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及指导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3 共4157字

  截止到2014年9月1日,2014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47.2万人,参加就业人数459481人,未就业人数24724人,约占就业人数的5.38%.广东省2014年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6824人。虽然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但这一群体,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容忽视.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意向、现实需求等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庭,他们的状况如何也关系到学校、社会的安全稳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对高校教育和社会稳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原因分析

  要做好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要认清他们未就业的原因。

  1.1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观念陈旧

  有些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没有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四年,等到求职时才发现一无所长;一些学生的职业预期过高,与自我的实际能力差别很大,在求职过程中挑三拣四,导致错失就业的机会;有一些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给予的就业岗位低于就业预期时,他们宁可放弃,继续等待。另一方面,被大学生的华丽外衣所困,不愿寻求帮助.为了更好的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已开展了“实名登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认为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进行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非常少,这样就丧失了政府和学校为他提供帮助的机会。

  1.2就业要求高大上,升学、考碗与出国深造等造成的离校未就业

  第一“,考碗”,就业观念固守于只有公务员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尊严,甚至有一些毕业生全国奔波考碗,“非体制内不入”是这类大学生的奋斗理想。第二,为了规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深造,选择考研作为出路,一旦考研失利再找工作,最佳就业时期已经错过,如若就业准备不充分,很难找到满意工作;还有些学生直接放弃求职,直到考上研究生为止。第三,一些毕业生家境优越,选择去外国求学、就业等,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已规划好海外学习,毕业前无需找工作或没有找工作。

  1.3准备创业或创业失败而造成的未就业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尤其是李克强总理更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兴建了“创业孵化园”.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实现人生梦想。大学生创业由于创业经费不足、社会经验尚浅、项目选择不符合实际、缺乏企业运营经验、团队建设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折戟在创业路上的人不少。还有一部分人,在毕业前后筹备创业,还未开展创业活动。

  1.4缺乏求职意愿与求职技巧导致求职失败造成的离校未就业

  一些学生求职意愿低,回避就业竞争,宁可做啃老族或“社会漂浮族”.这其中的一些学生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家等待时机,慢慢的沉浸于家庭舒适的环境,不愿求职,最终成了啃老族.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督促子女就业意愿不强,或是一些沉迷网络游戏、好逸恶劳的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不愿就业。还有一些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能力差,求职技巧不足,欠缺与人沟通技巧,无法有效地展示个人优势,加大了求职面试成功的难度。

  1.5职场适应力差导致职场竞争失败造成的未就业

  职场适应力差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类,职业能力不足导致的职场竞争失败.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社会实践和实操实训的机会少,一些岗位所必须的任职资格和技能达不到企业的岗位要求,惨遭淘汰。第二类,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无法适应职场人际圈.尤其是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相互选择的实习期或试用期期间,面对职场不如意或者人际困境时,不是理性面对问题,化解人际危机,而是意气用事,选择辞职、跳槽等手段。调查发现,那些经常跳槽(指在一家企业工作不超过半年就跳槽的人)的人职业发展、职业技能和职场自我效能感远低于那些职业稳定的人。

  1.6用人单位偏见或歧视造成就业困难

  当前,每年毕业生激增,企业的选择权增大.一些企业对求职者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如“非 211 院校不录用”、“此岗位仅限男性”、“品貌端正、男身高 175CM,女身高 165CM”等常见的就业歧视。还有一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就业环境的不公平不公正,提高了这类学生就业的难度。

  2 对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建议

  庄一民,李淑娥(2013年)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调查显示,不想找工作的同学仅占6.2%,93.8%的毕业生仍希望获得援助,其需求依次是提供就业信息(46.4%)、见习岗位(37.1%)、提供职业指导(36.1%)、提供专业技能培训(36%)、心理辅导(18.6%)、求职技巧培训(16.5%)。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援助需求,可从如下方面对他们开展指导工作:

  2.1建设以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跟踪机制

  大学期间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期,它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大学生独特个性形成的时期。初入大学的适应期,大二大三的职业探索期,大四的职业起航期以及初涉职场的发展期,都需要科学的职业指导:高校职业指导应尽快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帮助学生寻找到职业兴趣点,鼓励他们深入发展;在求职时期提供求职信息、求职技巧、人际沟通、心理咨询、就业政策等服务;在职业发展初期,做好职业技能、人际关系、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学生适应职场。可以为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职业规划跟踪档案,实时更新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变化和进步。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指导。

  2.2有效收集离校未就业学生基础信息,提高毕业生利用好国家就业政策的能力

  首先,高校毕业生跟踪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离校后换手机号而联系不到。毕业生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更新,这样就无法准确定有援助需求的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利用好现代通讯工具(手机)和社交网络(QQ、微博、微信等),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毕业生的联系方式,保证联络方式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好与校友、班干部的网络和手机的联系等。这样确保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毕业生的状况,确保将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传递到未就业毕业生那里。其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校、社区合作,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如创业补贴政策、就业政策咨询、失业登记制度、免费档案保管等信息,让他们了解、利用可以享受到的各项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从而使他们自主发展求职观念,做好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和跟踪回访制度,随时掌握毕业生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那些就业困难和就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贴心、灵活的职业指导服务。

  2.3制定精细化就业指导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未就业学生开展职业指导

  根据毕业生未就业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类,如求职技巧不足、人际交往困难、精英情结、就业心理压力大等,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方案和服务。除此之外,在职业指导方案中还需要特别考虑,每一个未就业毕业生的个人兴趣、职业偏好、专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等。可以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性格 MBTI 的测试,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根据未就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共同探讨职业解决方案,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2.4积极营造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还为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因此,现阶段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传授他们基本的创业技能和方法,提供相应的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项目风向评估、企业运营、创业融资、创业帮扶等一站式服务。在学生中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具有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孵化创业项目,实现学生更高层次上的就业与发展。对那些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应该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首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其次,鼓励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树立信心;最后,和他们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避免再次失败。帮助他们寻找可行的创业项目或者把他们推荐相应的企业就业。

  2.5开展未就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服务

  首先,针对职业技能不足的学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和企业联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转变培育机制,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增强岗位实战能力,使他们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其次,针对求职面试技巧欠缺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的未就业学生,可以模拟面试,情景再现,职业指导师问答等形式。最后,针对有就业愿望并积极求职的城乡困难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提供灵活细致的职业指导。可以为上述同学发放求职补贴,提供相应的见习岗位,优先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2.6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

  首先,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消除对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的歧视,应讲求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机会。其次,规范地方在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社会招聘的程序,严惩“暗箱操作”等招聘现象。还要特别关注未就业大学生中的困难群体,如身体残疾的大学生、家庭贫困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等。对这类未就业大学生可以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并优先为他们提供求职技能、职业能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培训。再次,高校应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离校学生的信息跟踪、调研工作,准确掌握大学生离校后的就业情况,以便能够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后续的职业指导。最后,国家还要加强相关立法并严格执法,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3 总结

  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除了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等方面的人文关怀。重塑信心,认清自我,理性分析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期望值,实现自我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解读[J],教育与职业业,2013,(31)。
  [2]庄一民,李淑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10)。
  [3]广东省2014年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广东省教育厅,2014.12(4)。
  [4]李积谦.试论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职业指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
  [5]周建平.试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