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加快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5-07 共4336字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力图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其发展.而社会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为使整个社会不仅能良性的运行而且能够稳步协调地向前发展,社会成员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与社会保持一致.而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无法一出生就能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正确行动.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生存,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每一个时期都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和行为方式,即社会化.这个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其中,入职之前的人的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大学就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来说,生理上他们已经属于成人,他们心理、情感、意识及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习得了一些社会知识和社会行为,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社会交往的实践相当有限,社会适应能力和技能还相当欠缺,从社会性来说,他们还只是准社会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是他们社会化进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社会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社会文化、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其中,学校及其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而主要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之外的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盲目、零散、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其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是有意识的、系统的、长期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应该明确认识到并充分发挥其在个体社会化中的核心、主导作用.为使个体能够积极、逐步、顺利地实现社会化,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找准体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致力点,并付诸实施,以此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1、对社会化的理解

  在社会学领域由于审视社会化概念的理论背景不同,对社会化概念的认识也有差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1互动理论对社会化概念的认识
  人,通过学习而得以社会性地存在.人的社会性行动几乎不可能是遗传性的和发生性的,所以人必须学习对社会群体有益的参与.这样,西方社会学有人将社会化定义为,人为了学习在特定社会和社会群体中发挥机能的行动方法的过程.
  其认为社会化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之所以这样定义,不仅是因为人应该自我反省,在某一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内学习确定自身的位置,而且还应该学习避免由于自身不合时宜的表现引发诸多问题以及直面诸多人等的社会性行动方法.从这样的视角去审视,所谓社会化实际上是包含着相互作用和学习的过程.个人对社会状况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焦点.另一方面作为各种社会状况参与的结果,如何使个人的社会主体性得到发展恰恰又是社会化的中心问题.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作为社会化的定义应当理解为是人获得社会主体性身份,学习适当的角色行为,并和所属理想社会体系成员期待相适应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1.2角色理论对社会化概念的认识
  人在其一生中,一直处于加入社会群体,从一社会群体淡出再加入另一社会群体的境遇.人生作为持续性的社会化可以看作一系列、一连串的经历过程,在这一系列和一连串的经历中,通过原有旧的主体性特质的式微和丧失而获得新的主体性.新的社会关系确立的同时原有的社会关系淡出.当然,对各种各样再加入社会群体的情况也有认识的必要,但是不应该认为加入一社会群体,就不能加入另一社会群体.人作为个体,可以在许多群体中占有不同的位置.伴随着角色的不同和地位的复杂性,又要求个人必须具有能够转换与角色相适应的主体性.一个典型的社会化的个体要经历多次这样的转换.
  综合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化的认识与思考,可以将社会化理解为,所谓社会化是在各种社会状况中社会行为者准备恰当的社会行为举止的过程.

  2、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状态等质的反映.只有通过社会化,社会文化才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结构才得以维持和发展,社会状态才得以形成和凝聚.作为未来社会成员要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人格、完善自我、找准角色,培养完美的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经过一定社会化历练的过程才能实现.

  2.1获得社会主体性身份
  主体性能够社会性地授予,同时还应该能得到社会性支持,而且必须是完美充分的.个人在某一群体内占据一个位置时,他要学习群体内他人期待他的角色行为,并以这一角色行为定义自身,即要将群体所规定他的主体性吸纳到自身的主体性中,所扮演的自我与群体规定的自我越是一致,就越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一旦群体对某人所要求的主体性确定,该群体就要保护它,如果可能的话还会把它进一步形成更确切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通过适当的行为形成的主体性要求越是得到确定,个人就越能将这种主体性视为自身的行为,从而也越能获得更多的心理稳定感.

  2.2习得适当的社会角色行为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因此,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学习和角色承担的过程.当个体加入新的群体时,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同时,他会发现作为群体成员在所有场合,都要和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趣味要求相适应,按照接触人的趣味特征修正自己的行为.有研究证明,当个体加入新群体,该群体会要求他扮演某种社会角色.在接受和承担所规定的社会角色时,他的某种特定的态度和行为已经和这一社会角色相适应了.而群体内的角色所要求的某种行为,通常在个人加入该群体之前就存在着这样的规定或规范了.可以认为,社会化只有在完成角色者学习了应当表现的行为,满足了群体所要求的行动上的义务时才能完成.

  2.3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
  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内化过程.其核心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价值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价值体系在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现为对个人社会行为所起的定向作用和稳定作用.在角色行为价值获得方面,作为一种准框架作用的群体承认传播的价值和规范,社会个体通过内在化从这种一般化的价值观出发,在自己的思想中呈现出自己设计的一系列行为,试探他人的反应,控制不希望出现的负面冲动,而后发生相宜的行为.

  3、体育社会化的特殊价值

  相关社会化理论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的情感与态度、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念等的认识与掌握依赖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只有在与社会中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观察、实践和体验才能逐渐掌握这些内容和影响.根据美国着名社会学家戴维-波谱诺的社会化理论,人的社会化的外在环境条件主要是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在每一个环境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社会化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文化学习、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体育实践、大众传媒四大类.
  但是,与其他社会化手段相比,体育对人的社会化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功能.体育教学的课堂有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特殊的社会角色-相对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个性的学生;特殊的社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特殊的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体育比赛的规则等.
  在这其中有竞争也有协作,有成功也有失败,每一个人在其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随时可能成为同伴,也有可能变成竞争对手.总之,体育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掌握社会生活经验、社会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的情感与态度、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念等内容,顺利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过渡,加速社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社会情景.

  4、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致力点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应该明确认识到并充分发挥其在个体社会化中的核心、主导作用.正如美国着名学者布切尔认为:"体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领域的目的是以身体活动作为媒介培养身体、精神、情操等方面与社会相适应的公民."他认为体育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并使之最终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
  其对于教育学生,接受正统的文化,建立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规范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使个体能够积极、顺利地实现社会化,首先,要从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中选择出对于个体社会化过程最具积极价值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其次,需要有意识使自身的各方面教育资源(如校园体育氛围、教师、同伴群体等)对个体社会化发挥积极的影响.

  4.1体育竞赛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难得的模拟社会情景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体育教育家们一直认为,游戏、竞赛、竞技体育对实现通过教育制度来完成的主要教育目的有着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作用,是完成和实现教育目的特别适当的媒介.通常,由于青少年喜欢比赛,又由于体育比赛和社会经济领域各个行业相比是典型的经得起失败也能够重复失败的游戏.因此,比赛可以成为传达现代社会价值观念非常适当的媒介.体育比赛情景模拟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各个侧面,学生在比赛中理解他们将来在竞争社会中的行为,并能预先体验这些行为,为他们将来进入竞争的社会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因此,体育比赛具有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提供模型化体验功能的特征.竞赛需要信息传递和扮演角色的能力.这些角色扮演和信息传递强调合理的决定与因果关系的理解.比赛中角色的扮演所发生的冲动、控制和自我抑制,规则都有明确的奖惩,这样体育竞赛为自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社会情景.体育教学中比赛的价值就在于模拟未来社会的竞争给了参加比赛的学生亲身体验竞争的过程和感受的机会.体育竞赛与其说是让学生依存于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的环境中,还不如认为是训练他们一种探求自身努力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对于没有经受过体育比赛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是欠缺的.

  4.2校园体育文化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了一种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里的师生长期营造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大学生社会化有益的、隐性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起着内在引导和激励作用.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
  国内外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提供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质,而且积极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培养了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产生群体归属感.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角色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规范意识的形成、竞争协作意识的培养,使其在走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的认知、对相互沟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1-186.
  [2]李树旺.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J].体育学刊,2008,(8).
  [3]杰·科克利(美).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4-139.
  [4]林晓光.简论大学生社会化与体育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5,(1):58-5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