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急性期治疗以开通闭塞血管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仍以静、动脉溶栓为主要治疗方法 , 但其成功率有限 , 血管再闭塞率较高 , 尤其是后循环脑梗死致残、致死率极高 , 疗效令临床医生不满意。近年来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新热点。本研究通过分析 84 例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 比较研究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选择 所选 84 例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内科 2011 年1 月 ~2013 年 12 月期间住院的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 患者入院后经急诊头颅 CT、MRI 等项检查除外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 , 并经动脉血管造影证实为椎或基底动脉的急性期脑梗死 ,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患者出现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 ,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法评估患者病情。所有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距发病均在 12 h 以内 , 部分病例延长至 24 h,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溶栓或 PTAS 治疗 ;若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活动性出血、狭窄部位伴有软血栓、凝血障碍或造影剂过敏、合并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及对溶栓药物过敏或不接受溶栓及 PTAS 治疗者则不入选本研究。84 例患者中 , 男 47例 , 女 37 例 , 年龄 54~78 岁 , 平均 66 岁。入院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接受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 53 例 ,男 29 例 , 女 24 例 , 年龄 54~77 岁 , 平均 67 岁 ;同意行急诊PTAS 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 31 例 ( 包括溶栓治疗后血管仍狭窄 >70% 者 12 例 ), 男 18 例 , 女 13 例 , 年龄 55~78 岁 , 平均66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管狭窄程度、伴发症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脑细胞活化剂、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急诊 PTAS 治疗。全部病例术后复查头颅 CT, 术后行血管彩超或脑动脉造影检查血管再通情况 , 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d, 氯吡格雷片 75 mg/d 口服治疗 , 随访半年以上。
1. 3疗效评价 基本痊愈 :术后患者血管再通 , 术后 24h 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100%(NIHSS ≤ 3 分 ), 病残程度为 0 ;有效 :术后 24 h 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90%(NIHSS相比基线改善≥4分), 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 17% 以内或较治疗前增加 (NIHSS 相比基线改善≤ 3 分 )1.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 24 h 临床疗效为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100%, 术后基本痊愈 25 例 (80.6%), 有效 5 例 , 术后 30 天死亡 1 例 ;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 80.5%, 术后患者基本痊愈33例(62.3%), 有效14例, 无效6例, 术后30天死亡2例。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术后 24 h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在我国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已跃居各种疾病的首位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 20% 是由后循环引起的。急性期治疗以开通闭塞血管为最有效治疗方法 , 对起病在12 h内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溶栓治疗是有效方法之一,因其预后差 , 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 , 但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 , 急性期再闭塞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 , 改善预后 , 急诊 PTAS 已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热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支架置入术 (PTAS) 的意义在于可以恢复狭窄血管的管径 , 从而改善脑的血供 , 还能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因其微创、安全的特点而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欢迎。目前对择期颅内外动脉的 PTAS 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疗效 , 但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行 PTAS 的报道尚少 , 作者采用 PTAS 治疗椎、基底动脉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31 例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在术后 30天内的随访 , 观察组死亡 1 例 , 死因为术后高灌注损伤 , 故在临床工作中 , 如何降低急诊介入术支架内血栓形成、脑高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
本组研究发现 , 在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急诊 PTAS 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达 100%,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 , 急性期无再闭塞患者 , 显著改善预后 ,临床基本痊愈率达 80.6%。由此可见 , 急诊 PTAS 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 , 改善预后 ,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急诊抢救室这种高危科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风险管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对于手术中或者手术环境、医疗设备等方面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考虑对...
近年来,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急诊外伤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车祸伤及出诊率也显着提升。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护士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增高,急诊护患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车祸...
急诊抢救室是接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专门科室,急诊病人有其特殊性,危重病人多,病人病情变化快。为了加强抢救室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负担,我院从2009年开始实行抢救室封闭式管理,但病人及家属对抢救存在很多担心、怀疑、猜忌、不信任,很多家属...
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其作为五官分布的主要部位,不但解剖结构精细,且血运丰富,同时也是容易遭受损伤的部位。面部损伤以软组织伤最为多见,发生后患者出血较多,且遗留的瘢痕给患者的自身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的治疗多以抢救生命...
1现状和问题1.1随着急诊ICU的建立,急救系统日趋完善自急诊ICU建立后,已经挽救了大量危重病人的生命,[1]但由于周转率低,导致大量的危急重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一些患者的长期入住,占用了急诊ICU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原本...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症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属消化科急症,常危及生命。其病死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老年患者为12.9%~18.7%,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的7.0%,呕血、再出血及伴严重疾病患者中病死率相对较高。上消化道出血以胃十二指肠疾病多见,胃镜...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伤残,因此需要一种能就地取材、即时报告的检验方法为最终治疗的成功赢取充足时间。...
在急诊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且在创伤的患者中约1/3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1]。因此,创伤性休克的防治是临床重视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创伤性休克复苏方法认为,早期大量的液体输入是主要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措施,但近年来诸多研...
题目: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探究一、【关键词】二、【概述】三、【正文】(一)、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1.1急1.2危1.3重(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2.1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2.2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2.3熟...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高危症状及相关治疗后伴发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凶险,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因急诊就诊,且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486例,对其归类并采取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