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从服装史和服装美学角度分析张大千笔下的杨妃图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4-02 共2855字

论文摘要

  张大千爱美人,笔下美人如云,所画仕女画在人物画中占很大比重,尤以他中年最为突出。他一生中仕女画的发展与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920到1940年间,从日本留学归来,受到日本美人画的影响,作品带有一丝日本风格;同时不断研习清代画家的作品,之后又上探明、元诸家。此期间大千先生试图在众多画风中寻找自己的风格,衣纹线条简洁流畅,敷色清丽,面部轮廓线条分明。第二阶段是1941年大千先生去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以及其后的几年。期间面壁两年七个月,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历代壁画作品,经过敦煌洗礼,张大千的画风也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第三阶段就是大千仕女画的成熟时期,一般是认为1945年以后。此时敦煌唐风与清明风格已融会贯通,呈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清逸婉约,灵秀卓绝又不乏高华俊逸的独特的大千风格。本文所选的杨妃图是大千先生在1945年到1950年间创作的作品。是大千先生仕女画的上乘之作。本文共选大千先生杨妃图3幅,其中包括《杨妃调鹦图》、《贵妃醉酒图》和《杨妃上马图》,有粉本也有工笔画,对画中女性的装扮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

  1、杨妃图的创作背景

  张大千所做的两幅《杨妃调鹦图》画作及粉本,无论衣纹、笔触、人物姿态、画面结构都完全相同,唯独年代不一,分别是1945年和1948年。此刻大千先生已经进行了画风的大改变,尤其是人物线条一改明清人物画的特色,加入唐风。1945年大千先生就画成粉本,后创作出第一幅《杨妃调鹦图》;1948年与家人嬉戏游玩之际,又拿出粉本重复画了一幅《杨妃调鹦图》。据说《杨妃调鹦图》是大千从古书中看到一段描写一只白鹦鹉正好跳到杨贵妃的肩膀上,惊吓了杨贵妃所得来的作画灵感。画中人肩膀右高左低,双手掩面,眉毛稍内蹙,是抓住杨贵妃瞬间被吓而有些紧张闪躲、不知所措的模样。1950年购得钱选的《杨妃上马图》,兴起豪兴,采用册页的方式临摹了这幅着名卷轴画的精华部分,并与其它临写的古画主题,组成《拟古册页》共十幅。同年,绘得《贵妃醉酒图》粉本。足可见得大千先生对于中国古代的着名女性--杨贵妃的喜爱。

  2、杨妃图中女性装扮特点

  (1)杨妃的装扮特点

  除临写的《杨妃上马图》外,《杨妃调鹦图》和《贵妃醉酒图》在装扮上有很强的共性,在服饰上杨妃上衣着右衽小袖短襦,内有诃子,腰间束宽腰封由丝帛捆系,肩披披帛,下穿曳地长裙,腰间垂有璎珞,足蹬高头如意履,摇曳生姿。衣裙领口、袖口多施异色边缘。而《杨妃上马图》杨妃是在上马的瞬间,只有侧脸和上身的侧影,却可明确的看到朱红色小袖上衣和杏色高腰长裙外披着鹅黄披帛。在发型和头饰方面,《杨妃调鹦图》和《贵妃醉酒图》几乎一样,梳高髻,插凤钗,配步摇。《杨妃上马图》中贵妃发外束巾,巾上戴金冠。在面部妆容和配饰上,贵妃都是鹅蛋脸,柳叶细眉,狭长丹凤眼,葱管鼻,樱桃嘴,戴珍珠耳环。

  (2)侍女的装扮特点

  在三幅杨妃主题画中,《杨妃上马图》和《贵妃醉酒图》两幅有侍女或女官,依次来看。《贵妃醉酒图》只是粉本,画中贵妃身材高大丰腴,身边两侍女分别着女装和男装。女装侍女梳双垂髻,穿小袖高腰襦裙,领口施缘;男装侍女与右侧所立的女官都着男装,圆领袍衫,戴软脚幞头,腰系宽腰带,革带。《杨妃上马图》女装侍女由于马的遮挡,只能看见梳高髻,披披帛。男装侍女有两人皆穿左右开衩式的直裾长袍,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

  3、杨妃图与唐代女性装扮的差异

  尽管张大千先生在敦煌临摹了很多唐代壁画,应对唐代女性的服饰装扮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其笔下的杨妃图与唐代女性装扮却也有些不同之处,具体有如下几方面。其一,按照杨贵妃生活的年代是属于盛唐时期,而盛唐时期女子的典型装束是高腰掩乳裙,多为对襟,腰线增高,多为掩住胸部以上,衣袖较之初唐时期更大,裙身更宽,裙长增加至曳地。而在《杨妃调鹦图》和《贵妃醉酒图》中贵妃的服饰也出现在大千先生早期的其他仕女画中,如出现30年代的多幅纨扇仕女图和50年代的蕉荫侍女图中,这实在算不上是唐代女子服装。其二,《贵妃醉酒图》中杨妃胸部曲线明显而丰满,胸腰差明显,这与唐代女性流行丰满也有不同。尽管是开放的唐代,女子服装轻、薄、透、露,却也不曾强调胸腰差,让乳房高耸。纵观大千所绘仕女图,女性胸部丰满夸张,与纤细的腰部形成了明显的曲线。这都于我国古代所追求的含蓄和宽衣博带有很大差别,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和西方审美。其三,杨贵妃所处的盛唐时期流行高墙髻,也成峨髻,是从额头梳起到一定高度后把头发翻向脑后的发型,与峨眉相对应。而《杨妃调鹦图》和《贵妃醉酒图》中发髻虽然也为高髻,是如云曲般飘逸的云髻,而云髻沿袭隋代,是初唐时期流行的发髻,更是明清侍女流行的发型。其四,在面部妆容方面,唐代化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夸张华丽、变化多样,追求新、美、异。尤其是妆靥、花钿、眉饰都是唐代非常有特色的面饰物品,体现了唐代女性对时尚美的追求。设想一下,作为万人瞩目的贵妃,出入各种场合势必鲜艳夺目。而在大千先生的所以杨妃图中,从粉本来看无法判断是贵妃还是侍女是否都处于无妆状态,而《杨妃上马图》出侧面的杨妃和侍女体现出的是纤细和清丽的面妆,与出唐代女妆的浓郁华丽有较大差异。

  4、差异原因分析

  张大千笔下仕女可谓清丽秀雅、别有风姿。而与唐代女性装扮出现较大的差异,试分析两个原因。一是,大千先生眼中的美人标准非常苛刻,不仅要脸孔长得美,而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大千先生的侍女画在画杨妃图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千风格,单从杨妃图中可看出,大千笔下的杨妃基本脱离了唐代服饰形制,而采用明清世俗侍女服制--交领右衽,纤腰长裙。与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上的唐代供养人典型唐代女装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大千先生并不是不知或者不明确唐代女装的特点,只是由于喜好纤细窈窕的身姿,而唐代女装不收腰,宽衣大袖,将女性曲线隐藏在衣料之下,这与大千先生对女性的美人标准相悖。因此舍弃了唐代女装的服装形式,采用能够体现女性身姿的明清汉族女子的服装特点并加以现代性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女性区别与男性的曲线。再有大千先生的美人以手取胜,不但能细腻传神地描摹表现真人之手的具象,而且手部的丰腴和健康,可以明显地看出受敦煌佛教壁画的影响。他曾在1951年时得意地对人讲:“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么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两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可见,大千先生舍弃代表唐代的服饰,而采用手的姿态来明确朝代,这也是大千独特风格的表现。

  5、结语

  尽管张大千的杨妃图与唐代女性装扮有一些差异,但丝毫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反而能体现出大千先生独特的审美。大千先生生活在激荡的现代性变革时代,面临着中西文化和新旧价值的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他思想解放,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独立的艺术个性昭然,也凸显了大千先生充满现代性的审美观念。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