息的知悉程度不同;信息量掌握充分的一方比信息量掌握不充分的一方,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卖方比买方知悉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在市场中信息充分一方通过向信息贫乏一方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获利;交易中信息拥有量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信息拥有量多的一方取得信息。由于 P2P 网络借贷交易的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不同,一部分参与者拥有其他参与者无法得到的优势信息,从而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它是 P2P 网络借贷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 P2P网络借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信息不对称在 P2P 网络借贷中可能带来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

  2.1.1.1 逆向选择理论

  1970 年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一文中通过对旧车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在旧车交易市场中,只有卖方车主了解自己旧车的实际情况,为了将自己的车买个好价钱会尽可能提供自己车好的信息,而将不利的信息极力隐瞒。而买方因为不了解车的实际状况,又不敢相信卖方提供的有关信息,只能通过压价来降低风险,因此,卖方以低于旧车的平均价格来报出自己的价格。

  这样一来,优质的车就不会成交,而质量较差的车才会成交,长期这样,旧车市场上优质的车越来越少,而质量差的车增多,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买方,会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报价,造成恶性循环。

  在 P2P 网络借贷中同样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借款人在平台上提供自己的财产、收入证明及偿还能力证明等进行借款申请。借款人对自身的信息完全了解,但贷款人对借款人信息却不足够的解,对借款人信息的获得只能通过借款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和 P2P 网络借贷平台提供的信息。存在资金供不应求的现象在借贷市场上,借款人为获得贷款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提供虚假收入证明在 P2P 借贷平台来获取较高的信用评分。作为贷款人,了解借款人的信息是有限的,必然导致贷款人选择高借款利率的借款人,从而产生逆向选择。

  2.1.1.2 道德风险理论

  道德风险是指签订合同后,合同中一方可能改变自己行为而对另外一方利益产生的风险,也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 P2P 网络借贷中道德风险更多的表现为事后风险,即贷款发放后,由于监管缺失或监管成本太大,借款人受机会主义影响做出违约行为,从而损害出借者的利益。

  在 P2P 网络借贷交易中,贷款人借助网贷平台公布的信息,对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借款用途等信息进行了解之后将其资金贷给借款人。

  鉴于 P2P 网络借贷平台对贷款人资金的保护,贷款人要求将资金分散贷给多个借款人,这样投资者投资给同一借款人的资金有限、金额较少,限制了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事后监督。借款人出于机会主义,将借的资金运用于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行为,增加了投资者无法收回贷款的风险。因此,在 P2P 网络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严密有效的监管,借款人基于机会主义和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会产生道德风险,置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将贷款资金用于高风险活动。

  2.2 风险管理理论

  P2P 网络借贷风险是在 P2P 网络借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虽然风险一般用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失的规模大小来衡量,但它不同于损失。风险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应的是损失在发生之前的发展状态,通常我们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现可能的损失的大小。与其他行业相比,P2P 网络借贷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P2P 网络借贷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平台自身面临的风险;投资者风险;互联网技术风险等。

  面对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其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对 P2P 网络借贷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P2P 网络借贷风险识别即了解各种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引起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计量根据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规模和业务性质,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尽可能的量化风险、评估风险;风险监测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监测可以量化的各种风险指标,及不可量化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确保能在风险扩大之前将其识别出来。其次,对 P2P 网络借贷所有风险的定量、定性进行评估并得出结果;风险控制即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的过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