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

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领域及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7 共2854字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格局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我国非战争军事行动却呈上升趋势,如抗击南方冰冻灾害,汶川、玉树抗震救援,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参加人员心理有什么影响,如何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军事心理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1 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领域及内容

  国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关注最早集中在政治工作领域,在中国知网上,有关非战争军事行动词条的文献共有 1238 条,其中 2010 年发表的文章最多,共 333 篇,而 2007 年以前总共才有 18篇。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人员心理检索,最早的文献出现在 2008 年,到目前共有 72 篇。此外以抗震救灾、演习、维和、处理日遗化武心理等词条检索出的文献在 2008 年后大量出现,虽然这些没有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全部研究报道,但已经说明这方面的研究正深入展开,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人员进行的比较性心理研究发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对参加人员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裴蕾等对赴四川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 383 人进行了焦虑和抑郁评估,发现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 17. 5%,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 51. 5%。常文军等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抗震救灾 1 个月后 170 名部队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在震后 32 ~42 d 的心理卫生状况基本正常,但处理遇难者遗体人员的阳性症状仍然较高。

  部队进行的各种演习活动也对官兵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吴兴曲等对高原实弹演习对快速反应部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显示,快速反应部队战士在高原实弹演习后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战士的个性特征有一定关系。

  汤丰榕等调查了海上演习中医疗队员所出现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医疗队员在参加海上演习中,心理状态低于平时和普通人群,士兵和干部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好,非现役文职人员、聘用人员的心理问题较高,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医疗队员的身份类别和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而对 1420 名模拟渡海登陆的作战官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战时 89. 6% 官兵有恐惧、紧张心理,85. 3% 官兵睡眠质量下降,76. 5%官兵希望获得来自社会、家庭的信息支持。战后有 54% 的官兵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对维和部队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变化规律研究显示,维和行动对官兵的心身健康和认知功能影响明显,但官兵心理状况普遍好于中国常模和军人常模,这可能与参加维和的官兵均经过层层选拔,并经过心理素质的训练及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有关。

  除了应用各种心理学量表对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人员心理进行主客观评价,研究人员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人员的生理变化。华川等对 100 名参加军事演习的官兵进行血清心肌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演习后官兵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型水平明显高于演习前。张蓉等则观察了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心理训练后,陆军特种兵心理应激时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心理训练可使应激后低表达的蛋白明显上调,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心理应激的适应能力,且循环心理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心理训练。

  对跨海登陆演习对官兵心理功能的影响研究也表明,登陆演习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行为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可引起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郭学青等的研究则更加深入,他认为军事应激状态对机体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氧化还原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前列环素、胃泌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可作为观察机体应激状态的生化标志物。这些研究为心理问题的评估及量化筛选提供了更为客观、可靠的方法。

  2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方略

  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突发紧急、任务繁重艰巨、地域环境险恶、矛盾性质复杂,有些甚至面临生死考验,官兵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问题,影响战斗力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已有的研究表明确立适当而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保障战斗力。

  国外的心理危机干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有专门的机构和大批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有系统规范的工作规程。而在新形势下,我军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经不能替代心理干预工作,应当建立符合我国军情的,系统的心理干预体系,增加心理干预的可操作性。程鹏等认为我军建立心理干预系统,应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心理测评选拔和档案管理、心理教育训练、危机干预等 4 个子系统的完整体系,结合国情、军情和官兵所处的社会环境、面对的文化背景,积极借鉴外军的有关经验做法,加强队伍建设、制定政策制度、完善标准规范,研发装备器材; 把心理学专业人员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预警及干预系统中,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制定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并向决策部门和公众提出预警报告和相应心理干预建议。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心理服务工作的特殊作用和整体效能,许多研究人员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心理服务工作的特点和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经验,提出了各种策略。王邈等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应坚持 “五要”: 一要领导高度重视,只有领导对心理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心理服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发挥保障和生成战斗力的作用。二要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专兼职人员共同组成的权力部门和职能机构,专门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军心理服务工作,把心理服务有机地整合到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全过程。三要体现专业水平。心理服务队伍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来组成,体现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四要突出服务重点。心理服务工作应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那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官兵和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官兵身上。

  各单位要及时建立健全官兵的心理档案,对可能需要重点服务的对象做到心中有数。五要注重连续服务。只有保持心理服务的连续性,才能完整地体现心理服务的价值,才能真正地使心理服务转变为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李琦,王晓霞,李妮,等. 登岛作战演习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4) : 20 -22.
  [2] 甘景梨,张东卫,赵兰民,等. 心理行为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4) :403 - 405.
  [3] 张理义,唐开宏,郭健,等. 亚洲维和官兵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 7) : 733 -736.
  [4] 裴蕾,王进华,宋绢. 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3) : 31 -32.
  [5] 常文军,张迁,朱诗应,等. 汶川地震一个月后救援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 7) : 725- 728.
  [6] 贾享明,王宗英,刘文,等. 集训和维和期间医疗干部的心理状况评估[J]. 海军医学杂志,2009,30( 3) : 196 -200.
  [7] 李晓琼,甘景梨,高存友,等. 军事演习对官兵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心理行为训练[J]. 实用医药杂志,2010,27( 8) : 741 -743.
  [8] 徐轩,曹富松,余存良. 空降兵部队高原演习心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 空军医学杂志,2011,27( 2) : 109 -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