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文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本质特征以及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以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扎实开展。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与之相关的诸如“工人阶级”、“劳苦人民”、“人民大众”确是经常使用的词语。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源泉,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基本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关于无产阶级的含义,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给予了明确定义。
他说,“无产阶级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正是这些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才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由于无产阶级的人数众多,具有很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普遍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者认为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是推动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力量源泉。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坚强的部分,是同无产阶级各政党目的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第一个过程是提出无产阶级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工人革命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接下来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要素全部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不断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二个过程是提出工人阶级专政。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的口号。第三个过程是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口号。1852年在《致魏德迈的信》中,马克思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论断。
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再次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才能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转折。
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源泉是人民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不同于过去一切的运动,那时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而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的实现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他们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队伍必将不断扩大。列宁强调:凡是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一定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他们为争取什么而去流血牺牲。近50年的历史教会了我们认识这一点,但是为了使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列宁强调消灭专制制度就要靠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需要劳苦大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需要法国巴黎工人在巴黎公社时期表现出来的那种决心和本领。而群众的的觉悟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源泉,只有当群众能判断一切,能自觉的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真正的力量。革命是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学习的,只有当千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能称其为革命。
关于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一方面,列宁强调先进队伍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广泛吸收他们中间的一切优秀力量。为保障无产阶级先进队伍能够教育和发动群众,把他们组织起来,使广大群众自觉沿着阶级指定的道路前进,要时刻注意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否更为密切。列宁这些观点实际上是中共群众路线理论的先声。世界无产阶级的胜利,无不证明人民群众是革命依靠的力量。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它是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建立的。同时,苏联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依靠劳苦大众建立的。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更是工农革命的胜利。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源泉。
群众路线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发展毛泽东初步解释群众路线理论。第一个在中国使用“群众路线”这个词汇的是李立三,最早给群众路线以明确含义的是周恩来。对党的群众路线从哲学认识论角度进行了科学概括的是毛泽东。党内对群众路线的理解普遍认为是来自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从群众中来这就是说,深入群众将群众中分散的意见、没有经过集中整理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加工、整理形成系统意见,又要把这些意见返回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发动,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在实践中检验真伪,判断对错。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认真分析,再回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反复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在这里,毛泽东深入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在前人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群众路线这一光辉理论,同时又将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理论概括,使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逐步成熟。
写入党章标志着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大会闭幕式上,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致闭幕词。七大在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并将其写入了《党章》,使之成为指导我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重大法宝。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他强调,我们党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的重要性。毛泽东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并形象地把人民群众比作上帝,强调党群、干群的雨水关系,强调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区别就是能否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七大修改的党章总纲上和具体条文中都明确强调群众路线,使群众路线上升到指导思想高度,这是七大的重大贡献。
八大重申标志着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从党的七大到党的八大,经历十一年时间,在此期间,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有许多革命理论需要进一步说明和解释。邓小平在八大上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群众路线理论再一次重申和解释,使得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深入人心,得到强化和升华。邓小平在报告中强调了重申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在七大通过的党的章程中,就是贯穿着群众路线精神的。群众路线对我党的工作并不是新问题,之所以再次重申,是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章》规定的根本问题,是我党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这样的问题本身就需要我们在党内不停地反复地进行宣传教育,这一点是群众路线本身决定的。第二,从革命的实践本身来看也有修订的必要。十一年来,我党斗争的经验与实际工作,使群众路线理论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深刻,值得总结、值得反思的东西越来越多,因而在党章草案中,也应该对群众路线理论进行再次修订。
对于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意义,邓小平也进行了说明。他首先总结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一,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第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正确地给他们指出明确的斗争方向,建设自己的美好的生活。
第四,党在处理党群关系时,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负责、为人民服务、遇事同人民群众共商讨。邓小平在提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时重申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检验我们工作是否正确的,是否得到百姓欢迎,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
1961年,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邓小平对群众路线再次阐述:“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能够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实事求是的,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深入发展是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以后。在中共中央十三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该决定中又一次重申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性。决定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决定再次论证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重申了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依靠的力量源泉、取得胜利之本者的基本论调。强调了群众路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兴亡。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三个代表”等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使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得到升华,群众路线实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保证我党各项事业的成功。”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群众路线放在我党工作的首位,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执政思想。进一步升华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念,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去,把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民生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路线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胡锦涛于2003年首次提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再次突破。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中央作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决定;在《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胡锦涛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再次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强调,正是因为共产党时刻依靠群众,时刻相信群众、时刻发动群众,我党历史上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是党对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完成党的使命的历史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依靠人民,发动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使全党同志时刻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是党在新时期新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提高党建水平的自身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根本变化,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四风问题,这恰恰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必须立整立改,不改就会失去民心,丢了根本。解决四风问题正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洗洗澡、治治病,正视矛盾和问题,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及时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回归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永葆生命力的必然措施。党的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看人心所向,看党的组织还有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看党员个人还能不能成为时代先锋,看党组织还能不能在人民群众中竖起一面旗帜,担当起应付的责任。就当前党建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他们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高、成绩优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发挥着积极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凸现出来,党内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道德败坏,政治理想动摇,政治信仰危机,政治觉悟不高,作风建设不牢。以上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切中要害,转变作风,红红脸,出出汗,触动触动神经,挖出根源,号脉治病,确保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从而全面提高加强党的建设水平,确保党的青春与活力。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急剧发展的全球气候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使得人类将批判的眼光转向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处在一个焦点位置,戴维佩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个颇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主张带有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演变与内涵(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虽然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公害事件,但由于伦敦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因此当时并未引起英国政...
市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其意义多次发生变化。自20世纪末以来,市民社会的讨论再次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说明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市民社会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历史、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同时我们也发现,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法宝,这条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实践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党的群众路线重在落实。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摘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大基础背景下探索解放工人的索要。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蒲鲁东思想就是其中之一,蒲鲁东代表小资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幻想和追求,而乌托邦即是这种思想的代名词。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宣告了过去所有乌托邦思想的终结,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发展,各种新的乌托邦思...
正如美国着名哲学家奎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所指出每一个理论都隐含地承诺了一个本体的存在,即在这个理论背后有一个内在地支撑这个理论的基础性的系统规定。学理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观点,它承诺了一个理论上的社会本体存在,它建立于...
20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其中的妇女理论也被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批判地运用。女权社会主义者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对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社会主义流派。一、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