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高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4 共2945字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招生人数年年增加,应届毕业生人数年年创新高。跟据统计,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 728 万,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的课业、就业观念、综合素质、身体等多种原因导致就业能力较低,表现出就业困难的情况,逐渐演变成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高职院校怎样更好地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和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环境下,各高职院校已普遍建立起了相应的就业指导部门和机构,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职学校,他们的办学时间较短,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招生工作上,学生只要招进来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大量增加,原有的老牌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的压力,也把工作的重心调整到了招生上面,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有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与上一年的就业率直接挂钩的要求,但就业指导工作做的并不细致深入。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均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工作效果不明显,缺乏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整体培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很多院校在就业指导内容的设置方面,偏重于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提供,创业基础指导和择业方式等方面,而对于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和引导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一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形式方面,只是局限于新生入学时或毕业生离校前听几次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只重视解决学生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系统性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和咨询等形式有机结合。一方面缺乏针对不同特点的个体学生的咨询和沟通,课程内容往往理论大于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对各地人才需求量的趋势了解不足,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且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与国外的院校相比,我国高校专职就业指导师资与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各高职院校只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部门,但人员不足,教师大多忙于事务,而无法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指导。

  混合建制是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工作通常是由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来承担,但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却是由各院系的专业老师来协助承担。两部分完全独立,就业指导机构并没有或偶尔参与计划的制定,致使学校整体的培养计划反映不出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培养的计划和目的单一,从而导致培养和需求脱节。

  二、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特征

  依据众学者及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的是在当今的就业压力下,部分有意向就业,但因社会环境、学校、所学专业、家庭环境、就业环境和自身因素等原因的影响,造成竞争力较弱而无业可就的人群,或者是自身心理状态处于感到就业困难的人群,这些困难群体常常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期望过高,就业目标与自身实际相差悬殊;综合能力或情商较低,成绩差或人际交往能力差;存在健康问题、有身体残疾、外貌缺陷等;家庭经济困难;受就业歧视的女性毕业生等。

  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对策探索

  提高认识,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完善体系,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一是树立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培养实用性和技能性的专业人才,凸显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明确就业指导工作与招生同等重要的观念,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扩大专职就业指导力量。三是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领导对教学部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实训部门层层负责,齐抓共管。

  加大专业化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各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中,将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组建专职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化的发展。一是要保证数量比例,学校应按照合理的师生比例制定标准,进行师资的配备。二是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水平,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心理辅导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熟练运用职业测评,提高指导水平。三是专兼结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将校外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或培训机构专职人员聘请过来担任就业指导兼职教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总体水平,提升就业指导能力。

  进一步建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借鉴国内外院校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开展调查与研究,完善体系的建立。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一入学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相关培训,有效开展社会实践;将就业指导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材的内容,注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特色的体现与总结,提高针对性、不断进行总结与创新,真正做到特色突出,针对性强。

  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指导。指导教师提前进行摸底调查与研究,分析就业困难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困难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类,有针对性开展各项工作。

  对于一些因自身生理条件所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积极的联系用人单位并进行推荐;对于学习成绩困难、专业能力薄弱而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学校要将重点放在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课程上面,使学生在短期内提升;因性格内向,综合素质差而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学校要开展各类素质提升和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就业困难学生,学校需做好救扶帮助工作,努力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共享;因心理健康等问题而就业困难学生,应加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帮助化解其不良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拓展有效途径,丰富工作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各高校应努力拓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真正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应进行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应定期开展讲座与报告,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的凝聚力,积极组织学生刀感兴趣的单位实习,到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在实践中查找不足,提升能力;进行就业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就业困难的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培训,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难题和重中之重,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能适时有效的解决整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小帆 .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年 .
  [2]汤国英。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未来与发展,2014年。
  [3] 潘晓希 . 关于高校学生收费改革的探索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年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