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沈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沈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将影响着市民的生产生活,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构建优质的城市文化的品牌,需要明确城市所拥有的、用以形成品牌的文化资源。
3.1.1 沈阳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是建构城市文化品牌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沈阳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的新乐遗址和高台山遗址;也有汉唐时期沈阳地区高句丽民族的一处军事性山城--石台子山城;有辽代契丹人修建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叶茂台墓群?;更有清代大量的古建筑群,最着名的有“一宫两陵”、慈恩寺、“四寺”“四塔”、太清宫等。民国时期的历史遗产也相当丰富,具代表性的有张氏帅府、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殖民文化在沈阳也留下的鲜明的印记,沈阳南站、中山广场及其周围建筑、中街老建筑等是这类殖民建筑的代表。
目前,沈阳市有 70 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129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具体是:沈阳故宫、东陵、北陵、东北大学、张学良故居、新乐遗址、中山广场、沈阳天主教堂。其中,东陵、北陵和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还有太清宫、慈恩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8 处;辽宁大厦、辽宁工业展览馆、辽宁大学建筑群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5 处。
3.1.2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沈阳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沈阳市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表现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
近年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性和延续性,专门组织机构、人员,并列支专项经费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并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和生存状态,市、区两级名录体系初步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目前,东北大鼓、老龙口白酒酿造工艺等 9 个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省拥有国家级名录数量最多的城市。沈阳相声、面人汤技艺、白清寨传统唢呐、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锡伯族灯官秧歌等 35 个项目入选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蔡氏飞车走壁技艺、西关回民龙狮斗、王桂香民间剪纸和沈阳四平街灯市等 95 项入选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阳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对已经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确重点,加大保护力度,在建立科学的认定标准和切实的保护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活动。例如,2010 年 7 月在铁西区重型文化广场举行了铁西区工业文化观光游暨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会。活动现场展出了 108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十位民间艺人同台献艺,面人、剪纸、刺绣、蛋雕,民间艺人们精彩绝伦的手工艺让前来观赏的市民们赞叹不已。2014 年 5 月,沈阳经济区八城市文联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举办第七届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这次大型跨地区民间艺术品博览会共设标准展位 400 个,展览面积 10000 平方米。沈阳经济区各城市民间艺术家、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社会其他民间艺人、台湾珠宝商、新疆珠宝商等前来参展。同时,沈阳市已经将“建立标志性的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纳入到市政府规划中。
总之,保护和利用沈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构建沈阳城市文化品牌、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沈城百姓精神家园,创建特色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1.3 沈阳工业文化遗产现状
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化遗产是城市在发展的一个重要符号,它印证了国有企业成长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就相当于切断了城市的历史。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时间短,且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建国以来,很多企业先后经历了私营、公私合营、国营、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营模式。因此,我国工业遗产形式多样,历史文化内涵丰富。2007 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文物局将工业建筑及附属物归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予以明确,表明政府已高度重视。
工业文化遗产作为见证沈阳工业发展历史的工业文物,是沈阳文物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部分,然而仍有许多工业文物散落在沈城的各个角落,不为人所知。2008 年 4月至 2009 年 11 月,沈阳市对工业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共发现工业遗产 60 余处。
2011 年,辽宁省文物普查工作首次将工业遗产纳入到普查范围之内,全省各地相继确认登记了 160 多处工业遗产。沈阳的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旧址、沈阳铸造厂大型一(翻砂)车间、铁西工人村历史建筑群、北陵水源地旧址、奉天大亨铁工厂旧址、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杨宇霆电灯厂旧址、冯庸大学机场和机库(日伪奉天机场附设航空技术部野战航空修理厂)旧址等 13 处工业遗产入选。2012 年沈阳市又遴选并拟定了沈阳铁路交通遗产廊道、铁西区装备制造业遗产群、大东区民族工业遗产群等3 处工业遗产群申报省工业遗产。
按照文化遗产[8]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也就是说,工业遗产除了物质工业文化遗产之外,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即非物质工业文化遗产。在沈阳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与工业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某种联系,沈阳人对工业是熟悉的,这种熟悉在每位沈阳人的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几乎每位沈阳人对工业生产流程术语都不陌生,对历史遗留下的工业文化遗产有着深深的眷恋和喜爱,也为今天沈阳工业取得的成绩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沈阳的劳模精神是沈阳工业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崇尚劳动、崇尚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同时,沈阳作为标准的重化工业城市,工业化大生产是其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在工业化大生产过程中,许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要讲究工序、流程。每位工人都是工序链中的一个环节,需要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沈阳工人的品格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形成讲究秩序、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品格。
这种品格,在沈阳工人当中,以劳模精神为代表,生成并留存下来,影响和感染一代又一代人。建国以来仅在铁西区就有 107 名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劳模传承着沈阳工业文化的魂与魄,是沈阳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
总之,工业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工业文物,一旦拆除,就会永远消亡。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保存这段工业成长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这既是为了使沈阳的工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工业经济更好的拉动沈阳经济的整体繁荣。
3.2 沈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3.2.1 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结合时代特色构建沈阳建筑文化品牌
沈阳历史悠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留有很多建筑遗产。其标志性的特色有:
具有悠久历史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址--新乐遗址。从 1973 年发掘的距今已有 7200多年的原始社会居住遗址;还有古代墓葬和城垣及烽火台遗址;具有满、汉民族特色的清朝的故宫和陵园(昭陵和福陵)建筑文化品牌;有外表华丽的殖民主义近代商业建筑群体,如沈阳中街建筑群、中山广场及其周边建筑群、沈阳站等建筑文化品牌;有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载体。济恩寺、太清宫、长安寺、清真南寺、南关天主教堂等寺、庙建筑;有中西合璧的近代工业及民用建筑,如我国老一辈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辽宁总站等;有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建筑,如东北解放纪念碑、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历史文化名人生平活动的建筑景观,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张氏帅府、杨宇霆公馆、宋任穷故居等;具有现代标志性特色和特殊意义的建筑文化品牌,如五里河体育场、百合塔等。沈阳建筑文化品牌承载着沈阳城市的发展史,我们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可以窥见其独特的气息和品格,每一幢建筑都演绎着一段往事,它们无言地矗立在沈城的街头,倾诉着沈阳城的沧桑巨变、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我们在构建建筑文化品牌的时候,不能忘记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既要突显其历史特色、民族特色,也要挖掘建筑背后的意义和故事,让每一幢建筑鲜活起来,亲切起来。
3.2.2 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抗日文化品牌
沈阳是遭受日本侵略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鸦片战争之后,沈阳从一座古老的封建都城逐步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1905 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中东铁路支线长春以南到大连所有权益,并在铁路沿线进行大量的开发建设,其中沈阳一段称为“奉天满铁附属地”.最初日本对沈阳殖民统治以经济侵略为主,文化侵略为辅。一方面修建铁路、火车站等交通设施,从沈阳大肆掠夺矿产等资源;另一方面开办银行、商铺,疯狂向沈阳倾销各类商品,大到重工业、外贸,小到居民的衣食住行,处处打上日本商品的烙印。在经济侵略的同时,日本通过在沈阳开办学校、图书馆、发行报纸等方式实行文化侵略。1931 年“九·一八”事迹后,沈阳全面陷落,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屈辱生活的沈城人民,展开了持续不断地反抗和斗争。沈阳的历史遗迹中有很多与抗战有关,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有“东方的奥斯维辛”之称的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等。这些历史遗迹无时无刻都向人们讲述着沈阳曾经的屈辱,展示着人类命运的不同轨迹和生存价值。将这些历史遗迹及其相关的故事加以整合、推广,使它们成为沈阳独有的文化品牌,既可以树立沈城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城市文化形象,还可以传承历史教育后人。
3.2.3 突出城市个性,构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
工业是沈阳的支柱产业,也是沈阳的立市之本。百年的工业发展为沈阳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文化遗产,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不仅使沈阳具有了鲜明的城市个性,还为构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础。
作为沈阳工业的核心区,铁西区工业文化遗产丰富。在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铁西区抓住机遇,借鉴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大力抢救、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工业文化品牌,也为沈阳其他工业文化品牌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其主要做法有:
做法一:通过“将工业遗产的建筑群建成博物馆”这一途径构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这一做法通常会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建设博物馆,利用工业遗产的建筑群改建成博物馆,展示其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工业活动和生产进程,展示这一工业遗产的直观性、真实性、现场性,从而增强工业遗产的活动性。工人村生活馆即为此类代表。
工人村生活馆是全国唯一由工人居住区改建的博物馆。2007 年,本着“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铁西区保留了工人村的部分住宅,在对原住宅加固并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工人村旧居 7 栋 50 年代建成的苏式建筑围合进行了改造,建成半合围的“工人村生活馆”.工人村生活馆就当时的小学、幼儿园、邮局、粮站等进行了恢复建设,复原了不同年代 13 户典型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不同年代居家生活常见的家具、摆设、生活用品,如写字看书的桌椅、简单的床铺、老旧的台灯、具有时代特色的收音机、衣服鞋帽、挎包,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粮票、布票等等都展示在大家面前,向新时代的人们生动地讲述着中国产业工人的生活故事,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效地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感。
二是建设艺术品展示地,通过艺术品展示基地的建设,将工业遗产地所生产的那些具有一定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工艺品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工业曾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变革。
做法二:通过“创新产业利用”这一途径构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对废弃的工业建筑和厂房进行保护和利用,为创意产业提供空间,有机结合历史遗迹和新时代精神,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沈阳铸造博物馆就是这种模式在工业文化品牌构建中的杰出代表。沈阳铸造博物馆是利用沈阳铸造厂原遗址地建设而成,分为工业会展、创意产业园、铁西工业发展回顾四大部分。沈阳铸造厂始建于 1939 年,其前身是日本高砂制作所。2007 年沈阳铸造厂在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铸造工业园内之后,该厂的翻砂车间部分被改建成集中展现东北老工业区工业文脉的铸造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七大铸造的主要工艺流程,综合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影像,逼真、形象地再现了铸造厂车间工人生产时的场景。同时,重视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场地优势及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新研发会展、服装研发、创意设计等产业项目,并先后开展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分会场铁西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第四届辽宁服装时尚文化节、文化创意市集等一系列商业会展活动和“文化集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做法三:通过修建“公共休憩游玩”场地构建沈阳工业文化品牌。以原有的工业遗产建筑群为基础,重新整合原有的林业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建,将原有的工业景观改造为工业景观公园。同时,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及其它辅助设备,为游人提供休憩游玩的新场所。
铁西工业文化走廊[9]即是通过这一途径构建工业文化品牌的有效尝试。铁西工业文化走廊主要包括工业文化展示和工业制造体验两大部分。长廊集中了原沈阳卷烟厂、变自行车厂、压器厂、电缆厂、鼓风机厂、玻璃厂等有价值的工业建筑,以工业元素、旧机器设备等创意设计出的工业雕塑为主体,设置了“铿锵名录”、“雪花”、“孵化”等 8 个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主题雕塑,并配以景观改造,动静相间立体地展现了沈阳工业文明的魅力,清晰全面地留下了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印迹。以“工业立市”的沈阳需要“工业文化”的回归。工业文化品牌的构建既有利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为城市留下丰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也可以为未来城市发展留下启迪。
当然,这些工业文化品牌的构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国家拨款外,还通过社会捐赠和企业赞助等渠道,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
3.2.4 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构建老字号饮食文化品牌
沈阳的饮食文化,除具有汉民族的传统外,还兼具多民族的饮食食俗的融入。特别是在满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北菜系。东北菜系味咸而清淡,以满族传统的烧、炖、烤、煮等烹饪方式主,山珍、土产、猪肉、盐渍菜等为主要的食材。其主要菜肴主要有猪肉炖粉条、白肉血肠、扒肘子、红焖肉、砂锅白肉、红扒野鸡、烧肉片、猪肉炖酸菜、小鸡炖蘑菇等满族传统菜肴。
在这种饮食文化的背景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沈阳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老字号饮食文化品牌,如具有满族风味的那家馆酸菜血肠、盛京八大碗、大清花饺子;具有回民特色的马家烧麦、协顺园回头;朝鲜族特色的西塔大冷面;地方特色鲜明的鹿鸣春饭店、宝发园名菜馆、老边饺子馆等。这些老字号的饮食文化品牌是沈阳特有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这些经久不衰的老字号饮食文化品牌不仅是百姓心中的珍贵回忆,更是现代商业竞争必不可少的要素。保护和传承这些老字号饮食文化品牌,将历史与现代融合,用现代商业手段去丰富老字号招牌的内涵,维护和提升其品牌竞争力,老字号完全可以再次焕发青春,成为一道道特有的城市风景线,令人流连、供人回味。
3.3 沈阳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
为了清晰明了地展现沈阳文化品牌的现状,我们采取表格的方式分类归纳出沈阳城市文化品牌的名称。
第5章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5.1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为了保证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沈阳市机器人产业的定位及未来的战略目标。其次,在综合对当前国际三大主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里,以城市信用社为前身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起步比较晚,为了在当前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的竞争的夹缝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就需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强大自己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避开银行业务竞争中的热点,积...
第3章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装备制造业是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沈阳的工业构成中,装备制造业占据了半壁江山,是沈阳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在国家、...
第6章结论与展望6.1研究结论本文对上海大众斯柯达的产品力和在沈阳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营销策略。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任何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原则的营销策略,都一定会被...
第6章研究结论及展望6.1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本文全文研究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首先在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描述,接下来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第5章沈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要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必须要立足于提升城市知名度,从多方面为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加强对城市文化品牌的认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了加快沈阳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增强沈阳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第六章结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但目前资金缺乏是阻碍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已被内蒙古政府提上日程,但现阶段内蒙古文化产业仍比较落后,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构建强有力的现代...
第3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随着信息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渐入佳境。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来发展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逐渐收到了各国政府重视。如根据地理空间位置来划分区域,全球智...
第1章绪论远古时流传着一种祭祀或庆典的仪式面具舞,人们称之为傩,这种舞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巫,主要是起着驱鬼祛疫、祈福禳灾的作用。自汉代时期流传到宫廷,命为大傩,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中的仪式舞,在大傩举行时《后汉书?礼仪志》中就有记载:傩舞一般...
第4章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4.1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株洲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特点,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置业,驻株央企及世界500强企业有40家。先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