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6 共530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七章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7.1 政府层面,加强监管

  我国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是政府方面对银行业的监管机构。只有从宏观层面加强对银行经营的监管,提高要求才能保证各家银行有章可循。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应该强化贯彻,特别是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同时,要定期对银行业务进行抽查。

  7.2 行业层面,自律创新

  巴塞尔协议为银行业经营提供了非常细节的监管要求。银行业应该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执行监管机构的要求,同时加强产品创新。

  现代社会金融混业经营特征明显。全面风险管理是行业趋势。许多金融集团从事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多种业务,比如中国平安集团、中信集团、四大家国有银行等。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金融监管仍然是分业监管,所以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新巴塞尔协议》代表了世界主流银行的管理特点,是当前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体现。通过《新巴塞尔协议》的事实,将有助于国内银行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金融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加剧,金融业内竞争的激烈性更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必要和复杂性。同时,银行业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研发,既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又能够控制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生了巨变。银行数量不断增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电子金融方兴未艾。这对银行的业绩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创新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还可以分散风险。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当前的余额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冲击着传统的银行理财和结算方式。现在银行也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网络贷款已不再是新鲜词汇。由于网上信贷传播速度快,数额度较大。因此,需要针对互联网信贷业务制度专门的风险管理流程或者制度。

  银行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强。在业绩压力下,没有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没有新的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就不能够在竞争中胜出。资产证券化是当前金融创新的重要特点,也就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流动性不好的贷款集中起来,转变为具备投资特征的证券销售给广大投资者。此举,可以使银行在贷款投放后根据需要中途提取收回资金以补充银行的流动性,而不用等到贷款到期。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变化的形势中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7.3 银行自身层面,强化落实

  7.3.1 践行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有四个概念需要遵从:一是“全面”,就是指银行的风险管理要能够抵御所有业务中的风险。二是“系统”,指不同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小系统整合为一个大的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的好坏将决定着整个风险防控的效果是否有效、高效,是基础性设施。三是“独立”,要求建立其权责清晰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股东会、管理人员和审计之间的沟通效果。四是“独立”,是指要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的公正与权威性。五是“互助”,指银行在内部部门间保持信息畅通。整体来讲,要统一全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集中力量防控各类风险。

  银行各部门需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界定管理边界,明晰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形成省分行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制制度规范。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根据部门职能调整和风险排查情况适时调整。

  7.3.2 审贷分离,分级审批

  指出审贷分离,分级审批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求。当前,有的基层支行对全行的信贷政策把握不到位,对总行的信贷投向理解不透彻,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不顾风险,盲目新增信贷规模。这很容易引起不良。同时,不同的分支行为了争抢同一个客户信息沟通不够会出现多头授信的情况,不利于总行综合授信管理。所以,统一全行审批偏好和客户准入标准很有必要。

  审批和贷款发放分离是为了保证业务的专业性。分级审批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设置多道防线。

  从受理客户的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银行都应当遵循审贷分离的1行一般采取“专职审批人制度”就是审贷分离的一种重要体现。作为业务部门,如果既负责贷款业务,又负责审批,很容易因为业绩压力而降低风险容忍度。审贷分离的规则之下,审批部门更加专业与独立,能更科学的发现风险。

  分级审批,也是基于审批部门职责给予不同的审批权利。按照信贷品种风险的高低、授信额度的大小,级别高的审批部门负责额度较大、风险较大的项目;级别低的审批部门负责额度小、风险小的项目。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低级别审批部门的审批压力,而是审慎经营的一种表现。

  7.3.3 强化贷前调查

  信贷业务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贷前调查,是防控客户风险的基础性环节。该环节的落实将极大的影响后面环节的执行。研究表明,大部分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就是由于贷前调查不到位。贷前调查不仅包括资料的审查还包括企业的实地调查与现场走访。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集资料。主要是收集客户申请表、签字样本、法人代表证明;股东决议、公司章程;相关部门的登记证件;企业经营资料及报表。如果是固定资产贷款,还需收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对于抵押或保证业务的,还需要收集抵押物权属证明或担保机构担保意向书。对于这些资料要考査其“齐全性、合规性、真实性”。

  第二,现场调查。银行客户经理要到客户经营所在地现在走访与调査。主要考查企业主的个人学历、从业经历;道德品质等。同时要看企业是否正常运转,技术水平如何,员工评价如何。还要看企业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行业状况是否乐观等。必要时候要进行录音和录像。

  第三,信用审查。要对企业主及企业本身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要通过多方了解,掌握非银行信用,所谓非银行信用就是除了信贷业务以外的信用,如平时为人是否重承诺,在与上下游交易对手的合作中是否经常违约等。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客户的银行信用。考量客户在以往的银行信贷中有没有不良记录,偿还银行贷款有没有异常情况。对那些人民银行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在后续审批时必须慎重。

  基于以上几点,银行客户经理通过对企业的信贷需求、经营状况、担保措施、资金流量等方面的认真调研,应该形成详细真实的贷前调查报告,提交给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并作为贷款审批的依据。

  7.3.4 强化贷款条件落实

  贷款条件的落实是贷款业务的执行环节,其落实与否,关系到担保措施是否到位,风险是否能够覆盖。这个环节,一般要审查在客户申请贷款的时候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了我行要求的水平、抵押物是否办理完毕、企业法人代表是否真实签字、合同是否合法签订等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银行客户经理会在上级的业绩压力之下而疏忽这一环节的执行。0. 9X0. 9X0. 9X0. 9X0. 9=0. 59。这说明每一个环节如果不能100%落实到位,经过几个环节,就会出现不合格的局面。当前贷前条件落实的审查人员与负责客户营销的银行客户经理的分离就是要保证每个环节的100%落实。

  这一环节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对此,有必要加强员工的约束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他们对自己份内的工作认真研究,找出风险点,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要充分降低因为员工由于对政策、法律法规而形成的操作风险。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和制度,对各种条线、岗位的员工以及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方面的培训。是它们充分掌握识别、分析、计量和控制风险的基本方法。通过提高其业务能力、道德品质、风险意识,从而增强对风险控制手段的应用能力,增强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关风险的问责机制。这样能够提高违规成本,便于对风险责任进行追究,警示全行人员。同时按照银行内外部的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违法乱纪人员。对于各级银行领导由于实职造成的恶劣行为,不可纵容。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各级别或部门人员对风险的重视度。

  7.3.5 强化贷款资金用途监管

  贷款用途的监管是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银行对信贷业务的审批是以资金用途为前提的。贷款资金的违规(违反银行的审批规定)使用势必会偏离银行对企业经营的预期,发生风险。有些违规使用是不合法和危险的,必须给予制止。

  违规使用的形式有:一是直接改变用途。比如讲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如此导致了企业资产流动性较低,容易导致资金在此短缺;二是间接改变用途。比如将企业现有的资金或民间借款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甚至去购买股票,由此造成日常经营资金短缺而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补充日常流动资金;三是贷款资金发放后不使用,而是存在银行,这不是银行贷款出去的初衷,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形形色色的贷款挪用和不合理的使用必须给力有效有力的监管,尽早的发现风险点。所以,要不断优化与创新监测工具或手段。特别是在贷款发放最初的一个月,要更加重视,因为这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时期,只要认真追踪,就可以有效的掌握资金动向,防控风险。

  7.3.6 强化贷后监测

  1.做实信贷台账,落实信贷档案银行工作特别是信贷业务涉及的流程较长、环节较多、人员较多、数额较大。因此必须建立清晰、便捷的信贷台账,做到每天必看。台账能够帮助信贷经营人员记忆相关信息,方便以后查证。一方面,它应该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特点。对于企业的行业、联系方式、产品、核心人物、规模等要点性信息需要及时更新和保存。另一方面,它应该涵盖银行方面提供的信贷信息,包括借款人名称、贷款期限、贷款金额、担保措施、扣息日期、还本日期等。

  客户的贷款资料也要认真保存。主要包括:企业的基础资料(相关部门的登记证件、报表、合同发票等)和担保物资料。在银行客户经理离职或交接的时候,完备的客户贷款资料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方面日后的审计取证。

  2.做实贷后走访,侦测风险苗头要切实做到每月回访,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在每一次贷后走访之后做好记录,严格执行信贷检查记录报告制度。对于客户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记录,以便客户动态掌握贷款资金的流向。

  具体的讲,客户经理在到客户实地检查应该撰写专门的客户报告。这个报告中应该包括的内容有:一是客户的名称、相应监测人员等;二是贷后检查的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用途、客户咨信情况、客户还款记录、客户经营管理、担保人经营情况、担保物有无变化;客户所处行业形势、国际及社会经济形势;三是对客户的偿债能力的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报告。

  7.3.7 把握预瞀因素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要注意财务以及非财务风险因素的预警作用。

  在财务因素方面,要综合财务三张报表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佐证。摒弃财务报表中粉饰成分,把握企业最真实最重点的财务信息。一是看总体,也就是把握客户的经营规模,主要是总资产和销售收入以及一些比较大的科目。二是看结构,主要是把握每个大科目里面各个科目的占比和内容,对其不合理的异常现象提出质疑,同时要求企业加以说明。三是看衔接,注意横向把握报表之间的关系。针对那些不符合逻辑的财务报表,客户经理要注意查明实际原因,及时想银行有关部门反映。

  商业银行在财务因素之外,更应当关注非财务因素的预警作用。主要有企业所处的行业周期、经营特点、企业高管人员素质;还应当关注一些天灾人祸等自然因素。要注意通过关注那些无法反映到材料中的信息。银行在风险管理的时候,要仔细鉴定担保物的权属、性质、价值等。对于那些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保证人或者有瑕疵的抵押物要果断的舍弃。这样才能够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7.4 从业人员层面,提升素质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含量,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无论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还是操作风险的产生或防控,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因为风险管理终归要落实到人。那么在这里,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就尤为重要了。

  7.4.1 提升信贷业务员及风险管理者素质

  信贷业务人员是接触风险的第一人,是信贷业务的一线员工。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信贷业务是否顺畅,风险有没有侦测到,风险管理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

  具体的来讲:

  1.要提高业务专业水平银行客户经理应该具备有扎实的财务学、金融学、经济学基础,并且能够对通过客户的报表或资料看出端倪。同时具有专业的从业经验。这种专业水平来自于客户经理长期的从业实践;这种专业水平需要准确的把握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有效执行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制度。

  2.要提高道德素质银行应该充分关注和提高公司信贷员工的道德品德。这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比一般银行员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一些利益诱惑。他们为了更大的私利极容易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比如帮助借款企业做假报表、传统客户骗贷、收取贿赂等。这将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银行的信贷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警戒线,提升道德品质。

  7.4.2 提升信贷业务员及风险管理者素质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控制银行风险,保证信贷资产安全。他们时刻面临着银行的信贷资金无法回收、贷款企业无力还款等风险。假如此时他们没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及英国拉夫堡大学其风险防范观念,那么银行的资金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因此,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比一般信贷业务员更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强的职业操守。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提高风险敏感度。一是要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能有正确的认识判断,从而能准确计算或预估到实际中的风险,进而拿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二是要对具体信贷风险具备职业敏感性。在与客户调查沟通中,在贷款审批时,在贷款投放后,能够预见风险源头。根据风险的预测,事先采取预防或者担保措施,以此抵御可能的风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