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探析
【绪论】平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读绪论
【第一章】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论视域
【2,1】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2.2 2.3】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第三章】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公民身份平等观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公民身份再次成为中西方学界热议话题。法律角度的国籍说、政治角度的权利说、道德角度的美德说以及社会角度的资格说,构成学界公民身份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选择平等视域解读和诠释公民身份的理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为了消解权利说和美德说的二元对立,寄希望于构建完整的公民身份理论;二是试图为化解当下中国公民身份的平等问题提供一个建设性路径。
平等,作为既重叠又有别于个体人其他角色身份(诸如消费者身份、家庭夫妇身份)的公民身份的本质,是由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构成的三维结构。其中,形式平等是前提,道德平等是主体的道德品质,实质平等是基础,实质平等是联结形式平等和道德平等的社会经济基础,道德平等是补充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主体精神力量。依据西方学界关于三者关系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和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当下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不对称和道德平等的缺位。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指导,兼容西方诸多学派平等观的合理成分,本文试图以制度、分配和美德之间的联盟互动架构起一个由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构成的应然结构,以求为化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路径。
关键词:公民身份平等;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商汤的赈恤饥寒发端,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澹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1],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善堂善会的数量迅速增加,慈善机构种类繁多,慈善活动内容丰富[2].这一趋势构成了清代中期文宗阮元的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历...
阿昌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地区,是云南特有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伦理思想是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的总和,是阿昌族一切文化活动的主轴和基调,对本民族的思想、行为起到约束、规范、教育的作用。本文...
引言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来源以我国公民守法精神为研究课题,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它的确立不仅是我国几千年来以礼法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进程中非...
1概述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发展结果,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是其立...
一、女权运动与女德的范式转移.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女德,发轫于先秦时期,从孔孟的言论始,到西汉刘向《烈女传》、东汉班昭《女诫》、晋代《女史箴》、明代《闺范》、清代《教女遗规》等等,历经数千年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
一、麦金太尔对道德问题的提出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设想了一种自然科学的情形通过这种自然科学遭受了灾难,人们对付自然科学的方式被设想成一种暴徒式的破坏。人们把自然灾害与社会问题归结为科学。因而科学的实验室被破坏,希望通过这种破坏的方...
第二节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的共同点都是集中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平等观,继而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平等理论。麦金泰尔批判了罗尔斯和诺奇的平等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得平等。沃尔泽批判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的基...
第3章培育公民守法精神的路径探索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17]p73我们从中可以知道,法律必须被公民内心世界认可和接受才能体现法律的真正意义,这也就涉及...
结论蔬菜安全问题是一个全世界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也会出现蔬菜安全问题,造成了社会伦理道德危机的产生,由此引发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对蔬菜安全的问题重视,都在积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蔬菜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从创教之初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支撑道教体系的核心--信仰系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对国人的影响则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一、道教神学伦理脉络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它的历史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并逐渐形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