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

教学设施不足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与策略

来源:科技视界 作者:李翔
发布于:2021-09-15 共3069字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逐渐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但在一些学校内存在教学设施设备不足的情况,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在理论与实际操作2个方面的学习。切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增强知识储备和提高专业技能文章针对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分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      计算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0 、引言

  目前,我国初级中学已将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但由于受到一些原因的限制,计算机教学设备还存在不足的问题,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设备有限,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机会相对减少,极大限度地限制了学生对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现代社会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成为一个需要深刻探讨的问题。

  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设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有一些学校因资金等其它原因,造成计算机教学设施设备有所不足,导致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要求不吻合,不仅拖慢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进度,同时造成教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基于设备不足的条件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最大程度地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1.2 、教学内容

  虽然,在我国初中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立足多年。但是教学课程内容在编排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上课时间较少,课时数不足等。甚至有些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辅助其它学科的工具课程,只是在上课时为学生演示操作,而完全忽视理论知识内容[1]。或者由于学校设施设备有限,计算机数量不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只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1.3 、教学模式

  我国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1]。在面对设施设备不足的情况,一些学校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内容,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一个学期也没有几节实际操作课程,使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严重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埋下隐患。

1.png

  2 、结合教学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2.1 、注重完善教学设施

  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学校,不仅教学设施设备不足,而且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建设工作,成立针对信息技术的专项基金。解决一部分地区初中学校设施设备问题。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此外,也可以通过社会资助,来增添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使学校拥有较好的教学设施,更好地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2]。此外,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应增强学校师资力量。针对在职教师的现存问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和职业素养。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也要及时的引入“新鲜血液”。引进拥有创新技术水平的师资力量,来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够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2.2、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计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容易记忆,但因为缺少实践的结合,但时间久了也会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专业特性,结合目前社会广泛应用的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整合。可以设置几个操作方案,将相关内容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列整合,具体分配到相关方案的教学课程当中。例如,基础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内容则需要穿插到每个方案。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实用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动手上机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加长学生实践时间,强化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制作简单动画,打字比赛等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且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作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对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有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

  2.3 、通过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做好的教师,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有趣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与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在实践中开拓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对所学的内容能够充分的掌握和应用。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的利用实物道具情景,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

  2.4 、按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一味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按照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能力水平,按层次进行教学指导。所谓“分层次”是将学生按照学习和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动态分层。从心理学上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在课程教学中,盲目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造成班级成绩两极分化,从整体上很难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合,选准起点,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初中学生朝着全面、和谐、持续、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必修课,是每个初中生都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学校和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面对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运用有限的技术设备,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怀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初探J]文渊(高中版) , 2019(10):59.

  [2]张翼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 .南北桥, 2019,(16):45.

  [3]黄可.计算机教学设备不足情况下的初中信息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2008(1):168.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
原文出处:李翔.计算机教学设备不足情况下的初中信息教育初探[J].科技视界,2021(20):112-1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