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论探析
【第一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绪论
【第二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1】邓小平经济改革认识论思想内容
【3.2】邓小平经济体制革新认识论思想的特点
【第四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对当代的影响
【结束语/参考文献】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3.2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特点
3.2.1 渐进性。
选择改革战略和道路,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受制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面对这种困难和复杂的改革工作,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有秩序地进行改革。所谓有秩序, 就是既大胆又慎重, 要及时总结经验, 稳步前进。如果没有秩序, 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 把我们的精力耗费在那上面, 改革就搞不成了。"为什么要在改革中强调顺序性,一方面,因为改革涉及面广,具有社会影响力,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在其他国家复制,我们的改革缺乏经验。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改革的一部分,将有利益的损失,同时也受到一定错误想法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进,呈现出渐进性。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也逐渐变得清晰,对以市场为导向本身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首先,选择合适的突破口的经济改革-农村。其次,在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后,及时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市开展全面的经济改革。实践证明,渐进的经济改革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3.2.2 法制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法律的认识上升的一个新的高度。商品经济的实质是法制经济,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完善法律制度以促进经济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的法律思想的另一个显着特点。邓小平明确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 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 即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法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法律法规显示出越来越大的重要性。一方面,改革之初,中国的法制建设的现状是:"法律很不完备, 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作'法', 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就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另一方面,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无法无天的现象出现在不同的经济部门,迫切需要这个强大的法律工具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邓小平不仅强调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也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 逐步完善。有的法律地方可以先试搞, 然后经过总结提高, 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熟一条就修改一条, 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 有比没有好, 快搞比慢搞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法律在经济领域的作用,管理日益显现,突出了一个事实,邓小平经济法律制度的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3 务实性。
邓小平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务实思想。邓小平指出":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让全国人民走向富强和美好的生活,这就是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的思路和最终的结果。邓小平强调,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现实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983 年 1 月,邓小平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 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作为衡量做得对与不对的标准。"在 1992 年,他更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的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主张对农村的突破策略的改革也清楚地反映了他务实的特点。他主张把农村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是为经济服务。在我国,经济更加依赖于政治地面,这种旧体制需要改革,因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这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政治体作出相应的改革。邓小平务实的一面再次现身,实践证明,经济改革如果不与政治体制合作,是很难真正扩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2.4 创新性。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创新思维。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没有被以前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创造性思维是邓小平的经济改革一个最大的特点。邓小平一贯坚持这样的思想:什么样的形式可以更快速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灵活,创造性地用何种形式。邓小平以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打破传统观念,计划的束缚,明确指出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 年南巡,他又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和市场的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说明,从根本解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制度基本特征的思想束缚,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为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3.2.5 主体性。
"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的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强调,经济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基本价值观,"人民的支持","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经济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政策。人民群众是最高的价值和经济改革的主体的评价。他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为评价标准。他说:"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 1992 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些声明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的忧乐是邓小平的考虑的首要问题,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2.6 实践性。
实践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实践观,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把党的方针和政策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为实践服务。实用性,是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的主要特征。邓小平的经济改革遵从实践的思想,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实践第一,是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的现实思考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
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事实上,他的很多言论跟经济改革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相关性。邓小平创造性地结合理论与实践, 提出"为了发展生产力, 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生产力标准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衡量标准。改革的初级阶段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讨论,推迟了改革的时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不争议的想法。邓小平尊重实践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实践中很好的汲取智慧,注重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得到的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给予及时,并准确的总结、改进和完善这些理论,使这些理论上升到重大决策的一个新的高度。事实正好说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的实用功能。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相较过去十年将有所减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关键节点,货币市场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优化和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的改革已经启动,金融业改革对于...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观点、见解和论断。诚然,就已掌握的文献来看,邓小平并未使用过科技创新一词,而是常常运用诸如变革、更新、创造、突破等词...
第四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当代价值了解并研究邓小平金融思想,其最终目的是要指导我国金融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金融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在新的世纪我国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理念...
第1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及部署。领悟全会精神,准确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联系性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详细阐释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理论。邓小平同志对按劳分配问题十分重视,他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继承并发展了...
第5章结束语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国经济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得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也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中也有...
一、毛泽东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的相同点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民营经济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在思想基...
结论与展望本文讨论了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和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2014年是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不仅是新常态的元年,而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2014年的深化改革经历了由点到面...
陈云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杰出领导者之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作过切实的探索,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构想。在50年代中期就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其思想的形成是对当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与批判,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
第4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对当代的影响4.1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像邓小平曾讲的那样,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