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08 共667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困境探究 
【第一章】P2P网贷存在的风险与管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理论 
【3.1】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3.2】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识别 
【3.3】P2P 网络借贷风险形成机理 
【第四章】基于AHP的模糊综合法评价P2P网络借贷风险 
【第五章】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理论

  2.1 P2P 网络借贷概念界定

  2.1.1 P2P 网络借贷起源与定义

  现在普遍认为,P2P 网贷的概念正式发源于“乡村银行”.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创造了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乡村银行”,该银行被称为穷人的银行,为无法从传统银行渠道获得贷款的贫穷创业者提供“微额贷款”.这正是小额融资模式的先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小额贷款,即 P2P 网络借贷。

  P2P 是 “peer to peer”的缩写,指个人对个人的借款。P2P 借贷实质上是一种点对点的,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民间借贷。传统的民间借贷受地域,关系圈等限制,具有匹配难、规模小、风险高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P2P 网络借贷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人口局限,扩大了点对点之间的借贷范围。基于互联网的 P2P 借贷由此产生。P2P 网络借贷一般包括三个主体,即资金投入者(出借人)、网络借贷平台、资金借入者(借款人)。简单来说,P2P 网贷可以定义为出借人和借款人通过网贷平台达成直接借贷的资金融通模式。网贷平台只作为撮合中介,不参与资金归集,不涉及实际交易。P2P 网络借贷是具有普惠性质的微型金融研究范畴,它为工薪族和个体工商户等小额贷款需求者提供了直接融资平台,弥补了传统银行业未能服务到的普通民众范围。

  2.1.2 P2P 网络借贷原理

  P2P 网络借贷的运作过程包括三个参与方-借款方、借贷平台和出借方。有资金需求的借款方按照借贷平台要求提交个人信用资料和借款申请。借款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中小企业。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信用进行审核,包括借款资金额,还款能力,资金用途和发展前景等。借贷平台通过向借款人和投资人收取一定的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来获取利润。如果借款方的借款申请通过审核,有理财投资意向的出借人可以通过网站上发布的借款列表来选择是否贷出资金。如果借款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满标,则交易成功。借款方需要以约定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按时向出借人还本付息。从借款申请发布到投资者投标,资金流动以及签订电子借贷合同都是通过借贷平台,在互联网上达成的。

  P2P 网络借贷交易原理示意图 1-1 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该交易原理是 P2P 网络借贷产生的原始模型,是 P2P 网络借贷的本质所在。在 P2P 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起来后,由于我国的国情使然,P2P 网贷平台增加了借款人征信和投资人本息担保的附加职能。

  2.1.3 P2P 网络借贷特点

  和我国传统银行业的信贷业务相比较,P2P 网贷具有以下特征:

  一,P2P 网络借贷是基于互联网信息中介的。该互联网信息中介以网站的形式存在,即网贷平台。网站上直接展示了通过审核的借款列表,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出借对象。

  借贷成功后,资金借出人知道自己每一笔投资的去向,借款人指导自己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的扁平化和社区化的特性,强调每个人的参与,方便快捷地完成了多对多的信息集成和审核。P2P 网络借贷的参与者广泛,借贷关系复杂,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审查成本,实现运作的透明化,使得小额信贷得以实现。

  二,网贷平台不参与单笔借款,主要工作是进行用户审核、借款需求审核、信息匹配和资金定价,担任着信息中介功能。它没有事前归集资金,明显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吸储放贷的模式。仅作为信息中介的网贷平台不需要承担每笔交易的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只在在特定的借款人和借出人之间传播。平台不再是风险的聚集地,也不需要为每笔贷款提取风险准备金,不需要像银行一样遵守资本金充足率要求。交易结构的变化和风险的传播模式变化是 P2P 借贷额本质性特点,这一特点节约了平台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平台运营费用低于传统银行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国内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低,风险厌恶程度高,为了吸引投资者,我国的 P2P 网络借贷公司不得不异化 P2P借贷模式,比如为投资者提供担保服务,推出投资者保本计划等,一些平台重新成为风险的汇聚地和直接承受者。平台不仅是信息中介,也担任着信用中介甚至资金中介的角色,风险模式也随之异化,颇受学者们的质疑。

  三、网络借贷一般以小额信贷为主,服务对象为中低收入和创业人群以及中小企业。由于参与门槛低,参与方式灵活,使得参与者及其广泛和分散,借贷双方呈现网格状多对对的形式。投资者可以将闲置资金分为多笔借给多位借款人,分散投资。借款人获得的资金一般为多位不同的投资者投标而成。网络借贷依靠大量网络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解决了很多民间小额信贷机构普遍存在的成本高、追踪难的问题。它帮助了亟需要借款的中低收入阶层以及中小企业,具备很大的社会效益,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不足。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风险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代表一种不确定性结果。狭义的风险是指没有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的风险是指收益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带来损失、收益或是无损失无收益的结果。从金融范畴来看,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不确定的金融变量而导致的相关单位及个人的损益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风险是无法完全消灭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风险减少控制到最低,在减少风险的成本和收益之间权衡。

  据此制定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首先处理最有可能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最大的风险,相对风险较小的押后处理。风险管理在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家庭资产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金融行业、保险行业和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应用,也使得风险管理理论在应用范围和理论分析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2.2 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四个步骤。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行风险识别。该步骤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确定可能会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风险。领域不同,风险识别难易不同。金融行业环境复杂,风险形成因素多,风险识别难度较大。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后,才能预测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才能及时采取处理风险的最佳措施。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有:生产流程分析法、财务表格分析法和外部环境分析法等。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被研究单位全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逐项研究,找出潜在风险因素。该方法有流程图法和风险列举法。流程图法是通过将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顺序化和系统化,制成流程图来发现风险。列举法是指根据生产环节列举出风险。财务表格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有关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来发现风险。外部环境分析法是指对研究对象以外的,与其相关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可能会对风险识别过程造成影响,比如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等因素。

  第二步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大量资料分析,借助概率统计理论,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几率和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考虑后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风险评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经验和数据研究,通过量化风险,为管理者提供风险决策和采取风控技术的科学依据。

  第三步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在识别出风险项后,经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项的风险大小程度排序,据此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的过程。常见的风险控制方法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避免风险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措施,指为了避免某个风险项,采取放弃或取消引发该风险项的行为。如果风险管理者摒弃了风险行为,那么常常也放弃了潜在的收益目标。损失控制是不放弃风险行为,通过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来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至最低。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和第三方签订契约,将风险造成的损失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行为。风险转移可以减少经济主体的可能损失,但无法消除风险。风险转移有是保险和合同两种主要形式。风险自留是指当危害损失发生时,经济主体以可以支配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来补偿损失,即风险承担。风险自留包括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我保险。无计划自留是指损失发生前未做相关资金安排,损失真正发生后才从收入中支付。有计划自我保险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安排相关资金计划来保证损失发生后能快速获得资金补偿。

  第四步是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之后,对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目前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否符合管理目标,是否实现了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下的风险最低,来发现风险控制中有待提高的部分,在动态修正和完善中达到更好的风控目标。

  2.3 基于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货币借贷行为,P2P 网络借贷也是一种信贷行为。因此对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可以从已有的信贷风险理论着手。

  2.3.1 P2P 网络借贷相关理论

  (1) 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指政府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干预过多,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而导致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辨证关系。他们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该理论核心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该市场运作的。

  在金融抑制下,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因而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为了降低风险,银行只能选择安全性高的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由于很多项目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金融抑制的消极作用之一就是企业外源融资受到了限制。很多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或者低收入个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而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基于互联网新型民间借贷 P2P 借贷在克服传统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地域分布的限制后,能快速便捷地满足该部分融资需求。该理论可以从金融需求的角度解释 P2P 网络借贷为何产生。

  (2)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交易费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衡量交易成本时会考虑这一费用,因此交易费用会最终影响人们的决策。对银行来说,开展小额借贷业务的费用较高,而收益低;对借款人而言,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成功率低。从这一点出发,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和部分小额借款人愿意支付高息寻求民间借贷的现象。P2P 网络借贷为借款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借款体验,节省了借款人的交易费用,所以该理论表明 P2P 网络借贷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势所在。

  2.3.2 信贷风险产生的理论分析

  (1) 信贷资金运行的客观规律解释

  马克思指出“要防范信贷风险,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行规律的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信贷活动是以信贷资金的偿还和增值为前提,信贷资金本质上是一个二重支付和二重回流的过程。简单来说,如果在信贷资金运行中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比如在银行将资金贷出前,选择了错误的借款企业或贷出资金超额;或者贷后不观察借款方如何运用资金,不清楚企业是否实现了资金增值;或者没有及时追踪资金运用,不能保证信贷本息收回,那么银行就面临贷款损失的风险。由于经济发展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国家无法达到各项经济社会指标的平衡,所以信贷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2)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思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对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有利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一方会处于不利地位。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在新经济时代其将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在借贷关系中,双方了解的信息不同时,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或是道德风险,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在交易中占据有利地位。银行在面对众多风险程度不一的企业时,不能一一识别单个企业的风险状况,只能根据平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于是低风险企业由于借款成本高而退出借贷市场,而高风险企业愿意支付高利率获得资金,因此贷款的平均风险水平提高,银行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多,这就是一种逆向选择。在 P2P 网络借贷中,投资人与平台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平台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借贷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2.3.3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对风险管理的行为对象实施控制的技术措施。根据措施的作用机理,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风险管理决策者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很有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法。比如平台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发现其还款能力不足,无固定收入,就可以放弃对其贷款,在借款人违约风险发生前消除。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因素,进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程度。主要可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风险预防是指平台预先采取对应措施,降低或去除风险损失的发生。风险抑制是指风险管理主体承担风险后,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来抑制风险的危害程度,减少其造成的损失。

  (3)风险分散。指金融机构通过持有不同类别和不同品种资产组合来分散每种资产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使得总资产的价值能够保值。一是随机分散,只通过数量的多少来分散风险,不考虑每种资产的收益率和相关性。二是有效分散,需要专业人士通过资产组合理论和相关模型对资产组合里的资产选择进行分析,要考虑到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某个收益期望水平上风险最小或者是某个风险水平下收益期望最大。

  (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法,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风险转移给别人承担。根据风险转移程度可分为全额转移和部分转移。

  (5)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的保险是指风险管理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期内,所投保的资产或是项目收到了损失,保险公司会向投保机构的损失进行补偿。风险补偿是风险发生后,运用自身的资产进行弥补。

  2.3.4 P2P 网络借贷风险管理内容

  P2P 网络借贷平台频发的歇业调整、倒闭甚至跑路现象揭示了网贷平台的风险管理水平欠佳。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平台的持续经营就不能得到保证。为了让网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可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该领域,设计出适合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方案。

  在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识别中,参照商业银行制作风险清单的风险识别方法,类比商业银行的八大类风险,在对风险列举的过程中运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和外部环境分析法来辨别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特征。将借贷行为发生的每一个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对平台运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加以筛选、诊断。再者,结合平台运营的外部环境,诸如法律法规、监管机构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来全面识别网络借贷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经营者只有清楚地识别到网贷平台面临的各项风险,可能会遭遇的损失,才能制定出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或减少风险发生或是风险发生后妥善应对。

  在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评估中,将风险识别中获得的风险项进行评估,测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对于我国 P2P 网络借贷来说,风险管理理论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历史经验和数据来量化风险,这需要在今后不断累积数据,进一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可以依靠专家意见和专业人员的主管判断来衡量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平台经营者可以判断平台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得进行风险管理决策。

  在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中,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在收益与成本平衡下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将风险降至最低。针对借款者信用风险,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是目前多数平台选择的方法:通过和担保公司合作共同承担风险或是将风险全部转移至担保公司,或是平台自身提取风险准备金来面对借款者违约风险。

  在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中,对目前采取的风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比如风险转移措施是否能顺利实施,其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实施过程是否有不足,是否引发了其它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将风险管理转化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发现风控漏洞后可以对风险管理进行改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