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龙江旅游经济大省建设的意义
当今世界,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日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1]。顺势而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将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实现黑龙江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龙江的战略高度,推进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黑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二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三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四是增强黑龙江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五是提高全省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黑龙江旅游正处于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黑龙江是东北亚合作的开放前沿和桥头堡,全球经济回暖将为黑龙江旅游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黑龙江较强的综合实力、通达的交通条件、突出的资源优势、日益壮大的市场支撑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彰显出黑龙江旅游良好的综合条件优势和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成为黑龙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制约黑龙江旅游经济大省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像黄山、泰山、张家界、九寨沟、桂林山水等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品牌旅游区。现有的旅游区,无论在体量、知名度、综合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对核心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与整合不够。
第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失衡,哈尔滨主导全省旅游格局的地位异常突出。2013 年,哈尔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比重占全省的 26.1%,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 45.9%。如何借哈尔滨的市场优势深度开发旅黑市场的延伸性消费,全面提升旅黑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区域旅游形象知名度、美誉度仍存欠缺,致使尚未形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大市场格局。2013 年,本省客源占国内游客比重为 71.7%,中远距离市场比重偏低。入境客源亦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入境市场为主,并且其中 88.9%的外国旅游者来自第一客源国俄罗斯。
第四,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旅游环境建设、旅游服务品质、旅游产业效应、旅游企业运营等各方面问题较多。一是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善,旅游要素配套不尽合理,新业态发育不足;二是产业盈利能力较低,龙头企业品牌不多,小、散、弱现象突出;三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度、融合度低,产业聚集不足;四是旅游服务质量还不高,精细化、精致化、精专化不足;五是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
第五,存在季节性约束问题,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冬夏两季,旅游投入的综合效益相对较低,不易吸引大的旅游投资项目。如何有效延伸春秋旅游市场、拓展冬夏客源市场,将成为建设旅游经济大省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黑龙江旅游经济大省建设策略分析
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大省的目标,以全面提升黑龙江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针对黑龙江旅游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约束,重点可从如下路径来展开黑龙江旅游经济大省的建设:
首先,依托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战略机遇和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着力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的同时,在旅游空间上实现三个突破:第一,一带突破:培育辽宁沿海旅游增长带,全力打造“北方国家海岸”,抢占北方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国家第一条风景道和自驾车旅游示范线;第二,一区整合:沈阳经济区都市旅游区,推进同城化和一体化建设,构建“一核、一圈、一带”的空间布局,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都市旅游区;第三,培育两个新兴增长极:
葫芦岛和丹东,形成四极联动(沈大葫丹)的格局,全面带动全省旅游的整体跃升。其次,推进旅游产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机制体制改革,是构建黑龙江旅游经济大省建设的核心动力。旅游业具有产业和事业双重性质,涉及交通、建设、环保、工农业、商业、工商等社会绝大多数的部门和行业,依托现在的旅游行政机构,难以推进旅游业的有效管理,因此,推进产业治理和企业机制改革是必由之路[2]。
最后,面向未来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迅猛发展和专项旅游的快速成长,重新认识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着力打造黑龙江旅游新品牌。要立足成为东北旅游组织中心,整合东北旅游资源为黑龙江服务,重点建设三条跨区域的精品观光旅游线:一是东北大通道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东北边境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三是黑蒙塞外风情旅游精品线路[3]。
另外,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立足丰富的生态、冰雪、湿地、温泉、都市和乡村度假资源,开发养生度假、温泉冰雪度假、高尔夫度假、山地度假、都市休闲、乡村度假、邮轮游艇度假等系列度假旅游基地,支撑形成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还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全面推进黑龙江四季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并着力挖掘黑龙江特色旅游资源,如工业遗产、北国湿地、界江界湖等,积极培育新兴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武虹剑,李仲广.旅游强省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8,(4):53-57.
[2] 钟冲.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的演变趋势与展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68.
[3] 章琦.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65-70.
题目:淡季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大连旅游的SWOT分析1、优势分析2、劣势分析3、机遇分析4、威胁分析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旅游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在淡季某些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和从业人员大批闲置、旅游业经...
摘要: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旅游形式,它是政治、文化、教育与旅游在多个层面上的相结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红色旅游的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个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完全具备了确立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潜力。然而,河北省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其他省份比较却并不突出...
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背景、区位条件和旅游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不均衡发展和旅游经济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配不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旅游业的经济绩效是区域旅游业资源优势、市场开发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支持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分析...
省域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变化反映了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省域间合作,也需要适度的竞争。云桂川渝黔5省(市)毗邻,旅游资源均以优美自然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见长,深入认识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把握变化趋势,将有助于健全...
县域旅游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域空间,依托县域旅游资源赋存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通过发挥旅游业的整合联动作用,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具有可持续、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众多具有优势旅游资源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
一、引言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三分之一,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国内旅游也是国民经济持续...
协调发展评价是研究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重大课题,也是测度旅游经济健康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指标选择、评价方法、模型构建及计算过程等方面。余凤鸣等通过构造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一、相关概念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用户通过手机的GPS功能搜寻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到达在指定区域后手机会提醒你,这就是大数据。MBA智库将大数据技术定义为: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精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业在景点门票、周边产业等方面,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旅游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