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唐山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强弱和对社会贡献力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073字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世界公认高等教育主要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化带来全球性竞争,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托高科技,而高科技通常又来自高等教育,因而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传授的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它甚至可以直接将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创造效益和财富,为社会服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是各国非常关注的,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鼓励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增强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当前,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履行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从 1998 -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贡献率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科研转化率、高校服务社会的水平都还相对薄弱。高等教育如何服务社会,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如何做,如何评价服务绩效水平,这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研究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绩效认同状况,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高等教育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求得更大的发展,真正实现双赢。

  高等教育社会化服务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广义的高等教育社会化服务泛指高校为社会服务所进行的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直接为社会所进行的服务等在内的所有职能,而狭义的高等教育社会化服务仅指高校除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外,依托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信息和资源等优势,以满足当地社会直接的、现实的需要为目的,经常性地、有计划地直接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并且解决现实问题,开展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信息和物质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本文以唐山高校为例,具体分析评价唐山高等教育直接满足本地社会现实需要的充分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唐山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强弱和对社会贡献力的大小,唐山高校办学水平、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尺度。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化绩效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目前,唐山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科教立市”战略,是唐山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担负着为唐山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重大使命,是深入实施“科教立市”战略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以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 6 所高校教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的各学校教职员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保证了高等教育社会化服务绩效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调查结论的可靠性。

  1. 2 方法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 240 份,回收 230 份,其中有效问卷 226 份( 98. 3%) 。其内容围绕制约和影响高等教育社会化服务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设问。

  1. 3 统计处理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 SPSS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唐山高校社会化服务绩效认同度的调查结果。
  
  2 结 果

  2. 1 高校学科专业品质服务绩效认同状况 有 40. 2% 和47. 8% 的人认为学校具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很重要和重要; 有12. 5% 和 36. 6% 的人对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很满意和满意;有 11. 6%和 55. 4%的人对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很满意和满意;有 12. 1%和 47. 3%的人对学校学科专业机构与布局有优势( 品牌) 专业或特色专业很满意和满意; 有 82. 1% 的人认为学校学科专业机构与布局符合社会发展。

  2. 2 科学研究服务绩效认同状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地方社会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中起着重大作用,科研服务在地方性高校社会化服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对高校参与经济建设期望值的最高领域也往往是科学技术领域。通过调查,分别有 11. 2%和 29. 5% 的人对学校科研投入很满意和满意; 有32. 6% 的人认为学校科研转化成果多; 有 7. 6% 和 32. 6% 的人对学校科研项目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情况很满意和满意; 有9. 4% 和 33. 0% 的人很满意或满意学校服务社会的科研实力。

  2. 3 人才培养服务绩效认同状况 人才培养是高校高等教育化社会服务中心内容。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首要任务。有7. 4% 和 47. 3% 的人很满意或满意学校在培养和输送全面、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方面的情况。在学校培养人才的专业品质、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品质、适应能力方面的满意度达到50% 以上,而在人才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表达和写作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低于 50%,见表 1。【1】

论文摘要

  
  2. 4 社会服务观念绩效认同状况 大多数人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社会服务,特别是在学校与企业共建密切合作、与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程度上分别达到88. 8% 和 88% ,但是满意度却低于 50% 。对于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条件满意度方面仅为 50%。在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效益满意度方面为 42. 9%。在学校老师具备社会服务观念的重要程度上有 32. 6% 和 45. 5 的人认为很重要或重要,而在学校老师具备的社会服务观念满意度上达到 54%。分别有 36. 6%和 53. 1%的人很愿意或愿意参与学校的社会服务活动。【2】

论文摘要

  
  2. 5 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机制认同状况 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建立社会服务评价制度、管理机制和监测机制重要,同时,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没有建立这些制度,并且同意建立社会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见表 2。

  3 讨 论
  
  在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专业设置基本满足本区域内各类人才需求,具备社会化服务需要的学科专业; 科研投入需要进一步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要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要进一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以此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科研实力; 人才培养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表达和写作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提高; 社会化服务观念虽然实现了转变,开始主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服务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化服务绩效有所增加,但普遍缺乏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总之,高等教育应通过更加完善,且具备社会化服务需要的品牌学科专业,更强社会服务的科研实力,更多综合素质的人才,更高的社会服务效益,构建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创新地方性高校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制度,科学管理和适时监控社会服务绩效,拓展高校社会服务途径,促进高校有针对性并主动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并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身,在继续推动社会服务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绩效,寻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高校与社会共赢,让社会真正享受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带来的好处,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英,帅全锋.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特点及评价探析[J].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 2) :56-59
  [2]向延平. 地方性高校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24( 11) :6-8
  [3]周佳.“科教立市”背景下的唐山高等教育战略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0( 1) :44-46,52
  [4]施利承,金璐,孔小卫. 南京地区高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1) :13-1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