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belief) 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柏拉图明确把它作为认识论范畴提出后,信念问题就备受诸多哲学家的关注。作为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伯特兰·罗素从信念之内部结构的维度来剖析信念,涉及到心身问题、心理内容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为逻辑哲学、心灵哲学中的信念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一、“事实”“对象体”和“对象体指涉”
在罗素的许多论着中,都有关于“信念”问题的系统论述。他十分重视信念及其在人类认识中的价值,指出“整个理智生活就是由信念以及我们凭借所谓的‘推理’由之从一个信念前往另一个信念的通道所组成的”.罗素以信念特征为出发点,对信念问题展开了详尽的阐释。
罗素指出,信念以真假为特征。他把使信念为真或为假的东西称为“事实”; 使一个给定信念为真或为假的特殊事实称为其“对象体”( objec-tive) ; 该信念与其对象体的关系称为信念的“指涉”( reference) 或“对象体指涉”( objective refer-ence) .在这 3 个概念中,“事实”与“对象体”实质上指谓同一种东西。“对象体”是某一给定的具体信念所蕴涵的特定事实; 而“对象体指涉”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表现的是信念中的特定事实与该信念相关联的方式。例如“我相信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我的信念的“对象体”就是哥伦布的实际航行,而我的信念的“对象体指涉”是我的信念和航行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此项航行使我的信念为真。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事实”在罗素的信念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把事实看作信念的“证实者”.事实无真假之分,但有肯定和否定两类基本形式。对象体的主要角色是作为信念的“客体”,它作为一种特定事实,和事实一样无真假之分,只有肯定和否定的二重性。并且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拥有同一种对象体。例如,对于今天是星期二这个事实,“我相信今天是星期二”就形成真信念,而“我相信今天不是星期二”就形成假信念,并且它们拥有同一个对象体,即今天是星期二这个事实。对应地,假设今天不是星期二( 如今天是星期三) ,那么“我相信今天是星期二”就成为假信念,而“我相信今天不是星期二”就成为真信念,它们所拥有的同一对象体即今天不是星期二( 今天是星期三) 这一事实。也就是说,互相矛盾的两个信念的对象体是确定的,是判定信念之真与假的“标准”.其次,仅仅有事实和对象体不能机械地决定信念的真与假,如果说信念之真与假由事实或对象体来判定,那么对象体指涉就反映了事实( 对象体) 如何判定的方式。信念真假二重性的实现,由信念之朝着或离开事实的方向所决定---对于特定的事实( 对象体) ,当信念指向它时就为真; 指离它时就为假。对于今天是星期二这个事实,当你相信这天是星期二时,你的信念就指向了这个事实,是真信念; 而当你相信这天不是星期二时,你的信念就指离了这一事实,成为假信念。可以说,对象体指涉架起信念与信念之外某事物相关联的桥梁,体现了信念与作为事实的外部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罗素对信念的结构的分析,涉及到对以下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澄清。
第一,必须对相信行为与所信的东西作出界定。相信行为作为一种行为,本身是“相信”这种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化活动; 而所信的东西有一个对应的指称,是具体的内容。在多数情况下相信的行为是同样的,而所信的内容却不同,如我相信哥伦布横穿大西洋,二加二等于四,今天是星期二等。显然,一个完整的相信行为包含相信主体、相信本身和所信的东西这 3 个核心要素。相信行为和所信的东西是无时间间隔地共生的。
第二,所信的东西与对象体的关系必须明确。所信的东西和相信行为一定由发生在相信者身上的当前事件组成,而信念的对象体可能不仅仅是当前事件。如设想我相信“哥伦布横穿大西洋”,我的信念的对象体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并未见过它。当我相信它发生过的时候,这个事件本身并不在我心灵里,我所信的东西是现存于我心中的与这个事件相关的某种事物。也就是说,所信的东西是现在处于我思想中的东西,而对象体则是外部世界中的东西。对象体较之所信的东西更基本,后者的存在必然要以前者的存在为前提。
第三,对象体指涉关涉信念内容中的词或意象的意义。首先,词或意象以意义为特征,无论我们用语词还是用意象表达信念,我们最终所关注的是词或意象的意义而非它们本身。例如,我们说“今天是星期二”,我们意在表达这个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句子本身。其次,对象体指涉并不等价于词或意象的意义。信念的指涉拥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真”指涉和“假”指涉。意义是附着于词或意象之上的,是原初的,无所谓真与假。另外,信念的指涉通过某种方式获自其内容中词或意象的意义,词或意象的意义决定了对象体指涉的性质。
二、信念的内容
罗素在对以上与信念相关的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信念的结构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剖析。他将信念这一实体分为两部分,即信念的内容与什么是相信,这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信念本身之内在的东西。
信念的内容即我们所信的东西,是信念内在的东西。首先,信念内容的呈现要依赖于两个基本的载体: 语词和意象。罗素所说的语词可被分为说出的、听到的、写下的和读到的 4 种类型。并且语词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共相,有众多单一实例,如语词“狗”可应用于所有存在的狗; 在最低层次的言语中,单个的语词被用来指示它们所称呼的东西的那种可被人感知到的出现[2]26.而罗素意义上的意象则是作为一种感觉的材料与感觉相伴相生的,并且是在感觉消失后留在心灵中的作为知识的东西。意象与其对应的先前感觉具有类似性,可看作是感觉的“特殊复制”.其次,信念内容是复杂的,其复杂性由内容的组成成分和成分间的关系来体现。罗素将信念的内容按其包含成分的不同分为 4 类: 只由语词组成,只由意象组成,由语词和意象混合组成,由语词或意象或二者之一加上一种或多种感觉组成。在信念的内容中,必须至少包含语词或意象成分中的一种,而感觉成分则不必然。
当然,我们需要说明: 一个信念不能单独由感觉组成。因为信念的存在必然依赖对象体和对象体指涉,并要求信念的内容有意义,而单独的感觉不能形成意义。意义的载体是语词或意象,而感觉时常伴随语词或意象而组成信念的内容。此时信念中的感觉同语词或意象之间必然拥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语词或意象成为有意义的符号。
例如,你听到一种声音并说“电车”时,这个声音和这个词都是感觉,其中“电车”这个词的意义而非实际的词形成作为信念的对象体的这个事实的一部分。在这一信念中,对象体包含凭其本身出现的感觉即单纯的这个声音,但只包含作为符号出现的“电车”的意义。鉴于信念中的感觉必然要伴随语词或意象才能存在这一事实,我们只将其作为信念内容中的“背景”成分来考察。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前 3 种类型的信念内容。
第一种类型的信念内容全部由意象组成。显然,在纯粹的记忆 - 信念中只有意象出现。以回忆某个熟悉的房间为例,当想到这一房间时,你可能唤起它的一种意象,在意象中窗户可能在门的左边。在不出现语词的情况下,此时你的信念全部由意象组成。需特别注意的是,在一般的回忆行为中,可能有两类物质出现在心灵中---感觉和意象。感觉可能既是心理的又是物理的,当回忆过去某事件时,回忆者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并伴随着一定的身体语言,但这些感觉不能像意象一样“意指”对象体。
第二种类型的信念内容全部由语词组成。这一类的信念内容是较复杂的形式,并且易引起混淆。当用语词表达某一信念内容时,时常会有各种类型的意象伴随之,并且这些意象往往是不相干的,并未形成信念内容的一部分。例如,当想到太阳系时,我们可能拥有云层环绕地球,土星及其光环,日蚀及月蚀期间的太阳等模糊意象。在其中,没有一种构成了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绕日旋转这个信念的一部分,唯一构成此信念的一个实际部分的意象是语词的意象,即说出或写出这个词时的动觉意象,而不是一系列天体的实际意象。同上一种信念内容一样,此处说出语词时所产生的动觉意象不可能在任何确定程度上同感觉区分开来。
第三种类型的信念内容由语词和意象共同组成。这种形式的信念内容较普遍,特别是在记忆- 信念而非纯粹的记忆 - 信念中,语词与意象的混合物组成信念的内容。例如,你有一种过去事件的意象,并且自言自语说“是的,它以前就是如此”.在这里,意象和语词共同组成了该信念的内容。又如从电车的例子中可以引申出下面的情形: 当听到一种声音,你可能形成电车的视觉意象并同时说“电车”,此时信念的内容中同时包含语词和意象,并且必不可少地还有与之俱生的一种声音的当下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信念内容是由语词组成,还是由意象组成,不同类型的信念内容之间是可以通约的,并且一般地,由信念的意象 - 内容可以过渡到语词 - 内容。仍以回忆某个熟悉的房间为例,你的信念全部由关于这个房间的意象组成,而这时信念的内容可以转换成文字,即“窗户在门的左边”,此时你就从一种意象 - 内容过渡到相应的语词 - 内容,因为“信念的内容的产生必然要依赖于对象体的存在,而意象 - 内容和语词 - 内容拥有完全相同的对象体指涉。因而,用语词提取出一种意象 - 内容中一切有意义的东西是很有可能的”.因此,意象 - 内容可转换成相应的语词- 内容,并且同一信念内容中的意象部分可转换成相应的语词部分。也就是说,一般的信念内容可用语词来表达,这就涉及到对“命题”的讨论。
可以说,命题在罗素的信念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他认为“一个命题可被定义为: 当我们正确地相信或错误地相信时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并且“一种信念的内容,当用语词表达出来时,与逻辑学中的‘命题’是同一种东西。
一个命题就是一系列用于表达能被断言或怀疑的那类事物的词……”当词获得“意义”或“对象体指涉”时,它才能成为命题。罗素将“命题”这一术语从逻辑学中扩展到信念中,使其不仅只适用于语词,而且还涵盖意象 - 内容。以回忆一个窗户在门的左边的房间为例,当我相信这一意象 - 内容时,命题就是由左边的窗户的意象与右边的门的意象共同组成的,诸如此类的命题即“意象 - 命题”; “语词 - 命题”则是用语词表达的命题。一个语词命题可“意指”一个意象命题,一个意象命题必然对应一个语词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一般地把命题等同于实际的及可能的信念的内容.其次,罗素指出,对命题的讨论必然关涉到以下问题: 信念是什么,被相信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构成信念中的真与假。显然,对前两方面的相关问题的讨论就是信念之结构问题,而什么构成信念的真与假则是信念的特征问题。真与假,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命题的首要特征,它们作为信念的特征是从命题中衍生出来的。信念之真或假的纯粹形式的定义必然关涉到命题,并且罗素意义上的命题之真与假,在于对命题与其对应事实之间的一致性的考察,并可被表达为:
一个命题,当指向其对象体时就是真的,当指离其对象体时就是假的.可见,真与假的形式定义由命题给与,而真与假的重要性由信念给与。最后,罗素对一般信念的讨论主要围绕逻辑学意义上的全称命题来展开,在《意义与真理》一书中,他用一般信念“意指在其语词表达式中包含了‘所有’或者‘没有东西’或者某种意义相同的词的信念”.总之,信念与命题紧密关联,以上也是罗素命题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判尽管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但它还是受到了各种批评。对于这个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的异义来自表述不严密的观点和唐纳兰的区别之争。根据前者的观点,虽然非常肯定得用一个含有不完整的摹状词的句子来表述一个事...
一、罗素的关系还原论脉络罗素在他早期著作中详细批驳过莱布尼茨的关系还原论,在具体分析莱布尼茨的关系理论之前,我们先来梳理罗素关系还原论的大致脉络。首先,罗素认为对关系有三种还原论的理解:单子论的还原(以莱布尼茨为代表),一元论的还原(以...
第二章罗素摹状词理论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罗素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摹状词理论,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得到了一片赞许和一片骂声,摹状词理论在赞许和骂声中一直不断的发展、被批判和被发展中。摹状词理论是罗素思想中的一个全新的方向,本章主要讨论罗素摹状词理...
1902年6月16日,罗素的着作《数学原理》(PrinciplesofMathematics)发表前夕,他给弗雷格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在读您的着作《算术基...
自罗素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认为存在苏格拉底没有活着这样的否定性事实以来,否定性事实问题便成为了英美哲学界中一个热点话题。实际上,罗素本人并未一直坚持这个观点,随着罗素哲学背景的转变,罗素对否定性事实的思考也在发生着转变。对罗素在否定性事实问...
结论在此我对本次研究写作进行总结:本文主要围绕着罗素摹状词理论为主题进行的研究,从摹状词概念以及摹状词理论发展背景作为研究切入点,进行对罗素摹状词的深入研究,对其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详细探究,从来推出理论之争,在争论与回应之后,...
在弗雷格、卡尔纳普、罗素、蒯因和克里普克等逻辑哲学家的努力下,关于名称的意义理论研究形成了一个传统,即将名称意义分为意义(meaning)和指称(reference)两个部分,并形成了两大经典理论描述论(descriptiontheory)和历史因果理论(causal-historic...
导论。0.1问题的提出。从古至今许多哲学家们都对哲学史上三大难题:一是否定性存在陈述难题,即金山悖论;二是排中律失效难题;三是同一替代难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得到了各种方法进行解决,但其结果都是众口难调不得人人满意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
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迥异于传统的形式逻辑的逻辑哲学体系--经典逻辑诞生了,弗雷格、罗素、蒯因等经典逻辑开创者和开拓者秉持不同的逻辑哲学倾向丰富着逻辑哲学的体系。与此同时,变异逻辑也在抛弃或否定经典逻辑某些假定获预设基础上兴起与发展。笔者认...
第四章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局限性及意义罗素摹状词理论在哲学、逻辑学还有语言学等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它还是具有这样和那样的局限性。在对罗素摹状词理论意义和局限性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我自己的观点,在本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