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忠恕之道”的伦理意蕴及现实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9 共2071字
论文摘要

  《论语》里记载,孔子告曾参云:"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门人问曾子何意,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吾道"就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在曾子看来,贯穿儒家思想体系的是"忠恕之道",可见忠恕思想在孔子仁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系统把握孔子的仁学思想,先要深入理解"忠恕之道"的伦理内涵.

  一、对"忠恕之道"的阐释

  1."忠"的伦理内涵.在《论语》里,孔子对"忠"这个道德规范很重视,但在《论语》中,孔子并没有直接给"忠"释义.《论语》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一般认为这就是"忠道".意思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通达,也使别人通达.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称得上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里孔子论"忠"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义.首先,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对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应当尽心去做,这叫做"忠".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这里的"忠"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待的准则是尽己之责.其次,"忠"还有忠于自己言行的意思.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这里的"忠",是指要忠于自己的言语,说到做到,诚实无欺."忠"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负责任和守信用的态度和精神.

  "忠"的第三层意义指臣子对君王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孔子认为,忠心地侍奉君主,这应当是臣子所必须遵守的一个道德原则.在秦汉以后的封建时代,忠成为表示臣对君的道德的专门名词.

  2."恕"的伦理内涵."恕"是孔子"仁"的另一方面内容,被称为"恕道".《论语》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对"恕"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凡事应该力求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不喜欢的东西,决不强加于人.对己而言,"恕"就是在做事前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而随时变换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达到人己合一. 对人而言,"恕"重在关心二字,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他人应互相尊重、理解和宽容.提倡要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道德修养,对他人应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而对自己应时刻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当然,"恕"是有原则的宽容退让.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治世方面,儒家的主张是宽严相济,恕惩相结合,既包含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也包含着合理的为人处世之道.

  3."忠"与"恕"的关系."忠恕之道"的"忠"与"恕"不是孤立的,二者是相互联系、"一以贯之"的.它们表达的都是做人、待人和处世的一种方式,也是求仁、行仁的基本途径.从道德境界上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遍适用性,是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只有仁者或圣贤才能达到这种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因而是较高水平的道德境界.

  忠和恕作用的对象不同."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而"恕"是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忠"是人自己内心一种对人对事的真诚态度,以及由此态度去用心地为他人做事的行为.而"恕"则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及别人的心,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的不妥之处."忠恕"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二、"忠恕之道"的现实价值

  1."忠恕之道"的现实价值:诚信.儒家认为,"忠"和"诚"是相伴随的."诚"的第一要义是不自欺欺人.今天我们习惯把"忠诚"连用.在《论语》里,"忠"与"信"又常被放在一起,比如"主忠信"、"言忠信".由此说明,在孔子那里"忠"与"信"的意义也是相近的.

  在现实生活中,诚主要是一种诚实、不自欺、不欺人的态度和精神.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常被物质利益蒙所迷惑,缺斤少两,尔虞我诈的事情时常发生.面对当前我国的诚信缺失现象,需要人们的良心自律.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减少诚信缺失的现象,一方面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公民的诚信观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而儒家的"忠恕之道"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首先应有"忠"的理念,然后以虔诚、诚信的态度支配自己的行为,最终使自己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忠恕之道"的现实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主要包括人和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儒家的"忠恕之道"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方面仍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构建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儒家"忠恕之道"强调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则不仅是一种道德思维模式,更是一种真诚待人的态度.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能做到为人守信、宽容,愿意为他人着想,那么自然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儒家的"忠恕之道"对我们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儒家的"忠恕"思想也可用于人与自然的相处上.对待自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自然的角度上去审视我们的行为是否会对自然产生破坏.而我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和自然的互利,符合"忠恕之道"中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因此,儒家的"忠恕之道"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M].何香荷,译注.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74.

  [2]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卷).2008:115.

  [3]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6.

  [4]王名扬.浅谈忠恕之道的伦理内涵[J].西安社会科学,201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