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大学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客观实际,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要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协调解决好学习择业、生活交友、健康成长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升思想意识和意识品质。大学生深度辅导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创新。因此,如何从主体间性的理论角度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是当前提升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主体间性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理论研究背景
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影响下成长的“90后”一代,观念和行为相对自由、自我,个性强、叛逆心理明显但社会成熟度不够,集中表现为信仰、信念、理想的多样化。同时,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师生比例上升,致使师生关系紧密度降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减少;现代教学管理体系下的选课选教和弹性学分制度,造成了自然班级之间的学生流动;现代通讯工具及网络在校园中的广泛流行和使用,促使高校师生关系必须应对新的人际沟通交流模式。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共性”管理为主。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往往集体参与的活动多,个性化指导开展得少;面上的活动多,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少;指令性的工作多,辅导性工作少。这样就导致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只是顾大局,而未能细致深化到每一个学生。而大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显着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并且这个特性会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愈加明显。同时,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的互动关系无论是成长发展层面、生活情感层面,还是社会意识层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面对个性较强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辅导说教方法在学生群体个性、叛逆的冲击下略显捉襟见肘,情况的差异性特点成为了制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主体间性理论基础
主体间性又称交互主体性,是解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理论,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平等交往、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是不同主体取得共识并在交往中表现出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它打破了主体的孤立状态,建构了多个主体间的交互关系。
基于主体间性个性化深度辅导突出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社会人际关系以及价值理念的统一性,以期建立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交流模式,达到育人促成长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动态、深入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问题,形成师生之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基于主体间性的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本质是深度的融入、深度的谈话、深度的探究、深度的指导。
我国传统的教育辅导是以学生的可塑性为前提,把学生当做静态的物,教育辅导的关系衍变为僵化的人-物关系。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个性化深度辅导不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是师生相互理解、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的实现,辅导双方也不是“我与他”的“人-物”式的认知模式,而是“我与你”的“人-人”式的链接动态关系。从主体间性个性化辅导理论切入对传统教育角色及其师生关系反思和批判,构建以平等沟通交流为平台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师生主体间共同的教育辅导资源为共同客体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辅导主体都打破了自身的封闭性,师生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立场上看问题,从而达到知识和理念的共识与共享。
三、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层次意识形态问题解决的程度,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开展对于解决大学生成长发展困惑,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就工作理论层面而言,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个性化深度辅导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发生精、广、深三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研究钟小要张金锋摘要:主体间个性化深度辅导是为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而实施的创新举措,主体间性理论维度的变化,从简单的灌输教育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学习发展、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的指导;从以前的抓两头促中间到现在的面向全体学生,在解决大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性化的独特性问题,使全体大学生在体验到关爱的同时,也能得到分层次、分类别的辅导和帮助。
第二,就实践层面而言,开展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方法研究,可以将成果反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理论的支撑。同时,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有利于美丽和谐校园的发展,是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原动力,可以保证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要实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从主体间性理论角度完善个性化的深度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因此,在主体间性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手段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个性化深度辅导,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四、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的路径选择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主体间教育自身的规律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困惑。
1.科学开展、创新形式,做好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深度辅导人性化设计教育管理者在对大学生有立体化认识之后,要依托大学生发展实际,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划分,针对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群体,设计不同的辅导重点,有的放矢,提升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成长过程设计形成媒介,通过媒介来开展间接式的深度辅导,全过程、全维度地观察了解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动态,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其次,能融深度辅导于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党团等活动中,并能以此为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沟通,最终实现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的目标。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拓展视野、能力培养、思想道德教育等工作,既能对其进行主题明确的教育引导,也能推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2.深入践行全程育人理念,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点,达到个性化深度辅导的育人目标以全程育人理念为指导,依据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规律,体现学生群体多样性和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把握个性化深度辅导的阶段性和群体差异特征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主动熟悉学生档案、信息登记表等材料,通过年级大会、班会等形式来明确教育管理者的身份和定位,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师生关系,方便今后开展交流。以教育管理者确立学生的立体化形象为目标,可在前期了解材料的基础上开展直接交流,相互形成深度辅导的主体间直观印象,与材料相印证;在辅导过程中努力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和所需所求,打开沟通交流的良好局面。
3.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为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大学生成长发展辅导谈话机制”、“辅导员深度辅导制度规定”对开展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进行定量规划,为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创造载体与制定措施。如制度规定每个辅导员教师每周至少针对两名学生开展深度访谈,每个月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进两次宿舍,每学期至少对每名学生进行一次深度辅导。建立“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机制等,将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常规化、规划化和制度化。
个性化深度辅导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新模式,是主体间交互关系建构的过程,也是教育资源系统整合的过程。
从主体间理论的角度分析深度辅导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探索未来高校学生发展的改革方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急剧发展的全球气候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使得人类将批判的眼光转向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处在一个焦点位置,戴维佩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个颇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主张带有浓...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演变与内涵(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虽然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公害事件,但由于伦敦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因此当时并未引起英国政...
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市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其意义多次发生变化。自20世纪末以来,市民社会的讨论再次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说明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市民社会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历史、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同时我们也发现,市...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摘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大基础背景下探索解放工人的索要。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蒲鲁东思想就是其中之一,蒲鲁东代表小资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幻想和追求,而乌托邦即是这种思想的代名词。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宣告了过去所有乌托邦思想的终结,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发展,各种新的乌托邦思...
正如美国着名哲学家奎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所指出每一个理论都隐含地承诺了一个本体的存在,即在这个理论背后有一个内在地支撑这个理论的基础性的系统规定。学理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观点,它承诺了一个理论上的社会本体存在,它建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