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急诊医学论文 >

纤溶酶救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21 共1525字
论文摘要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群体的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其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溶栓治疗,在发病初期就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在患病后一周内进行治疗,均得到了头颅CT的证实。治疗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8~73岁,平均(53.2±12.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20例;对照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0岁,平均(52.8±13.1)岁,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中枢性面瘫等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症状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进行血压、血糖的调整与控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并发症等相关措施。治疗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第一天静脉滴注是将100u纤溶酶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第二天将200u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d。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将80mg奥扎格雷钠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2次,连续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评分为0~15分;中度缺损:评分为16~30分;重度缺损:评分为31~45分。临床疗效评定,在治疗第14天进行评价,治愈: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率大于89%;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率介于46%~88%;进步: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率介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率低于18%或增加超过18%。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出现。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的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摘要

  2.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治疗组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摘要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迅速恢复脑部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临床常采用溶栓治疗,但由于该病种时间窗严格,禁忌证多等因素,治疗存在诸多并发症,疗效不是很可观。本文主要研究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3.3%,且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安全性高,下面就对纤溶酶的药理作用进行阐释。

  纤溶酶是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的基础上从蝮蛇蛇毒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蛋白酶制剂,对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都能够溶解,进而产生具有纤溶激活作用的可溶性蛋白产物,在其溶解作用下使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进而促使溶栓功能和阻止血栓的形成,使血液黏度大大降低,血小板聚集明显减少,微循环显著改善。同时纤溶酶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非常明显,它可以通过对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加工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因此,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纤溶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辉.纤溶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杂,2010,14(15):116.
  [2]赵芝宝.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1):107-1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急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