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第一章】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绪论
【第二章】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表征
【3.1 3.2】马克思早期对异化劳动的现实探索
【3.3 3.4】马克思晚期对剩余价值的现实探索
【第四章】解放的主题:马克思治愈“病态社会”的良剂
【结语/参考文献】走向现实社会的马克思哲学结语与参考文献
4 解放的主题:马克思治愈“病态社会”的良剂
通过上文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一般阐释,马克思揭示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以及资本拜物教的秘密,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本性是狂妄而肆意地对资本增殖的渴求,而资本增殖所赖以生存的手段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为此,伴随问题的凸显,马克思必须探索出一条现实的道路来终止这 “病态”现状。终于在 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列宁曾这样评述它:“这部着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的确,这部伟大的纲领最真实地再现了摆脱 “病态社会”的前途与光明,找到了人类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实道路。《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了“一切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它们长期处在相互对峙的状态,其表现为:一方面,前者依仗占有社会资源的绝对优势对后者进行残暴压迫,使后者始终不能摆脱悲怜的命运;另一方面,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状况的后者必然起来推翻前者的统治。按马恩所说,资产阶级不仅铸造了使自己灭亡的武器,而且还生产了使用此种武器的阶级--现代工人,即无产阶级。孙正聿曾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概括为:“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宗旨,以时代性问题为对象,以实践反思为根基,以革命的、批判性的辩证法为灵魂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
这个道路,就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废除私有制。以此为契机,将目光定位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实现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和前提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即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的解放,通达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呢?马克思是通过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方式来凸显解放主题的。具体体现在:首先,马恩认为现实状况下必须以无产阶级为核心领导,通过暴力途径摧毁资本主义的残酷统治。他们在《宣言》中表达了无产阶级的基本原理,即首先批判了那种把原理建立在理论家头脑中形成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上的做法,认为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不能真正地觉解现实社会的道路,他们或是徜徉于观念世界中无法自拔;或是彻底地脱离现实历史而孤芳自赏。只有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即从人的活动,现实的关系及物质的生存条件出发才能探索并实现人的解放。这个历史作用是至关重要,它不仅预示了马克思哲学真正地走向了现实,更使马克思认识到,如若无产阶级不能使整个世界彻底摆脱“病态”的命运,就不会从压榨他的资产阶级那里获得生存解放的权利。那么,无产阶级怎样才能获得人的解放呢?第一,以革命党为领导。马克思认为,它拥有领导革命的一切优秀品质,如理论素质过硬;实践品格突出;革命立场坚定等等。所以,以消灭现存一切为宗旨的革命党一定能够担当领导革命的历史使命。第二,使用暴力手段。在《宣言》中,马恩集中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他们排斥一切暴力的手段,希望采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实现他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马恩指出其不切实际的空想,永远都不会实现。与此不同,他们提出了用暴力的手段来变革一切的做法。第三,联合无产者。马恩认为,要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使世界的无产者团结一致起来。就像《宣言》最后发出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其次,马克思认为要根本上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揭示出“三大拜物教”的隐性逻辑,即物性逻辑关系隐匿下的人和人的逻辑关系。在私有制条件下,一切的关系都展示为物性的关系,而人的本性彻底地被埋没了,不能彰显。这个思想我们在上节中已经详细的阐释过了,这里不再论述。这里我们从《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出发,马克思在此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的依附性、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性三种形态。处在第二形态的人较第一形态的人享有相当的独立性,但此种独立性仍然是通过对物的依附为根基的,即是说,人在其中还是受物的支配,物性的关系掩盖着人的关系。所以,它们最终会被第三形态所取代。第三形态的社会是人的独立性获得真正解放的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即全人类解放的社会。它不仅仅包含了对资产阶级的解放,更包括了无产阶级本身的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全部内涵。
总之,马克思的学说本质地体现了解放的主题。它涵盖了两层意义:从表面意义上看,是无产阶级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解放,最终破除了病态的社会,即革命性的旨趣;从深层意义上看,是把人从对物的依附性中解放出来,把物的依附性真正地解放为人的自由性,最终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社会,即共产主义的旨趣。可以说,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是另一个的现实奠基,另一个是一个的有力深化。
至此,马克思实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回归及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并最终完成了解放的使命。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历史的,它永远行走在现实探索的省思途中。
绪论马克思生活在资本统治的时代,他并不按照严格的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运思和写作,而是毕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致力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特质,这也使得马克思的文本变得复杂且富有综合性,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反资本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3.3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弗洛姆首先批评了对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误解。他指出,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动力1.这些人进而把马克思的...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1绪论1.1选题原因和选题意义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首次提出乌托邦后,这一概念广泛出现于各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描述的文献中,尤其是大量出现于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献中。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为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迎来了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
恩格斯不仅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而且对马克思的哲学观作出了详尽的阐释.为了把握恩格斯的哲学观和马克思哲学观的异同,必须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哲学观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俞吾金教授在《如何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第2章马克思国家观的产生基础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但它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许多前人优秀的思想理论,从而创造出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所以,要想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