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

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5 共3798字
摘要


    情绪调节是个人管理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可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1].情绪调节对个体人际交往、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作用[2 -3].大量研究指出,如果个体的情绪调节机能失调,极易诱发诸如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各类心理问题[1].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2].焦虑是青年军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4 -5].

  由于军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青年军人焦虑发生相对普通人群更高[5 -6].然而,目前对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14 年11 月对418 名驻渝青年军人进行测试,旨在进一步探讨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的关系,以期为青年军人情绪调节训练有针对性开展,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较为科学的研究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重庆某部队青年军人 418 人

  1. 2 方法

  1. 2. 1 抽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部青年军人共计 418 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的方式答卷,团体测试,当场收回。

  1. 2. 2 调查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7]、焦虑自评量表[8]进行问卷调查。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包含 22 道题目,其中引导题 1 道,测谎题 1道。采用 “1 = 无”、“2 = 很少”、“3 = 有时”、“4= 经常”、 “5 = 总是” 的 Likert 5 点式量表,该量表包含认知重视、行为抑制、自我安慰、情感求助4 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875,分半信度为 0. 854; 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680~ 0. 769,分半信度为 0. 659 ~ 0. 723.按维度均分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该调节方式使用频率越高。焦虑自评量表由华裔教授 Zung 于 1971 年编制而成,采用 4 级评分,量表包括 20 个项目。20 个项目相加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 1. 25 以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总分 <50 分为无焦虑,50 ~ 59 分为轻度焦虑,60 ~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

  1. 2. 3 质量控制 在征得领导和被试的同意后,对于自愿参加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每个测试点均由经培训后的心理专业人员具体操作,测试前统一指导语,向被试者说明测试的目的、意义及要求,采用纸笔测验答题。测验答题卷收集后,聘请专人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核实。

  1. 2. 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20. 0 软件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 418 份,有效问卷 4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 100%.其中,年龄: 16 ~ 35岁,平均为 (20. 52 ±3. 10) 岁; 性别: 男 383 人,女 35 人; 职别: 士兵 346 人,士官 54 人,军官 18人; 文化程度: 小学 3 人,初中 31 人,高中 (中专) 269 人,大专及以上 115 人; 军龄: 1 年以下165 人,1 年 145 人,2 年 40 人,3 年及以上 68 人;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2. 2 军人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总体情况 青年军人焦虑分值为 (40. 00 ± 9. 49) 分。4 种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3. 47 ± 0. 68 ) 分、行为抑制 ( 3. 12 ± 0. 66 ) 分、情感求助 (3. 11 ± 0. 77) 分、认知重视 (2. 78 ±0. 73) 分。

  2. 3 不同焦虑程度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的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焦虑程度青年军人在认知重视、自我安慰使用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指出,相对于无焦虑组青年军人,轻度、中度焦虑组青年军人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更高 (P <0. 05); 此外,相对于无焦虑组青年军人,轻度、中度焦虑组青年军人自我安慰使用频率更低 (P <0. 01,表 1)。

  2. 4 青年军人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相关分析焦虑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呈显着负相关 (r =- 0. 329、 - 0. 156,P <0. 01),而与认知重视呈显着正相关 (r =0. 379,P <0. 01)。

  2. 5 青年军人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探索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的影响力,以情绪调节方式的 2 个维度 (认知重视、自我安慰) 为自变量,以焦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 2 表明,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进入了焦虑的回归方程,可共同解释焦虑变异的 22. 2% .

  3 讨论

  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来看,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从多到少依次是自我安慰、行为抑制、情感求助、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是青年军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调节方式,这表明,青年军人在军营环境中,大都能够接纳现实、主动调整个人状态。本研究显示,青年军人焦虑均分为 40. 77分,该分值与 38 分的中国 SAS 常模[9],大体接近。

  这一结果提示,青年军人的焦虑水平在近十余年似乎并无大变化。这可能是因为: ①军营环境相对封闭,受外界环境影响小;②青年军人所面对的各种军事、非军事任务无太大变化,故而应激源具有相似性。

  方差分析指出,相对于无焦虑组青年军人,轻度、中度焦虑组青年军人较多采用认知重视方式、较少采用自我安慰方式。这与既往研究有相似之处[10 -12],即焦虑个体常聚焦情绪事件,不能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及有效情绪控制,从而增加焦虑体验。这一结果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视的使用过多、自我安慰的使用缺乏均容易增加焦虑水平,特别对轻度、中度焦虑个体来说影响显着。

  相关分析提示,焦虑水平与情绪调节方式存在相关。即青年军人认知重视使用频率与焦虑呈正相关,而自我安慰、情感求助使用频率与焦虑呈负相关。这与刘耘等[13]、宋新涛等[14]及崔英丹等[15]的研究基本一致,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心理素质水平,良好的情绪调节方式使用有助于缓解焦虑水平。

  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进入了回归方程,能够预测青年军人焦虑 22. 2% 的变异量。认知重视在焦虑程度上起促进作用,而自我安慰则起抑制作用。按照 Gross 的理论,情绪调节方式有增强与减弱之分: 增强型表现为个体通过增强对引起情绪的情境评价,增强情境与个体的关联; 减弱型则是个体忽视、回避和减弱等方式,降低情境与个体的关联[16].认知重视是一种增强型方式; 而自我安慰属于减弱型方式。减弱型方式更有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17].这一结果提示,适当引导青年军人学会接纳现实,多采用减弱型的调节方式,有利于不良情绪的缓解。

  综上所述,认知重视、自我安慰与青年军人焦虑密切相关,认知重视不利于降低青年军人焦虑程度,自我安慰有助于缓解青年军人焦虑程度,这对军队心理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工作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在青年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军队心理工作者应重视对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等调节方式的引导和教育,以更好地帮助基层青年军人调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Berking M,Wupperman P. Emotion regulation and mental health:re-cent findings,current challenges,and future directions[J]. Curr OpinPsychiatry,2012,25(2):128 -134.

  [2] 娄熠雪,蔡阿燕,杨洁敏,等。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55 -1866.

  [3] 赵鑫,裴瑞雪,付丽,等。 高、低社交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比较[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149 -154.

  [4] 杨国愉,张大均,王立菲,等。 中国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发展特点[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0):2143 -2146.

  [5] 杨国愉,刘云波,李维民,等。 某进藏工作团体状态 - 特质焦虑、抑郁状 况 调 查[J]. 中 国 健 康 心 理 学 杂 志,2011,20 (1):408 - 411.

  [6] 冯正直,戴琴。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心理学报,2008,40(3):358 -367.

  [7] 王立菲,郭成,冯正直,等。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4):369 -371.

  [8] Zung WW.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1971,12(6):371 - 379.

  [9] 刘素珍,龚殿祥,赵华,等。 军人焦虑,忧郁情绪研究:Ⅰ环境,文化,军龄及其他[J]. 心理科学,1999,22(1):30 -33.

  [10] Decker ML,Turk CL,Hess B,et al. Emotion regulation among indi-viduals classified with and without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J Anxiety Disord,2008,22(3):485 -494.

  [11]Campbell-Sills L,Barlow DH,Brown TA,et al. Effects of suppres-sion and acceptance on emotional responses of individuals with anxi-ety and mood disorders[J]. Behav Res Ther,2006,44(9):1251 - 1263.

  [12] 马伟娜,朱蓓蓓。 自动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个体负性情绪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10 -513.

  [13] 刘耘,冯正直,王庭波,等。 常驻高海拔高原陆军军人心理素质特点[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7):669 -672.

  [14] 宋新涛,冯正直,王立菲,等。 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159 -161.

  [15] 崔英丹,郭德纲,王昭,等。 放松训练对舰艇军人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74 -76.

  [16] Ochsner KN,Silvers JA,Buhle JT.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f e-motion regulation:a synthetic review and evolving model of the cog-nitive control of emotion[J]. Ann N Y Acad Sci,2012,1251:E1 - E24.

  [17] 王立菲,郭成,汪涛,等。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834 -8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