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50多年航天事业的发展,广大的航天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航天指挥实践经验,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航天指挥理论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先后出版了《航天试验指挥学》《发射指挥技术》《太空作战指挥》等多本专着教材,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1996年常显奇主编的我国首部航天指挥领域的专着《航天试验指挥学》,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航天试验指挥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航天试验指挥的概念特点、规律、原则、指挥体制、指挥方式、指挥系统、指挥活动、指挥效能评估等内容,填补了军队指挥理论的空白,实现了同军队指挥理论的接轨;总装机关及各个航天发射测控中心编撰了系列航天任务工作规范,为一线航天指挥参谋人员提供了指挥活动指导;装备学院航天指挥专业为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航天指挥学位论文;总装军事工作研究中心的成立,更进一步促进了航天指挥理论的研究,先后结合装备科研试验、导弹航天任务,深入研究了包含航天指挥在内的科研试验组织指挥体系、指挥系统建设、指挥模式等指挥现实问题。
特别是2012年尚宏发表的《新形势下导弹航天任务组织指挥有关问题研究》论文,站在更高层次系统归纳总结了我国导弹航天指挥的历史经验,指出了航天指挥面临的基本形势及应对思路。
可以说,航天指挥理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并逐步走向了成熟,为航天发射测控、空间信息应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航天力量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航天力量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大,航天任务进一步扩大到空间信息的作战支援及非战争军事行动支援、空间态势感知、空间系统防御等领域,有关这些任务领域的权威指挥理论基本处于空白。
现有的航天指挥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型航天指挥实践的要求,航天指挥理论迫切需要创新发展。
1 创新航天指挥基础理论
航天指挥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航天指挥的概念、特点,规律、原则和指挥艺术等内容。现有的航天指挥基础理论主要诠释的是平时常规的航天发射测控任务、应用卫星任务运控中的指挥概念、特点及规律原则,而且主要是与不同类型航天任务相关的指挥原则及要求等,缺乏共性的、系统完整的航天指挥基础理论。这些直接影响到航天指挥理论的稳定发展与应用,需要重点从概念、特点规律上加以突破。
1.1 创新航天指挥概念
在我国的指挥学权威书籍中,还没有专门的航天指挥概念。在《航天试验指挥学》中,给出了航天试验指挥的定义:“航天试验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和参试人员的航天试验任务所进行 的 特 殊 的 组 织 领 导 活 动”。《发 射 指 挥 技术》中定义了发射指挥的概念。上述概念主要阐述了航天试验、导弹航天任务的指挥概念。航天指挥的概念创新要体现在指挥主体、指挥客体、任务范畴的变革上。
在指挥主体上,不能是传统军队指挥意义上的部队首长及机关,而应是军民一体的指挥机构。
在指挥客体上,也不仅仅是所属部队,而应该是参加航天任务的军用、民用、商用航天力量。在任务范畴上,在航天指挥的概念中应把现有和将来可以预见的航天任务纳入其中。而完整的航天任务,从航天活动的性质划分,包括进入空间、利用空间、控制空间任务;从专业划分,包括航天发射、航天测控、卫星运行控制、卫星业务管理、空间态势感知、航天信息支援、空间系统防御任务;还可以从执行航天任务的背景来划分,包括常规航天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航天任务、作战及作战支援中的航天任务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划分,既有军用的航天任务,也有民用的航天任务。从任务背景的角度,航天指挥的定义可以参考“航天指挥是航天指挥机构对所属军用、民用、商用航天力量执行平时、非战争军事行动、作战及作战支援航天任务所开展的统筹谋划、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在深刻领会航天指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创新其各种属概念,形成一个全新的航天指挥概念体系。
1.2 创新探索航天指挥的特点规律
航天指挥的特点规律是航天指挥理论研究的基本着眼点。目前研究提出的各类航天指挥特点规律,有比较明显的航天试验指挥或军队作战指挥的痕迹,未能抓住航天指挥的本质,还需要深入研究。
1)从多个方面把握航天指挥的特点。首先需要正确把握航天指挥的3个“融合”特点,即:航天指挥的平战融合性、军民融合性和指技融合性。
平战融合性是指平时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常态化的航天任务,平时执行的空间态势感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航天信息支援等任务中的航天指挥,需统筹考虑战时的航天指挥体系、指挥关系、指挥方式、指挥流程、信息流程等,从而做到既能保证平时部队的训练、应用,又可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军民融合性是指航天力量融合了军用、民用航天力量,航天指挥机构是军方和地方人员的融合,指挥对象是军用、民用航天力量的融合。指技融合性是指由于航天装备类型众多、技术复杂,因此航天指挥员本身应是懂技术的指挥员,但同时在指挥机构人员配备上,还需要足够的技术专家保驾护航。在航天指挥活动的全过程,航天指挥员要发扬技术民主、充分听取技术专家的意见。
同时应该深入研究航天指挥在指挥权、指挥环境、指挥活动、指挥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比如航天指挥权力的高度集中、指挥时空的广阔范围、指挥活动的千差万别、指挥方式的灵活多样、指挥体系的高效精干、指挥手段的先进稳定等特点。
2)深入探索航天指挥规律。目前,我国虽然有丰富的航天指挥实践活动,但对航天指挥规律的研究仅限于定性的描述,系统性、精确性、深入性不够。由于缺乏应急条件下和战时航天指挥的实践,有关这方面的航天指挥规律研究还属空白,需要深入分析美军在局部战争中航天信息支援的指挥活动实践,同时借助作战模拟、作战演习等方法途径,及早开展研究。
2 创新航天指挥应用理论
航天指挥应用理论是联系航天指挥实际最紧密、实用性和操作性最强的理论,也是最活跃的指挥理论。航天指挥应用理论的研究针对性较强,但也容易就事论事,缺乏理论高度和长期指导性。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开展应用理论研究,一方面应该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又要高于实践,在理论依据、应用要求、条件设置、可能出现的结果等方面开展充分论证,使得提出的应用理论既有可操作性,也有长期的指导性。
在航天指挥应用理论中,要具体研究在各类航天任务中的指挥体制、指挥方式、指挥活动、系统建设与应用、各类航天力量参加作战任务的方式方法等。目前只有航天发射、测控任务的指挥应用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他任务领域的指挥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重点突破航天信息支援指挥理论、空间系统防御指挥理论。
2.1 创新航天指挥体制理论
航天指挥体制理论的实践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是航天指挥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
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结束后总结有关航天力量运用的教训时,指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指挥关系不顺”,其实隐含了其指挥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后来美军从上至下一直致力于航天指挥机构、指挥关系的调整改革,为了更好地运用航天力量,明确了空间协调权。2001年前,美军就先后建立了空军、海军航天司令部,联合航天司令部,陆军航天司令部;2002年10月1日,其联合航天司令部并入到战略司令部,正式成立新的战略司令部,各军种航天司令部也进行了适度调整。调整后,军事航天力量的战略职能明显拓宽,使美军在全球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等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近20年的改革,美军的航天指挥控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国航天力量现处于军民分散管理的状态,如不改变现状,在平时履行职能中、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以及未来战争中,将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更无法充分发挥航天力量应有的社会、军事效能。
创新航天指挥体制理论,首先应深入开展指挥体制的制约条件、可行性、科学性分析,充分论证航天指挥体制方案;其次要根据航天指挥信息系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未来作战的可能样式和规模,建立相应的航天指挥体系结构;最后以条令的形式建立健全我国航天指挥法规制度,明确航天指挥员、参谋人员、航天指挥技术专家、指挥保障人员的职权以及对职权的运用原则,配套机制等。
2.2 创新航天指挥方式
航天指挥方式是航天指挥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航天指挥方式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不仅直接影响航天指挥质量与效率,而且还影响被指挥者参加航天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着航天任务的进程与结果。随着新型航天任务、新原理新机理航天装备试验任务的不断涌现,航天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级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航天指挥人员能力素质不断提高,航天指挥方式也将不断推陈出新。面对类型不同、性质有别、要求各异的航天任务,航天指挥方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已经研究提出了多种航天指挥的方式,包括按航天指挥者对指挥对象指挥权限的掌握程度,划分的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按航天指挥者对指挥对象行使职权时跨越的递阶层次,划分的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按指挥主体组成的方法,划分的联合指挥与独立指挥;按指挥机构所处的运动状态,划分的固定指挥与移动指挥;按指挥者相对于指挥对象的空间位置,划分的现场指挥与远程指挥等。同时研究了这些指挥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要求。下一步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指挥方式组合应用的条件,准确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以便研究提出更新的航天指挥方式。
2.3 创新航天指挥程序
执行常规航天任务的指挥程序已经得到固化,保证了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面对未来日益复杂的新型航天任务(如新原理、新机理、多类型的航天装备,在轨组合实施的大型航天试验任务),组织实施程序复杂多变,需要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挥程序研究。在航天装备的作战试验与鉴定中,如何将作战程序与试验程序有机结合,更需要探索新的指挥程序思路。
3 创新航天指挥技术理论
航天指挥技术理论是关于各种指挥技术手段在航天指挥活动中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指挥效能评估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技术、指挥模拟技术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等内容。目前,航天指挥技术的应用需求、操作规程等还不够完善,缺乏航天指挥技术理论支持,在航天指挥理论体系中应当建立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的指挥技术理论,以指导技术人员和指挥人员之间的沟通,避免航天指挥技术手段开发的盲目性,增强技术应用的针对性。
3.1 创新航天指挥评估技术理论
航天指挥评估技术理论包括航天指挥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模型、评估的技术手段及运用要求。目前,无论是军队指挥评估还是航天指挥评估,都是一个少有人问津的领域。一是因为指挥评估标准难以制定,各方利益牵动较多;二是由于目前指挥评估还是以定性评估为主,评估者受主观因素制约多,评估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可信性不够。只有从根本上创新航天指挥评估技术理论,才能有效指导航天指挥评估工作的实施。
3.2 创新航天指挥信息系统技术理论
航天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包括航天指挥辅助决策、指挥通信、指挥信息处理、指挥信息显示技术,以及指挥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卫技术、保障技术等。
目前,执行平时航天器发射、测控及运行管理等航天任务的指挥信息系统建立比较完善,能够较好地支持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应用卫星发射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航天任务指挥。但由于航天资源的高度分散、航天任务类型众多,各专业、任务的航天指挥信息系统还未能全部联为一个整体,也尚未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针对作战应用的航天任务指挥信息系统。根据作战试验初步建立的航天指挥信息系统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需要航天指挥人员同航天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发人员共同研究、确定航天指挥信息系统的军事需求、技术框架、操作使用要求,研究提出指挥信息系统配合指挥活动过程的规范化运用方法和程序。
3.3 创新航天指挥模拟技术理论
航天指挥模拟是研究航天指挥理论的有效途径,需要大量依赖计算机仿真技术。由于航天指挥对象的运行空间范围大、协同面广,仿真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跨度大,使得航天指挥模拟难度较大。航天指挥模拟技术在装备学院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还需要针对包含空间态势感知、航天信息支援、空间系统防御、航天发射、测控等航天力量整体运用的指挥模拟技术理论展开研究,提出全要素、全过程航天指挥模拟的技术要求,模拟系统建设的框架结构、系统运用的方法原则等理论。
4 创新航天指挥理论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方法是否先进科学,决定着航天指挥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军队指挥理论为指导,归纳总结国内外航天任务经验特别是航天指挥的经验、利用模拟仿真手段推演航天指挥方法和程序,以及采用系统分析、实兵实装演练等方法,都是航天指挥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面向未来的航天指挥理论,需要有创新的研究方法。在航天指挥理论创新研究中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4.1 依托作战试验深入研究航天指挥理论
面向未来作战的航天指挥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战争实践,虽然可以采用实验室模拟仿真探讨航天指挥理论问题,但毕竟是虚拟的战场环境、航天装备及航天指挥人员,缺乏真实感。作战试验是按照装备训练与作战任务剖面的要求,在近似于实战的、逼真的试验环境中,检验和评估装备的作战适用性和作战效能。航天装备的作战试验,能够充分反映在未来真实应用条件下航天装备作战适应性和作战效能的发挥程度。航天装备的作战试验也是航天指挥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能够克服传统研究方法的许多弊端。
为了充分利用作战试验开展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必须具备人员、理论、装备、试验体系、力量协调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人员准备。航天装备的作战试验需要有一批熟悉航天指挥理论的试验人员,他们不能等待在作战试验中得到培训,必须事先熟练掌握航天指挥理论,否则作战试验难以达成对指挥理论研究的支撑作用。其次是理论准备。结合作战试验内容,梳理需要研究检验的指挥体制、指挥流程、指挥信息、指挥效能评估、指挥方法等航天指挥理论问题,提前设计航天指挥的新概念、新理论,精心构造有关指挥体系、指挥机构、指挥关系、指挥程序的多个方案。第三是试验体系建设。根据想定的航天任务,按照航天装备系统、信息支援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保障系统构建试验体系。第四是力量协调。作战试验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如果是航天信息支援装备的作战试验,则需要军兵种作战部队、航天装备应用管理部队、研制部门、试验基地等部门的协调,要及早协调各方力量。
由于航天装备的作战试验受到现有装备、人员、时间等条件限制,行动构想、航天装备运用设想会受到极大制约。作战试验的投入较大,不能反复长期进行,能够检验的指挥问题有限,需要结合实验室的作战模拟实验开展研究。
4.2 正确处理航天指挥理论与指挥实践的关系
理论研究与指挥实践相结合,是航天指挥应用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途径,目前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站位不够高等问题。
1)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应立足现实,面向应用。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应务实,努力向着规章制度方向发展,增强理论的可操作性。当前,航天指挥理论,特别是面向未来作战的航天指挥应用理论,存在一定的空想,多数局限于学术专着、论文、研究报告之类的研究成果,较少转化为操作性更强的制度、规范。由于各类学术成果观点的差异,使得航天任务部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敢轻易运用学术成果。一大批研究成果只能束之高阁。为了解决航天指挥应用理论研究的针对性问题,除了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外,更为重要的是总部应加强航天指挥理论的统筹规划,研究成果应通过专题研讨会方式,汇聚指挥员、专家的意见,对部队、任务单位急需的航天指挥理论进行权威性认证,通过实验、演习、试验的可行性检验,以较快的速度固化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颁发。
2)航天指挥理论研究应瞄准未来,提高层次。航天指挥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适度抽象化,提高理论研究的层次型,以期制胜于未来。随着航天装备的快速发展,未来联合作战将愈来愈依赖航天力量的信息支援能力,作战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航天力量之间、航天力量与其他军兵种之间的协同要求更高。在航天指挥理论研究中,要准确把握这些发展趋势,着眼于指挥理论牵引指挥实践方向,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为加快航天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5 结 束 语
航天指挥理论不同于军兵种的指挥理论,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其特殊性。随着航天力量的建设与发展,航天任务范围不断拓展,必须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理论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航天指挥理论内容创新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日益复杂的航天指挥活动。发展航天指挥理论,还必须借助系统分析、作战试验等方法途径,创新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广洲.发射指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5.
[2]常 显 奇.军 事 航 天 学 [M].北 京:国 防 工 业 出 版 社,2002:138-145.
[3]刘羲,薛勇.美军航天指挥机构调整特点[J].外军军事学术,2003(3):18-21.
[4]Joint Chief of Staff.Space operations[EB/OL].(2013-05-29)[2014-02-10].
[5]Joint Chief of Staff.Space operations[EB/OL].(2009-01-06)[2014-02-10].
[6]刘会民.作战指挥发展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369-373.
[7]任 海 泉.军 队 指 挥 学 [M].北 京:国 防 大 学 出 版 社,2012:17-26.
[8]王凯,赵定海,闫耀东.武器装备作战试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57-60.
1引言指挥自动化系统从20世纪的C2(指挥与控制),发展成C3(指挥、控制、通信)、C3I(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乃至目前的C4K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
摘要:国防是国家强盛的保障,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建设国防,应该是全体人民的事情,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以科技防御,主动防御,拒敌于国门外,保护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建设果实!关键词:国防国防意识危机软国防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以及军事战斗能力.航空军用武器装备得到了飞速发展与进步,研发的更高端、更先进的武器设备使我国成功跻身军事大国行列。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军事理论结业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源于战国初期的先秦黄老之学融黄帝方术和老子之学,吸纳了儒墨法诸家思想,兴盛于战国中期,成为汉初的主流政治思潮和秦汉之际的显学。学界有关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的研究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后陆续展开,主要集中在黄老之学天道观、政治理念、君...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下面是搜索理的国防军事理论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要求,将军事课列入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既涉及国防教育、军队建设、军事科技等基础知识,又涉及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知识...
以下是正文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
摘要: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扞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
海上战略交通线是对国家、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生存与发展有全面、长久和重大影响,并需要持续使用的重要海上通道及航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围绕着海上战略交通线的保卫(保交)和破坏(破交),在各大洋战区展开了激烈的反复斗争,使用了包...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我国国防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可以了解我国基本国防政策和我国周边环境形势,进而增强我国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民族观念。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