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劳动关系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02 共394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劳动关系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劳动关系的内涵

  常凯在《劳动关系研究》一书中指出:“通常劳动关系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和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可以说,劳动关系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个人以及工会团体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由双方的利益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合作与冲突、力量与权力的关系总和,劳动关系受制于某个国家中的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影响1。”而因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的不同,所以各国对劳动关系的称呼也不同。例如,在一部分国家中劳动关系被称为雇佣关系、劳资关系等,而在另一部分国家则被称为产业关系或劳工关系等。以下是对于劳动关系的几种权威界定:

  (1)马克思将劳动关系定义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所有者通过雇佣工人来进行生产劳动,并且以占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2)西方学者对于劳动关系的探究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劳动关系认为劳资冲突仅仅是阶级冲突的一种,并且将其定位于当代资本主义综合分析之上。而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工作劳动过程中的行为与互动,它所研究的是个体、群体、组织和机构等是如何规范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

  (3)现代劳动经济学者将劳动关系定义为委托人(雇主)与代理人(雇员)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代理人通过帮助委托人实现其目标来获得相应的工资与福利,而委托人则获取剩余利润以及其他相关利益。

  2.2 劳动关系的性质

  第一,雇佣者和劳动者在权利与义务上的地位平等性。不论是雇佣者还是劳动者个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种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同时也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双方必须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并以此建立劳动关系;同样也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第二,雇佣者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雇佣过程中的不对等性。尽管雇佣者和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失业必然存在,失业的劳动者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所以为了在竞争中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大多数劳动者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则处于弱势地位,在雇佣过程中双方进行选择时,劳动者明显没有优势。

  第三,劳动关系具有经济性,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体现在劳动过程中,雇佣者与劳动者双方的关系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并且这种利益关系也是劳动关系冲突的最主要原因。因为,雇佣者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而劳动者则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取满足个人生活所需的劳动报酬,所以劳动关系双方合作与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对经济利益追求的差异。

  第四,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社会中存在的个体,所以双方之间建立的关系即劳动关系理应属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如果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调解,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劳动者来说,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处理得是否恰当,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劳动薪酬、工作的稳定性和权益的完整性,而这些都对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职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对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对用人单位利润目标能否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若不能有效处理好劳动关系,那么用人单位将要蒙受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3 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以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为依据,劳动关系可以分成利益冲突型、利益一致型和利益互异协调型。以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分为均衡型、不均衡型和政府主导型1。

  (1)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劳动关系,它强调并注重劳资关系双方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有着对立十分明显的阶级分立与劳资阵营,劳资双方都十分重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矛盾与冲突非常突出,劳资关系在冲突、斗争和妥协中维持与发展。在该类型劳动关系的劳动过程中,改善管理、提高工资福利等手段都只能起到表面的作用,并不会为改善劳资关系带来任何实质变化。

  (2)利益一致型劳动关系。该类型的劳动关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并且双方都依靠这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可以相互合作与信任,避免冲突和摩擦,该种关系认为双方利益完全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利益调和机制达到一致。

  (3)利益互异协调型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是在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近代劳动立法中的契约精神为依据而构建的。它强调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劳动者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雇佣者在各自利益互异的情况下,双方通过承认对方的利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作,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双方利益。所以利益互异协调型劳动关系认为双方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以及谈判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共同利益。

  (4)均衡型劳动关系。均衡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较小并且能够相互制衡。这种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在于劳动者和工会不仅能了解到企业的内部信息,并且也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协商与制定。

  (5)不均衡型劳动关系。不均衡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很大,劳动关系双方中强势的一方主导劳动关系的发展。

  (6)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是指政府是控制劳动关系的主要力量,并且决定着劳动关系的具体事务。

  2.4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它受到社会中的产权关系、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当前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1。

  2.4.1 产权关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是一种行为权,是对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委托之物享有占有、使用、处分与收益的行为权的总和。当企业雇佣劳动者之后,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产权让渡给了企业。所以不同的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劳动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私有产权中,通过在劳动力市场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建立起来的劳资关系,是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双方在自主基础上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建立的。由于私有产权中存在劳资关系双方地位不平衡的状态,资本所有者的强势地位使得劳动关系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并且也加大了协调解决的难度。

  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劳动关系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和。因为在产权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调整财产所有形式,以致出现了所谓的资本社会化趋势。例如,部分西方国家幵始实行“雇员持股计划”,这个计划转变了雇员纯粹的劳动者身份,使其具有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动关系冲突。因此,资本社会化是西方国家缓解劳动关系冲突的最主要的途径。

  2.4.2 企业外部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影响劳动关系的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结构、所有制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社会经济体制通过影响生产、分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来进一步影响劳动关系,所以是决定劳动关系的直接因素。另外,社会经济环境还可以使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转变。通常在繁荣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使得雇员的力量有所加强;而当社会经济环境处于萧条时期,便会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削弱企业雇员的力量。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它在调节企业劳动关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社会文化环境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可以分为“显性调节”和“隐性调节”。前者是指通过预先制订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时,则以此为标准,从制度层面来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善。这也是调节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但是因为制度法规总会有些许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大多数时候其调节形式太过于刚性且成本较高,所以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另生新的矛盾冲突,因而需要“隐性调节”的辅助。因为隐性调节能从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上对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起到规范作用,使其能认可并自觉遵守双方约定的规章制度,而且双方一旦出现分歧,也易于进行沟通和理解,从而能尽快修复收到破坏的劳动关系。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与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与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与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是否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2.4.3 企业内部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从西方劳动关系学者研究的成果来看,影响劳动关系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雇员和工会;二是雇主和雇主组织;三是政府。从雇员和工会来看,雇员个体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雇员主要是通过其工会组织来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而工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控制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状况;二是组织工人们进行罢工,而这也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雇主和雇主组织来看,他们则主要是通过运用自有资本来控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以此达到控制雇员和工会的目的。从政府来看,作为劳动关系的协调者,政府主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干预和促进劳动关系的改善和协调发展。因此,现代社会中政府也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2.4.4 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其主要特征为金融、资本、技术、信息、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和流动。正是这种不断推进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传统的劳动关系格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是因为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为资本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其主动性及其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外流使得资本输出国的就业减少、工资降低,而对于资本流入国来说,廉价的劳动力会使资本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会更加尖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劳动关系管理论文
返回: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