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我国心理卫生人才政策性需求的六大领域和指导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18 共6989字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医疗保障条件越来越完善的现代社会,传统的生理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已相对弱化,而以压力、焦虑、消极心态和精神迷茫等为主导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则越来越突出。《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02 -2010 年) 》( 2002 年) 指出,全球约有 4. 5 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到 2020 年,我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因此,有学者指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21 世纪是精神病的世纪”,“精神健康是 21 世纪人类的健康主题”.在此背景下,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对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培育积极社会心态非常重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工作的主题在国家有关政策中频频被提及。尤其是当前的“十二五”( 2011 -2015) 时期,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规划都明确提到要加强心理卫生工作和心理卫生人才的配备,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从自发的社会需求进一步上升为国家的政策性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密切注意和研究当前我国心理卫生人才的政策需求特点,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当前我国心理卫生人才需求的政策性导向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社会需求,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层面。

  本世纪初,心理卫生人才逐渐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具体体现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重视心理卫生工作,并对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和配备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在国家政策层面,200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始强调“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此后,2011 年表决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注重心理疏导和培育积极社会心态。这一系列国家政策和重大发展规划对国民心理健康和社会心态的重视,成为心理卫生人才需求的政策导向。在法律层面,2013 年 5 月 31 日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虽然重点关注精神障碍患者,但同时也兼顾心理健康问题,把促进公民心理健康作为重要工作目标。

  《精神卫生法》对政府、学校、社区、劳教所、企业等组织系统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了规范,使心理卫生人才需求法制化和具体化。

  二、我国心理卫生人才政策性需求的六大领域
  
  ( 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辅导,是心理卫生人才主要的就业领域之一。当前,我国有关政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做了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导性要求。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 2015 年) 》要求,到 2015 年,城市中小学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岗位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要达到 60%,农村则要达到 30%,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 市、区) 的比例要达到 80%.2012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 》则是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规格: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且原则上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在此情况下,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纷纷提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举措。例如,上海的学校德育“十二五”要实现所有的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都配备一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目标; 山西则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每 1000 名学生配备 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 二) 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卫生领域
  基层医疗机构一直是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的“十二五”相关政策明显加强了基层心理卫生工作和心理卫生人才的建设。2013 年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第二章第二十条强调,要加强社区、乡镇卫生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 -2015 年) 》指出,各地要将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 市、区) 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2015 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2 -2015 年) ( 征求意见稿) 》中明确提出,要充实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 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和乡镇卫生院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在地方,《江苏省“十二五”精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三级综合性医院、县( 市) 级综合医院开设临床心理科等精神科相关门诊率达到 100%; 其他二级综合性医院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率达 80%.《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强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薄弱领域的人才培养。辽宁省鞍山市则早已于 2009 年建设高标准示范社区,招聘大学毕业生进社区从事精神心理师等工作。

  ( 三) 劳教系统吸毒、服刑人员心理矫治领域
  吸毒、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对吸毒、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从而改变其不良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其人格完善和行为积极改变的活动。我国监狱系统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引进心理矫治,作为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方法。据统计,到2006 年,我国接受心理咨询的服刑人员达到 25 万余人次,有 3 万多人接受了心理治疗。2006 年司法部印发的《2006 - 2010 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心理学专业人员在人民警察队伍中的比例不低于 8%.“十二五”期间,各地继续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心理矫治工作,进一步明确司法队伍中的心理卫生人才需求。《江苏监狱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心理学人才列入“六大核心专业人才计划”; 《哈尔滨市司法行政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15 年,新招录具有教育、心理、法律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司法行政干警人数达到 150 人; 《深圳市司法行政“十二五”规划》、《长沙市司法行政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都强调要建立专业心理矫治队伍和完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

  ( 四) 企事业单位员工心理援助( EAP) 领域
  面向员工个人生活、工作问题和组织发展的员工心理辅导,也称“员工心理帮助计划”或“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 ,也是心理卫生人才需求的重要领域。当前,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和法律加强了 EAP 工作的要求和规范。

  EAP 人才的直接需求首先来自各大企事业单位。卫生部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2 -2015 年) ( 征求意见稿) 》对企业 EAP 人才需求起到了直接推动和规范的作用。该意见稿明确提出,企业应当为有心理咨询需要的员工提供服务条件,员工总人数在 1000 人( 含) 以上的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目前,我国的银行、石化、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大企业都纷纷引入了EAP,EAP 成为各大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和素质发展的重要体现,并作为一项心理福利纳入员工福利体系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已经从企业扩展到了政府、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公共机构,这说明我国 EAP 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EAP 人才的另一个需求来自工会系统。《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 - 2015年) 》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针对不同类别职工、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卫生部《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2 -2015 年) ( 征求意见稿) 》中也强调,工会组织要将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在南京,2008 年以来,该市已经先后在全市各区县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心理咨询站点 108 家。2012 年年底,南京市总工会宣布成立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职工心理健康援助服务中心,且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市总工会、区县产业工会和街镇( 基层) 工会三级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用 3 到 5 年时间,在全市建立 300 到 500 家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点。

  此外,各种专门的 EAP 服务( 咨询) 公司或机构的涌现也推动了 EAP 人才的需求。在我国,比较知名的 EAP 公司如易普斯、中国 EAP 中心、盛心阳光等,其专业人员主要由心理卫生相关专业背景人士组成,这些机构对心理卫生人才的吸纳人数也相当可观。有专家估计( 2007 年) ,我国每两天产生一个 EAP 公司; 2010 年,我国学习从事 EAP的专业人员近万人。

  ( 五) 突发事件心理援助领域
  近几年,我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高达120 万起,这些突发事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工作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精神卫生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国务院2012 年12 月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是卫生应急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卫生部《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2 - 2015 年) ( 征求意见稿) 》提出的具体工作目标之一是,重大突发事件( 灾害) 直接影响人群的心理援助覆盖面要达到 50%.2012 年 3 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社会安全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开展公众在危险、紧急环境下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奠定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防范与处置的理论基础。”

  当前,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工作不仅仅在公共机构而且在一些企业中也开始引起重视,原因是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频发,企业自身也需要配备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人才。

  ( 六) 特殊群体心理辅导领域
  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那些自然、社会、经济、行为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国家立法、公共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对待的少数群体,例如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农民工、“40、50”就业困难人员、少数民族、归侨侨眷、归正人员、艾滋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这些特殊群体多数是弱势群体。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其中心理关怀是重要内容) ,是“十二五”及以后我国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突出特点。

  《中国心理学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 2015) 》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心理学会将针对中央国家机关职工、科技工作者、企业职工、农民工子女、过度使用互联网青少年、老年群体等 6 大类人群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提升和促进工作。

  在老年人方面,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残疾人方面,《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要求,“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已建立了专门面向残疾人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援助热线。在其他方面,《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为青年流动人口、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部队军官和军烈家属等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县级以上政府在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内容中负有心理辅导的责任。此外,近几年,大连、上海、重庆、南京、桂林等多个城市设立了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心理辅导服务站或心理咨询热线,另有一些城市则建立了意外少女援助中心、孤儿心理援助中心、单亲困难母亲心理抚慰项目等特殊群体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

  三、当前我国心理卫生人才政策性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招录方式的限制。在政策性需求的各类心理卫生人才中,除 EAP 人员和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其余都主要是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 “编制内人员”) ,他们需要通过严格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程序才能被录用,这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国家编制人员系统中。

  第二,人才内部选用对外部招聘的“抵消”.心理卫生的各项政策性需求并没有明确人才需求的来源,这就允许内部人员选拔任用代替外部招聘人才的存在,从而减少了部分心理卫生人才的实际外部需求。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 如劳教系统、中小学校、企业、社区) 的心理卫生工作并不是从外部招聘人才,而是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之后给予安置任用。

  第三,“非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侵蚀”.心理卫生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一般必须由心理学和医学专业人士负责开展。但目前心理卫生人才的各项需求政策中,多数并没有明确限定要求心理学或医学专业人员,因此,心理学和医学专业人员的就业依然面临着其他非专业人员的“侵蚀”,而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非专业人员在从事心理卫生工作。

  第四,兼职对专职的“代替”.在心理卫生人才需求的各项政策中,多数并没有明确要求必须是专职岗位或专职人员,而是“专职或兼职”均可,这无疑会抵消一部分专职心理卫生人才的实际需求。而实际工作中,心理卫生相关工作岗位的兼职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基层心理卫生工作领域。

  第五,人才配置数量和时限的模糊性。在心理卫生人才需求的各项政策中,有一些政策只是笼统地强调“十二五”及以后要“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进心理学人才”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出人才配置的数量和时间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前心理卫生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就业实现。

  四、心理卫生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
  
  ( 一) 加强本地心理卫生人才需求调研
  虽然目前一些机构的人员招录基本上都是面向全国的,但多数用人单位实际的招录结果还是以本地( 省内) 或本区域人才为主,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基层的工作岗位。由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经常是随机发布的,因此,高校如果只是根据用人单位自己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来指导毕业生求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会很被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注意对本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和研判,了解各领域各单位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规格,及时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 二) 引导毕业生明确心理卫生工作的就业方向
  当前我国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吸毒人员和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员工心理援助、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等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职业素质要求,毕业生只有明确具体的求职就业领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需要积极宣传各领域各职位的职业素质要求,组织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对此,我们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类型划分心理卫生人才的就业方向。第一个就业方向是学校,主要工作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其求职准备是教师职业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教学技能和事业单位人员考试( 公办学校) ; 第二个就业方向是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工作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其求职准备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医学背景或医学相关职业资格证和事业单位人员考试; 第三个方向是部队和监狱劳教系统,主要工作是吸毒和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其求职准备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军人或警察招录条件、国家公务员考试; 第四个就业方向是企业,主要工作是员工心理援助,其求职准备是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有些企业不要求) .

  ( 三) 督促毕业生做好各项求职准备
  心理卫生是专业性和职业性很强的职业工作,其人才需求的规格相对比较严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学生素质培训部门以及相关专业教学管理部门需要督促毕业生提前做好各项求职准备。首先是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人员招录考试的报考和复习准备。例如,做好有关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的准备。其次是相关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准备。例如,应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需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教学技能,应聘部队、警察系统的需要锻炼身体素质和军人、警察相关职业技能。

  ( 四 ) 加强基层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宣传引导
  目前我国基层心理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比如乡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者,基层监狱劳教系统的心理矫治人员等,但不少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意愿比较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需要加强对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的引导,一方面强调基层人才需求的缺乏和基层对个人成长锻炼的价值,另一方面宣传基层单位所具有的国家事业编制单位性质的各项优势,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更全面地认识基层工作的价值和前景,提高基层就业意愿。

  参考文献:

  [1]朱玉,刘奕湛。 世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EB/OL]. 解放网,2006 - 10 - 10.
  [2]许沁,肖波,朱蒙雪。21 世纪是“精神疾病世纪”焦虑正赶超抑郁影响都市人[N]. 新闻晚报,2012 - 10 - 10.
  [3]欧贤才,郑安云。 超越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的追求[J].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5) : 9 -10.
  [4]王学涛,梁晓飞。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逐渐扩大[EB/OL]. 新华网,2012 -03 -18.
  [5]孙晓玲。36 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可望 9 月底建成[N]. 鞍山日报,2007 -07 -20.
  [6]张亦嵘,柴黎。心理矫治: 中国监狱教育及改造一剂良药[N]. 法制日报,2008 -01 -01.
  [7]胡晓东,朱波。南京工会多措并举关爱职工心理健康[N]. 江苏工人报,2012 -12 -31.
  [8]第四届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论坛[EB/OL].腾讯网 - 财经频道,2009 - 04 - 01.
  [9]李秋萌。我国年突发事件达 120 万起[N].京华时报,2011 -03 -13.
  [10]朱宏传等。特殊群体保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政府法制研究,2011,( 8)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