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旅游要素禀赋、产业集聚在旅游产业中的客观发展规律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张海霞;张旭亮
发布于:2014-12-16 共3935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北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1981年,河北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次只有1.53万人,旅游外汇收入仅0.009亿美元,进入九十年代后,旅游服务贸易迅猛发展,1998年外汇收入突破1亿美元大关,2013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8万人次 创汇5.86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已成为河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贸易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禀赋、产业集聚、旅游服务贸易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不少国内外学者从旅游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产业集聚规模经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角度出发研究某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然而这类研究定性描述过多、实证研究较少,且多都把资源禀赋、产业集聚、旅游服务贸易视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将三者进行联合研究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的则是少之又少。

  资源禀赋、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在整个产业经济学中已有研究。

  克鲁格曼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假设将三者联系了起来,新经济地理与新贸易理论的融合为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对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是否适合分析旅游业的资源禀赋、产业集聚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莫衷一是,尚无定论。

  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北旅游发展为例,以新经济地理和新贸易理论为依据,尝试运用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模型验证河北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探讨旅游要素禀赋、产业集聚在旅游产业中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其为河北旅游产业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使其成为研究我国旅游产业组织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二、文献回顾
  
  传统的旅游产业研究多从需求视角展开,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组织以旅游需求参数为自变量,旅游者的收入、生活水平、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汇率等影响着旅游需求量的大小。

  Wober(1982)认为旅游需求是影响欧洲39个首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子,并据此对39个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但从需求视角研究地区旅游产业组织的发展规律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因为需求模型忽视了资源禀赋带来的比较优势,有研究证明资源禀赋对游客忠诚度和目的地竞争力的提高更为重要。 Geyikdagi(1995)对土耳其的研究证实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收入、旅行成本、汇率等需求因素对旅游业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

  之后,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从供给视角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献越来越多,如Gon-zale和Falcon (2003)、Murphy (2000)及Zhang和Jensen(2007)的研究显示,如目的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价值观是影响旅游者流入的重要影响条件。 Prideaux(2005)在对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将其概括为需求(旅游成本、个人选择等)、政府责任、基础设施和国内价格水平、无形因素(形象、文化差异等)、宏观和外部经济因素、外部政治和健康因素六个方面。

  这些研究从理论上验证了旅游产业要素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动力,印证了传统经济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支撑。

  国内学者研究起步虽晚,但已有学者对旅游供需与旅游服务贸易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如孙夏(2009)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环境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

  刘林青(2009)在研究中指出我国丰富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证实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贸易存在相互联系。

  孙根年(2011)在研究中提出了旅游与贸易互动的假设,指出旅游资源丰度(要素禀赋因子)、区位指数(要素禀赋因子)和贸易联系度是日本游客到我国旅游的重要解释因子,再一次验证了旅游与贸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符合新经济地理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对贸易发展的解释。

  然而,上述的研究多是在要素禀赋的供需视角展开对旅游贸易发展演变的探索,那么除了要素禀赋外,旅游产业自身组织状况、集聚规模是否也发挥着作用呢?

  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规模报酬递增和外在的循环累计效应引发产业集聚,产业集聚通过差异化、创新化的发展形成合作性、互动性的竞争态势,使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向更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那么旅游产业集聚或集群存在吗?美国学者Porter(2004)通过对区域乡村竞争力的研究证实旅游产业集群是典型的产业集群形态。旅游业作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产业,产业集聚能极大地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旅游产业集聚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旅游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成熟的分析框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创始者克鲁格曼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假设,认为由于存在规模报酬和贸易成本,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或地区将成为净出口国,克鲁格曼已运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随后更有不少学者通过对制造业的研究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

  相比较而言,虽然旅游业在我国已被确立为支柱产业,产业基础不断扩大,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的先进程度迟滞其发展速度,鲜少有研究运用本地市场效应理论阐述旅游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以及有本地市场效应引发的贸易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是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比较优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资本、劳动力、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成本增加,地区旅游比较优势逐渐退去。

  如果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区域旅游业势必会由依赖旅游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到依赖地区旅游产业集聚,从而由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到入境旅游阶段,即旅游产品大量出口,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阶段。因此,对旅游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旅游服务贸易相对独立的研究已无法有效地解释这一产业中存在的现象。再结合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急需解决的命题,本文着重验证本地市场效应在河北旅游业是否存在。
  
  三、实证研究

  (一)检验模型

  本地市场效应(也称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的含义是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结果是众多产业因某一个地区的需求规模优势而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市场需求份额的变动差异催生规模经济,在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后还能捎带出口,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生产产出,也就是说,需求在0~1之间的变动会带来大于1的产出。

  在综合参照克鲁格曼、Davis和We-instein以及其他文献对本地市场效应验证模型的解释,本文验证模型如下.【公式】

论文摘要

  
  上式中r表示第r个地区,t表示除r地区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 Yrp代表旅游行业p在第r地区的产出,Yr代表r地区旅游全行业的总产出,Ytp/代表旅游行业p在其他所有地区的产出和,Yt代表旅游全行业在其他所有地区的总产出。 Erp代表r地区旅游行业P面临的总需求,Er代表r地区旅游全行业面临的总需求,Etp代表其他所有区域旅游行业p面临的总需求,Et代表其他所有地区旅游全行业面临的总需求。Lrp代表旅游行业p在第r地区的劳动资源禀赋,Lr代表r地区旅游全行业的劳动资源禀赋,Ltp代表其他所有地区旅游行业p的劳动资源禀赋,Lt代表其他所有地区的劳动资源禀赋。 Krp代表其他所有地区的劳动资源禀赋。 Krp代表旅游行业p在第r地区的资本禀赋,Kr代表r地区旅游全行业的资本禀赋,Ktp代表其他所有地区旅游行业p的资本禀赋,Kt代表其他所有地区的资源禀赋。 b0为常数项,erp为残差项。 (Yrp/yr- Ytp/yt)超长产出份额,(Erp/Er-Etp/Et)Yr超长需求份额,(Lrp/Lr-Ltp/Lt)代表相对劳动资源禀赋,(Krp/Er-Ktp/Kt)代表相对资本禀赋。

  需要指出的是b1系数的不同取值范围分别代表不同的解释。

  当b1=0时,表明处于旅游服务贸易和生产结构与超长需求无关,旅游产出除受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禀赋的影响;当b1在(0,1)时,表示出现超长需求,旅游产出受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禀赋的影响,但不存在规模报酬的产业集聚;当b1=1时,表示处于规模经济的产业集聚状态,出现本地市场效应,产出的变动程度大于需求的变动程度,规模报酬递增影响着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数据覆盖河北省11个地级市,p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酒店。其中产出变量用旅游收入表示,需求变量用旅游人次表示,劳动要素用从业人员数量表示,资本要素用固定资产投入表示。使用样本的所有数据源自2013年河北省各地市社会发展公报、河北旅游局提供的数据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到旅游需求总量是各地级市接待总量,没有细化到各旅游行业,故将每个市的旅游需求加权分摊到三个子行业(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酒店),以三个子行业的收入大小确定权重,经计算粗略确定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酒店的加权系数为0.2、0.4、0.4,此研究方法正好可以解决个别地级市数据缺失的问题。

  (三)计量结果

  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如表1。【表1】

论文摘要

  由上表可以看出,河北旅游全行业需求系数为0.796,说明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三个旅游子行业除旅行社业的需求系数小于1外,旅游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的需求系数均大于1,且系数都通过1%的z检验。

  这说明在同时考虑劳动、资本要素和市场需求的条件下,河北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酒店业已经普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尽管旅行社的产出受需求、资本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并没有明显的显示出规模经济优势。另外,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同时存在于河北旅游业中,这与当前河北旅游业从单一倚重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现状相匹配。

  参考文献:

  [1]范建勇,谢强强.地区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J].经济研究,2010(04).
  [2]张帆,潘佐红.本土市场效应及其对中国省间生产和贸易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6(02).
  [3]林发勤,唐宜红.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10(0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