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平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读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1 共387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探析
  【绪论】平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读绪论
  【第一章】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论视域
  【2,1】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2.2  2.3】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第三章】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公民身份平等观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从平等的角度来阐述公民身份,有着理论和现实双方面的因素:从理论上讲,各个理论流派(社会主流派、女性主义流派、社群主义流派、多元主义)对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共同的批判就是其所强调的平等精神只是一种"形式平等",未能达到"实质平等"."形式平等"和"实质不平等"问题或者说是公民身份的平等问题在公民身份理论内凸显出来。自由主义内部如马歇尔、罗尔斯和德沃金都试图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化解这个问题,不幸的是,不但没有化解反而更加突出了这个问题的存在。1949 年,社会自由主义学者马歇尔在剑桥大学的演讲将公民身份的平等问题以理论的形式加以论证,马歇尔以社会权利和福利国家来解决公民身份中"实质上的不平等"问题。
  
  罗尔斯的《正义论》,再一次将公民身份平等的问题提出来,试图通过差异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来解决公民身份中实质不平的的问题。随后的沃尔泽和德沃金都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与此同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不仅对形式平等进行了批判,而且正面提出了实质平等。
  
  在哲学史上,对公民身份平等现象力图加以阐述的人物当属马克思和罗尔斯,可以说两人是公民身份平等史上的两个路标,这两个路标指向着不同的方向,但都是要达到一个目的的。换句话说,两者的理论有相同点即对公民身份平等孜孜不倦地追求,但更多的是不同点,两者甚至是作为对立的理论存在的。罗尔斯的民主平等观显然是对现代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的维护和修补,而马克思的平等则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批判基础上建构的。
  
  马克思认为罗尔斯的平等观实际上只看到公民身份的形式平等,没有触及到公民身份的实质平等即经济上的平等和社会平等,而公民身份的实质平等才是应该努力的目标。这种公民身份实质平等只能通过改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毋庸置疑的是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的平等精神对于反抗封建等级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平等"上,"形式平等"不必然等于"实质平等",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得公民身份更具有实质意义。

  在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之外,道德平等以强调主体的品质来强化公民身份之间的平等,例如社群主义公民身份的出现。麦金泰尔的《追寻美德》是典型的代表,公民平等不应当仅仅包含着法律、政治方面的形式平等、社会经济领域的实质平等,还应当包含着主体美德。在古希腊时期正义不仅是对制度的要求,而且是作为一种主体的总体德性存在的,平等也应当作为一种总体的德性而存在于公民身份之中。

  从现实的角度上讲,伴随着资产阶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曾经以"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宪政意义上普遍平等的公民身份制度,但是公民身份所强调宪法所规约的平等权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民权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市民权利保障了个体在进入市场的平等资格,但是也导致了个体在市场波动中产生结果的不平等。二战以后,贫富差距的加大,失业人员的增加,公民身份的消费化倾向,都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化体现。福利国家的出现,财政开支的增加、公共福利的增加等等政策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二 研究综述

  自由主义流派内部的调整。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社会自由主义以'社会权利论'

  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自由主义以'民主平等'理论都尝试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内试图解决公民身份平等问题。在《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马歇尔提出了"社会权利"、"福利国家"概念并将此作为公民身份的实质,来缓解公民身份的平等精神与资产阶级市场原则的不平等之间的冲突。马歇尔的社会权利促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贫富差距。
  
  但是深究其理论会发现马歇尔的社会权利与报酬、市场等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社会权利的实质还是与市场原则的不平等因素相关,并没有实现其想要达到的实质平等。巴巴利特认为社会权利应该作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作为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并列的一种权利。马歇尔的传统社会公民身份并没有解决公民身份中的"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不平等"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对公民身份平等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罗尔斯认为应该首先保障形式上的平等即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基本的自由和权利,然后在社会、经济领域内采取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来实现'最少受惠者的最大的利益',借此来实现和缓解公民身份的实质不平等。排除学界对正义原则前提'无知之幕'争议外,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罗尔斯看来"形式平等"(自由和权利平等)是优先于"实质平等"(照顾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的,如果是这样,公民身份的"实质平等"在公民自由权利冲突时仍然得不到保障,罗尔斯并没有在自己的理论体系内很好的安顿"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但是罗尔斯的差异原则理论对于解决公民身份实质不平等问题是值得借鉴的。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流派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民身份的"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的问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公民成员虽然是其政治世界中是平等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却是不平等的。无独有偶,恩格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平等既包括政治表面上的,还包括实际上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平等。借此社会主义者来批判现代公民身份所强调的平等精神是一种'虚假的平等'和'将法律上的平等直接等同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平等'.马克思在唯一着墨公民身份的文章《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权利理论的平等观念(在这里马克思指的是'形式平等')至关重要但存在着局限,这种权利观念和自由精神使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确立了作为普遍平等的公民个体的存在,这是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重大意义所在。

  同时,马克思认为这种权利所体现的是一种'形式平等'与'虚假的平等',马克思对公民身份的看法无疑是客观的、值得借鉴的。但马克思解决"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途径-通过革命的手段达到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却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马克思理论带有某种权威主义的色彩,低估了公民身份自身的转化能力,过分依赖某种历史目的论的力量。"其次,将个体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员存在,并不能更大限度的实现公民身份的平等精神,因为所有的团体都是具有排斥性的,包括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团体。

  以麦金泰尔和桑德尔为首的社群主义者批判了现代公民身份的普遍权利意识,认为这种意识导致了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原子化倾向、道德沦丧、义务感的减弱和共同体意识衰退等等。可以说,社群主义强调共同体和主体美德是有道理的,任何形式意义上的权利都需要以共同体为依托,需要公民美德的促进。但是将现代公民身份的问题或是现代性问题仅仅等同于文化和道德沦丧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忽视了公民身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国内学术界关于公民身份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分而述之,形式平等、实质平等和道德平等很少能够有机统一。王立的'平等的范式'包括民主的平等、机会平等和资源平等,可以看出,三者主要强调的是公民身份的形式平等。廖申白和晏辉则关注公民美德甚至是人的美德培养。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 2012.5期关于"权利和美德之争:现代西方公民观反思"的专栏,第一篇文章就是《"德性公民"的可能及其限度》,从标题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分析德性公民产生即如何从权利公民过渡到德性公民,认为德性公民对权利公民的一种"补救性的美德".

  学术界关于实质平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公正这一问题,比如邓正来、郝雨凡主编的论文集'社会转型时期的公正问题研究',其中大都是对公正理论的阐述,也有部分是对中国当下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分化问题的描述和解决。因此学界对三者都是分而述之,很少对三者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证。

  综上所述,公民身份内的平等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凸显出来。

  社群主义仅仅将平等问题归结为文化道德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忽视了公民身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马克思对形式平等的批判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实质的路径带有一定的历史目的论和暴力倾向,低估了公民身份自身的转化和协商能力。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虽然是在'无知之幕'下制定,但其差异原则(照顾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对于"实质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罗尔斯为了自身的自由主义立场将自由权利原则与差异排斥进行排序并不是一种恰当的做法,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作为公民身份的平等维度而言都很重要。除此之外,还要从道德的角度即主体美德来关注公民身份的平等。

  三 研究意义

  学界以往对公民身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权利和美德的争论上,但是却忽视了权利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资源;以往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强调公民身份的形式平等即公民权利,认为这种普遍平等才是公民身份的实质内容,但是却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实质平等的研究,以及如何在保障形式平等的基础上,扩大实质平等,使公民身份更具包容性、更具实质意义,这些都构成了公民身份研究的意义。对公民身份平等理论的研究,一来是为了建构完整的公民身份理论,使得公民身份更具有实质性意义,避免了公民身份纠结于两者相互博弈的问题例如其内涵是权利还是美德、其目标是形式平等还是实质平等。二来是为了解决中国公民身份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尽可能地保障公民身份具有实质性意义,平等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实践还是道德价值甚至于人类理想,都吸引着我们每个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