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对其危害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病死率也随之增加[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方法,治疗效果理想,但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就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12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 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1-6 月为对照组,7-12 月为观察组,各 5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30 例,女 25 例,年龄 60~87 岁,平均(75±3)岁;合并高血压 38 例、糖尿病 10 例、其他慢性疾病 7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 28 例,女 27 例,年龄 61~85 岁,平均(75±3)岁;合并高血压 36 例、糖尿病 9 例、其他慢性疾病 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并发症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内膜受手术机械性刺激,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而引起。术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判断其有无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现象出现,密切观察其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准备好抢救仪器。
1.2.2 动静脉血栓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其身体各项功能不断下降,出现血栓的可能性较高;加之介入治疗时,长时间压迫穿刺部位,易出现动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凝治疗,并对其进行按摩,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肢冷、麻木现象,积极做好血栓预防工作。
1.2.3 出血及皮下血肿护理 治疗过程中,肝素的使用以及包扎不合理、术后砂袋移位及术后过早活动等均可引发出血及皮下血肿;且患者排便时,过度用力也可引发。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注意大腿内侧、穿刺部位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温度等,嘱其多饮水,以清淡食物为主,保持大小便通畅。穿刺部位砂袋压迫需 5 h 左右,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对于出现血肿患者,需给予热敷处理。
1.2.4 假性动脉瘤护理 出现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为拔管后压迫不合理及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患者腹股沟区可出现震颤、搏动性包块、压痛等症状,对近端动脉进行压迫时,肿块缩小,可采用超声检查确诊,并及时给予有效护理,避免瘤体破裂发生出血现象。
1.2.5 尿潴留护理 主要是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及精神高度紧张引起的尿潴留,术前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或应用腹部热敷、听水流声等方法。
1.2.6 造影剂肾病护理 该并发症主要是因过度使用造影剂造成的,术后需及时帮助患者将造影剂排出体外,避免引起肾功能损伤。术后可引导患者多饮水或进行补液治疗,提高排尿率;对于已出现造影剂肾病的患者,可给予利尿剂增加尿量,以恢复血肌酐水平。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3]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SAS 评分为 50 分以上表示有焦虑情绪,SDS得分 53 分以上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SAS及 SD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及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 例,动静脉血栓 1 例,出血及皮下血肿 2 例,假性动脉瘤 1 例,尿潴留 2 例,造影剂肾病 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4.5%(8/55);对照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 例,动静脉血栓 3 例,出血及皮下血肿 5 例,假性动脉瘤 1 例,尿潴留 5 例,造影剂肾病 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4.5%(19/5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现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治疗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因心脏供血异常引起的心肌梗死,具有提高患者心功能、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且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低等[4].但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病程长,且受年龄因素影响,各项身体功能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常合并多项慢性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术后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除了需加强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动静脉血栓、出血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及造影剂肾病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受家庭压力、疾病痛苦、精神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易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患者情绪过度激动可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6].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对其心理疏导,缓解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及 SD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于行介入术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龚艳霞。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210-211.
[2] 谈海萍,杭国珍,蒋燕。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康复与护理,2014,13(12):1169-1171.
[3] 李冉。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213-214.
[4] 庞来。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175-176.
[5] 张丽辉。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2):105-106.
[6] 夏岩。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前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1):276-277.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危害其生命健康[1].因此,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意义较大。综合评估护理模式为临床检测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突出。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安...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1],而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其所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不可分[2],二者常同时发病,严重威胁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
为了探究对实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患者者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本文选取了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实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72例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血运重建方法,但是CABG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旁路血管发生血管硬化或闭塞,尤以静脉旁路显着,包括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进一步加重以及新发病变。研究证明,CABG后1年后静脉...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长期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室功能障碍而发生的循环功能衰竭,也是老年冠心病的晚期表现[1].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脏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明显升高,冠心病成为老年人群CHF发生的主要原因[2].CHF临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