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对促进X实验区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5 共50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对促进X实验区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进X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要立足生态旅游的定位,抓住生态建设这条主线,强化项目带动这个引擎,扣住山地城镇试点这一契机,立足资源禀赋,综合考量人口负荷、土地开发、资源利用、环境承载、功能划分等因素,加快推进片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先导,强化项目推进,实施大项目带动,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支撑作用大、辐射带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

  6.1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思路

  坚持以“土地集中经营、项目集中落户、资金集中使用、农民集中居住”为工作目标和原则,以总规、土规为龙头,抓紧修编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承施配置。

  (1)合理产业布局。按照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桃园、沙朗、厂口为核心,以轿子雪山沿线经济带、沙朗经济带、龙庆一陆坡经济带为主线,形成高新技术、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都市农业等产业体系。

  (2)优化空间布局。修订“迁村并点”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调整村庄布局,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构建基础设施共享网络。2017年,根据各中心片区不同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进行设计,通过开展土地和宅基地综合整治,利用“幸福乡村”和土地政策扶持建设,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民族风情、特色餐饮等产业,探索出一条整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6.2突出招商引资,提升经济实力

  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全方位、大力度开展专业化招商、跟踪招商、驻点招商,在招大引强上做文章,瞄准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的项目,通过大招商,引进大项目、拉动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1)实施开放招商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发展视野。增强服务意识,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的投资环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提速的主要抓手,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大招商、大开发、大发展。根据产业政策和投资取向,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建立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项0培育机制,扩大和优化项目储备。规范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抓项目落地,促项目开工,引导项目投产,实现重大项目对片区固定资产投入的提值升量。

  (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综合协调力度。对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建立重点项目手续审批的“绿色通道”.推动各项产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扶持片区小微企业,积极引导、规范、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协助内培企业的转型升级。建立与省、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及金融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实验区建设,特别加强同上级发改、财政、税务、交通、住建、国土、旅游、水利、环保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对口支援和汇报沟通机制。加强与区域内、周边园区在更宽领域开展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互融共享式发展。构建大区域、大招商、大发展的新格局。

  6.3突出产业支撑,搭建发展平台

  按照“二园一镇一区一带”的空间和产业布局,着力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提升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层次,不断壮大产业实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1)加速推进园区建设。按照“工业上山、园区上山”的发展思路,先行先试,吸引产业、资金、技术向园区集聚,增强园区吸纳和承载企业的能力,为发展项目落地创造优越的条件,力争到2013年底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园区。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加快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把旅游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围绕“昆明后花园”宣传口号,制定长期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整合生态资源,包装项目,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形成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以休闲度假游和温泉文化为核心,推进沙朗片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温泉文化、民俗文化、农家乐文化、近郊农业等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突出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打造复合型、全年全天候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3)注重引入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贸易、创意开发、动漫设计等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整合区域内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依托项目带动,不断提高西翥知名度,着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西翥民族旅游品牌。加快构筑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

  (4)大力发展现代特色观光农业。发展以高效、生态、外向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特色观光农业,重点发展名特优、生态和高附加值的种养殖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重点抓特色,围绕市场建基地,着力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林下经济、观光农业”.优化蔬菜、花卉、林果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生物资源幵发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开发相结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改善农村交通和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4突出培育主体,増强发展活力

  (1)通过创新发展途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失地农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基本实形成“一居一品”的产业特色,社区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通过“项目联建”架起合作通道。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通、活动联办等方式,在不变更建制村原有组织形式、土地、资源、财产等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村庄相邻、村情相近、产业互补”的原则,积极培育区域内主导产业,着力推进优势产业扩张,做好联合开发大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捆绑式、连片式发展。

  (3)通过“支部+协会+公司+农户”架起服务通道。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按照“支部牵头、合作经济组织运作”等模式,形W ?’支协会+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网络,在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农丨。:.:?应、市场销售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大村社区与凯普公司合作,成立蔬菜专业协会,带动该村土地流转500余亩,农户每年收入过万元。将这一模式作为试点加以培育实验,并进行重点推广。

  (4)通过”公司经营“架起增值通道。通过创新经营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村级组织将集体库坝、渔塘、林地等资源,通过承包、参股经营、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鼓励由村党组织牵头,建设各类市场、商贸街、商业网点、标准厂房等,加强休闲、观光、餐饮、旅游业等基础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5)通过”一居一品“架起长效通道。围绕”一居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分类指导各社区、各小组调整产业结构,挖掘村域内山、水、林、风景等资源,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打造各村特色。如桃园社区的全域城镇化居民集中居住示范点建设、桃园三宝公司的都市农庄建设、陡坡社区的”幸福乡村“建设、陡普鲁社区丰产核桃示范基地的打造、沙朗坝区度假山庄和农家乐的规范,这些项目紧扣”生态“特色,他们的实施,不仅能实现自身发展,还能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的快速发展。

  6.5突出生态先行,营造优美环境

  突出生态保护。以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倾力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布局精巧、特色彰显的生态城市基础框架。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进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植被覆盖,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封山育林“期的平稳过渡。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开展沙朗河河道综合整治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四创两争“创建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整洁有序的原则,以卫生村、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带动道路沿线村庄绿化,通过抓点带面,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生态、高效、节约为目标,满足市政基础设施需求,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广辟建设资金来源,加强统一规划,加快建设实验区的道路交通、通电通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2017年,争取建成1个自来水厂、1个污水处理厂和一批油气设施。完善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互补共享,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业的情况下,实现向”居民“的转变。

  6.6突出统筹推进,增强服务保障

  (1)统筹推进城乡就业。构建以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培训中心为骨干,各类社会力量培训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完善的城乡劳动力培训体系;开展”订单“式培训,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各类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岗位培训,实现农民市民化。发展厨师、育婴师、苗木种植、花卉栽种等市场稀缺技术人员,在更大的范围内聚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优秀人才。2017年,力争使100%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得到培训,较好地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

  (2)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城乡一体化。抓住”农转城“契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着力破除城乡社会保障分割的体制障碍,”十二五“期末,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优先目标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包括失地、”失居“农村居民、农民工等在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2017年,力争劳动年龄段以上养老覆盖面达到80%以上。积极引导农村新农合向居民医疗保险过度,形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大医保“格局。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2017年,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

  (3)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2017年,完成厂口、沙朗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违设;建立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农村地区的”二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行政村文化室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发展1 一2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实现村村有水泥篮球场及配套健身设施。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农村科技经济信息服务体系。2017年,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农技人员基本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把信息系统和网络延伸到农村,2017年,做到宽带进村、宽带进园,使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农村。

  (4)开展”平安创建“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平安创建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长效机制。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切实加强实验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和制假售假等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健全人民调解队伍和基层调解组织,加怏土地遗留问题和社区债权债务的清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的储备,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理工作能力和应对公共危机能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