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3 共324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5.1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为了保证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定位及未来的战略目标。其次,在综合对当前国际三大主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机器人产业结构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再结合对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结果(即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结果)确定适合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道路。

  5.1.1 产业定位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首先应立足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适应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突出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以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为核心,以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洁净机器人为重点,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把沈阳市建设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领军城市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5.1.2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目标主要从产业规模、优势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设定。

  (1)产业规模目标:一定时期内,各类机器人产品的产能、产值以及销量应达到国内最大。

  (2)优势企业目标: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并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优势突出的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3)技术创新目标:制定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突破制约下一代机器人的共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 100 项以上重大技术和产品突破,占领技术制高点。

  (4)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机器人高端研究院和机器人产业培训基地,引进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高级专家和专业人士,培养出机器人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等技术人才以及专业产业技术工人。

  5.1.3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产业发展模式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影响模式选择的产业内部外部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特点。本文通过对欧、美、日三种主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应首先从美国模式即政府市场引导型模式入手,待将来产业发展成熟之后逐步靠近日本模式。

  在确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 SWOT 分析结论,结合其发展目标,在剖析影响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提出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应选择:立足国内市场基础上的投资驱动型和应用导向型发展模式。具体可表述为:立足国内市场,把握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机遇,充分利用其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借助于已经拥有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及机器人研发机构、高校,落实沈阳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企业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配套应用系统的研发和设计;依托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凭借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加工制造业进行全球性战略调整的时机,抓住机器人强国不断扩大其机器人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开发的需求,积极主动引入国外机器人生产线,加强与国外顶尖研发机构的合作,实现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及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并在基础核心系统设计和相关支撑产业方面寻求突破。

  5.2 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站在长远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管理,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5.2.1 加强政策引导,多渠道扶持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属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此阶段对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护)非常需要。因此,对沈阳市而言,着力将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纳入政府重要产业政策中,是加速本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有效对策。此外,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将大大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推进:(1)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对机器人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2)对本地企业采购地产机器人给予一定的财税补贴,激活机器人应用市场,可选择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民用航空、电子电力、出版印刷等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作为试点,完成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对试点企业的全面改造升级,并逐步在全省同行业实现示范推广;(3)以股权投资等更灵活的方式支持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4)加强制度及标准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进出口政策方面的支持。

  5.2.2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

  应结合辽沈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相关要素,有效整合资源,重点建设浑南机器人产业基地,逐步形成良好的产业空间布局。浑南机器人产业基地应以沈阳浑南机器人产业园为依托,扶持现有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机器人产品,形成以机器人关键功能部件和整机产品为核心,以焊接、搬运、喷涂、装配等应用为方向、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成套设备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并逐步实现机器人生产、零部件配套、检验检测、研发支撑、人才培养等功能的一体化,全方位满足沈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5.2.3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大大刺激了对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的需求,世界机器人强国抓住机遇,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我国当前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对于中小型工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企业间的协调能力无法承接大型工程。因此只有组件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才有能力与这些机器人强国抗衡。目前,应扶持现有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逐步占领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建设创新中心、检测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产业联盟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新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整机分析、零部件功能验证、整机测试等公共服务。

  5.2.4 整合创新资源,提升技术竞争力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是机器人产业竞争的焦点,创新是其发展的灵魂。要想实现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从产业创新主体和创新方式入手,探讨完善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创新体系的方法。

  首先,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促进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整合新松数字驱动、高精数控等一批从事控制系统研发的重点企业,共同促进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研发和生产。其次,推动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机器人产业向协同创新方式演变。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等机构在视觉、语音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下一代机器人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撑。最后,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以工业机器人、特种服务机器人等重大应用型机器人项目为创新重点,在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产品研发的同时,鼓励机器人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并购国际品牌,整合国际创新资源。

  5.2.5 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后备科技人才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使用机器人,可以考虑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一定形式的机器人科普宣传活动,如出版科普图书、制作科普电视节目、举办科普宣传活动等。使人们能够对机器人的用途和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全面的了解。

  进行机器人科普宣传不仅符合国家加强科普教育,用科技武装人们的头脑的方针,也有利于培养后备科技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了更好的满足沈阳市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应着力加大机器人产业领军人物、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机器人行业人才到沈创业。从政府角度来说,各类人才政策要向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倾斜,对机器人产业高端人才有关部门提供个人所得税奖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服务。依托本市现有教育资源,加强机器人人才培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