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中国冰雪山水画中的特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1794字

  黑龙江位于高寒地带,一年四季大多数时间处于冰天雪地的状态,诸多文学艺术作品有着厚重的冰雪情怀。作为冰雪山水的开创者,冰雪山水的开宗立派人物画家于志学,将中国画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相融合,突出民族文化的传统性、自律性与纯真性,使之成冰雪山水画的价值核心,开创了新的艺术特色。

  一、冰雪山水画具有浓郁的地域性

  冰雪山水画大多是表现故乡冰雪情境中的林海雪原。

  为表现理想化的美丽,画家选择了真实自然的冰雪树木,题材平常,却显示出创造性的艺术处理,把美丽的意想透彻地转换为充满韵致的绘画语言或绘画形态。画家们笔力活灵,冷中见暖,生机盎然,艺术化了冰的立体光感,晶莹剔透,美妙绝伦,好似明珠璀灿,晶莹欲滴。而银白世界,雪花飘飞,动感强烈,白山黑水,秀丽苍茫,意境深远,瑰丽壮观,使人顿悟冰雪之神韵。

  冰雪山水画派虽然表现的是北方固有的冰雪题材,但是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东北特殊的气候与自然条件使长年生活在北方的画家深深感悟到,北方人和冰雪大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地融洽为一体“冷”与“寒”、“白”与“黑”相互转化形成了和谐之美。“冷”具有净化心灵、储存生命、凝固喧嚣、精神升华的巨大作用。以“冷逸”为冰雪美学核心的冰雪山水画,是通过新的东方审美理念表现的对传统绘画新的认知和升华,是对寒带文化深层次的审美取向的高扬和开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有着可以继续拓展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二、冰雪山水画具有传统的写实性

  传统山水画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无论是雪江、雪渍的画境,还是雪山、雪村的描绘,都营造了效果视觉图式的“实白虚黑”的雪景,虽然具有崇峻的气势,但却缺少壮阔、荒远、严冷的感受,只表现“雪”,没有表现“冰”.中国传统雪景绘画中的“雪”,是通过“留白法”和传统画山石的“山石法”来间接表现的,缺少“冰”的质感和“冰”的样态。

  黑龙江冰雪山水画则利用中国传统绘画中“黑白相生”、“执黑守白”、“计黑当白”的道理,在冰雪晶莹、白山黑水的东北山林中捕捉到了“黑”与“白”对立统一的美。这种壮阔雄浑之美,体现在独辟蹊径的“冰雪山水”画上,便是以白为主,以墨为辅,“白实而墨虚”的奇险之境。

  冰雪山水主要使用的“泼白法”、“雪皴法”及“滴白法”、“重叠法”、“排笔法”等技法,将其冰雪山水中的“白”推向极致。他认为墨韵是中国画黑的体系的审美主体,白光是中国画体系的审美内在,素墨可以“韵濡乾坤”,光能“光开万物”.墨韵的用笔和用墨构成了中国画第一、第二审美内涵,光则构成了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于是冰雪山水在“光”的建立上,是中国画在笔与墨基础上的一个崭新的审美形式。冰雪山水画的山水体系中的光,为一条亮晶晶的白线,此中的光并没有光源,是一种抽象之光。在中国画中,黄宾虹表现多光源的散光有种意象之美,李可染则表现了有光源的写实之具象光,冰雪山水画则将抽象之光作为完成自己中国画光的构建的基本样态。

  三、冰雪山水画具有丰富的融合性

  冰雪山水画派的后起之秀多数学习过西方的绘画艺术,具有较为成熟的油画、水粉画的艺术技巧。他们虚心拜于志学为师,系统学习冰雪山水画的滴白法、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排笔法等技法,接受于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启迪。漫长的学习探索中,画家们以其深厚的内心底蕴和广博的中国画功力,倾心咏颂多娇的北国山水,以其奇异清新独特的冰雪山水画表现技法,渲染了北国冬季冰雪中的山林景物,银色世界的灵韵,纯洁而透明,温柔而壮丽,意念无穷,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崭新风格。在冰雪山水画创作中不断寻求精湛的冰雪语言,有着突飞猛进的起色。他们善于表现冰雪世界的白桦林,清晰地了解白桦林的一切,如同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希什金对俄罗斯原始大森林了如指掌一样。画中白桦林以冰雪画技法吸收形、色因素的任意发挥,高于自然和生活,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结论

  冰雪山水画是传统雪景画样式的发展与创新,不仅仅探索、总结了地貌特征和物象结构,也提炼突出了适合中国画笔墨表现规律的结构符号的新语言,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结晶。历经几十年,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冰雪山水画派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提升冰雪美学的文化内涵,不断参与和举办各类展会和笔会,扩大了冰雪画派的影响面和传播面。冰雪画派成员已从黑龙江播散到东北和中国,正以前进的步伐挺进在国内画派的行列之中。在这种风格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冰雪山水独有的艺术特色。
  
  [参 考 文 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20 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2]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