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总体数量也在急剧攀升,进而导致许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就业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 年的毕业生高达 700 万人,庞大的数字让很多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的实质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社会生产力。
一、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的分析
自从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政府进行了多次体制改革,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一方面,国内的经济结构整体失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另一方面,部分国企的聘用人员大幅度减少,让一些想进入国企的大学生面临更大的挑战。政府和事业单位同样也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简人员,提高办事效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综合这两点因素,私企作为带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最佳选择。再者,很多企业和单位越来越理性化的招聘,更多地注重应聘人员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大学生要在学习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积累水平,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人力资源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对就业市场的能力、收入水平、就业概率做一个明确的分析,从而能够对人力资源合理地利用。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对东西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并针对西部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贴,这种方法既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同样应该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让大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针对高校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 用人单位应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
一方面,信息不畅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原因之一。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还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知道的信息不够完整,进而影响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并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既可以为企业挑选更适合此工作的应聘者,也可以让大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多培养大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拿工龄来要求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这是很片面的,没有人是不经过锤炼就成功的,所以用人单位应给大学生更多历练的机会。
四、 高校应针对实际的社会形势调整教学模式
近年来,全国的各大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招生人数,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爆发,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目标。这种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让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避免了社会整体因低学历而造成的产业链低端。高校应从简单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充分发挥潜能。高校对教职工队伍也应做一个调整,师资队伍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大学生做一个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通过讲座、访谈、进入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所选择的就业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五、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待就业问题
大学生刚毕业时,对社会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在选择职业方面的经验还有欠缺,也是造成很多大学生迟迟不能找到理想职业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一旦毕业踏上社会就会无所适从,从而面临心理和现实的双重压力,易造成消极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脱离父母,成为“啃老族”,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无后顾之忧,心里总想着还有父母的支撑,抱着有没有职业都无所谓的心态,所以这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也比较困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喜好、能力、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等缺乏理性思考,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实际并非如此,择业时缺乏主动性和理性的思考。大学生应明确认识到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形势日益严峻,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平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就业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好就业问题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发展速度,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在当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政府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都应做出积极的回应,解决好制约社会发展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王效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急性对策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仅2013年度,共有116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共有三类: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技工学校(简称技校)和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高)。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中职学校70%左右是职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以温州市为例,2012年...
一、高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一)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在知识结构上,就业指导课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教学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在最后一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且授课时间很有限。所以,教学内容只能介绍...
如今,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给国家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就业指导成为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机构成部分,但依然暴露出明显的缺陷。本文首先论述中职就业指导...
通过以“互联网+”为载体,组织大学生青年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中,促进开展两岸经贸往来,这一举措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又为国家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学校就业部门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据统计2013年是历年来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被人们称作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加上一部分未就业的往届生,以及企业计划招聘量下降的严峻形势,今年的...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至2014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327所,与本科学校的招生人数相差不大,在校学生人数约1100万人,高职教育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超过90%的地市拥有高职...
一、当前就业形势美国的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的深入分析指出,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及以上时高等教育的性质开始转变,转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当超过50%时,高等教育开始快...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教育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的教育内容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促进未来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现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与知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各类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努力为学生适应社会作准备。高等职业院校是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举办,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类高等教育,其专业安排具有相对性,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