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风水文化中的审美特点探究
【绪论】园林设计中是风水审美研究绪论
【第一章】风水的文化发展及价值
【第二章】风水中体现的中国美学特点
【3.1 3.2】风水美学对古典园林建筑的影响
【3.3】佛教建筑与风水美学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美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风水概述
风水学说从古代发展直至今天,古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根据环境和地质情况,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对选址造房的实践操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风水学是地理学和天文学相结合的学问,里面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对山川、地质、平原、沙漠、天气、气候等。这门学说传播到民间,许多有智慧的学者提出关于这门学说的相关理论,其目的是让这门神秘的学说更加完善。
风水学经过数年的历史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许多流派分支,各流派的伦理道德观念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关照,在实际生活中有效的得以贯彻,并切实的使世俗观念和现实生活的众多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古代时期,虽然人们对于有关大自然的知识了解甚少,产生了关于民间巫术迷信的东西,但是它的本质上是好的,这门学说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天文知识,并提出了如何应对选择的地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以及建造措施,目的是为了寻找更适人居住的地方,适宜人们繁衍后代的吉祥地,达到适合长期生活的良好环境。
1.1 风水的起源
从人类活动开始就产生了风水学说,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荒郊野外穴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彼此之间争夺食物,通过争斗的形式进而产生了部落,部落圣人通过观天象考察土质,掌握了一些自然运行规律。我们古代将风水理论称之为风水堪舆学,从大量的考古文献研究发掘来看,早在五千年前,“占卜”技术就在商周朝时期逐步发展繁荣起来的。
在上古时代,先人利用乌龟壳上的纹理来观察,这种做法同现代抽签的方式差不多,把一根竹签随意从竹筒中挑出来,将它随意与任意一支竹签组合,每个组合都不同,都有特定的解释,人们选择这种方法推测出人与环境发展是否适合人居住,这就是世人所谓的占卜术。最早提出风水这门学说是周朝时期《周易》这本书, 这种说法在书中有记载。 第一,商周朝时代,占卜技术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环境地理、气候、地形方面,比如古书上明确记载了一个关于周代洛邑城池的建设,在城池的选址之前进行了卜卦。
第二,到汉朝时期,卜卦已然形成了独特且特有的学科系统了,它的出现在同现代风水学理论有很多相同相近的地方,独特特有的文化传播到了东汉时期,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神秘的风水理论。第三,有关周易中八卦学问的逐步在民间发展,在学说中有关“万物阴阳”和“五行相克”的研究说法,让风水学的发展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和系统。
风水学说中讲到的理论内涵,它蕴含了古代人对周边环境选择了最佳居住点,适合人们长久生存的地方,而这种实践经验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周边评价的标准指的是空气、风向、当下的地势走向、山脉、常年气候的变化、生态资源等等。
东晋时期《葬经》,是由一位名叫郭璞风水专家所着,这本书首次明确了关于风水的正确含义,将空气、水体和大地三者融为一体。风水学说对古人对埋葬死者提出了方法,文中讲的是人们埋葬死者,借助大地的生气,空气遇到风及时散去,遇到河流或雨水会停止,因此叫做风水,书中记载了有关环境中的“阳光、风、大气、水体和山体”这几个大自然的物体结合在一起,有着复杂而深奥联系。
空气、水体、大地这三个大自然元素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水形成水蒸气可以产生空气,山体的高低起伏走向,影响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的走向通过山体就会形成风。这三个大自然的要素要在阳光下才能让足够的物种生长。
1.2 风水的文化及发展
1.2.1 风水对各个时期的影响
风水是人类选择理想的环境进行居住的本能体现。判断是否是理想的居住地的标准是: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栖息地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和快速有效的繁衍和养育着后代。
随着不连续性的选择、建造和迁徙的过程,人类把一些特别的景观特征和意识相互联系在一起,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种关于风水的观念,因此风水学便开始了。在人类社会日益发展中,风水理论也日益清晰,通过对大自然的考察和了解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在不破坏大自然的前提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大量的考古文献记载,风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和理论体系。通过翻阅文献资料,查询相关知识,了解风水这门学说的发展:
先秦是风水思想的萌芽时期,通过居住的形式可以看出,从穴居逐步发展成为地面建筑的形式将风水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影响人们如何选择环境,比如水资源、山地、河流交汇处和周边可利用的资源等等。这部学说最初步的形成在秦汉魏晋时期,那个时期的学者思维活跃,对这门学说有着不同见解,提出了风水延续下的相关理论,比如阴阳、五行、八卦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对风水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打下理论基础。
学者们创作出不少关于风水理论的着作,如郭璞以及他所着作的《葬书》、管辂及他的着作《管氏地理指蒙》等。风水学说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在唐宋,有关风水典籍数量增多,学者们的思想交流,不断的深入研究,将风水理论推向一个高潮,且不断发展传播至民间。
这门神秘的学说传到清朝时期,对它研究的有智学者越来越多,对这部学说更加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环境,反复操作实践。明清时期两代皇帝推崇风水理论,园林的建造,皇家宫殿,都非常注重选址与布局,使得风水实践运用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门学说渐渐散布在民间各个角落,人们对于这门学说的好奇心,越来越多人愿意深入研究,民间将这门学说融合在民俗中,让这门学说更加深入人们生活中。西方文化的进入,这门神秘的学说受到影响。
综述所述,风水理论是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是从零开始的过程,从环境的选择、不断的经验积累,直到成熟。
1.2.2 风水的两大流派唐宋时期对风水知识深入研究,将风水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是风水历史上的主要流派。
(1)理气派
用罗盘和运用易经的方法来测量观察风水,这种方法叫做理气派。这门学说结合了天文学,把天空中的星相与风水学说结合,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学说。
理气派起源比较悠久,其中理论十分复杂,天文学说的加入使得这门学说具有神秘色彩,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紫白飞星派、星宿派等是理气派的派别,这几个派别把理气派解释的更加细致,具有灵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这五个派别的理论比较复杂,每个派别都有针对具体实际的分析。
这些派别将天文的知识同选址相结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有不一样的理论依据。
有的根据山脉的走势和流水的形态来辨别这个区域的好与坏;有的运用罗盘,根据地表磁场,感受人适不适合在这里安家落户;有的通过天文形象来推理在近期天气对这片区域的影响。
理气派和形势派的结合,为风水学说的构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同为风水学的分支,它们的理论也并非南辕北辙,而是彼此渗透。互相融合的。很多风水师在进行勘察预测时,往往将这两种派别包含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2) 形势派
风水中的形势派的方法用在观察山势走向和水流的情况为主,根据地表地质的情况来分析这片区域的好坏吉凶,可以说这门派别具有地理学的色彩。唐朝时期的文化家思想家都形势派这一派别进行深入研究,将形势派这个派系总结的更具体更完善。文人学者把这门派别分延出三个小门派,其中有峦头、形象和形法。
这三个小的派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1、峦头派。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山丘;山,是指远处的山峰,观察山脉的高低起伏和走势,勘察山中的地质。
2、形象派。这个派别将大自然中最天然的形象,用想象力的方法比喻动物或者图形,比如山峰最高处的圆形石头好比在山群中一轮“太阳”;俯视看山川河流,弯曲急速好比一条巨龙在山群中游走;山崖突出的岩石如拱形一般,好比像大象的鼻子等等。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最天然的美景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形法派。形法指将所有大自然元素融合一体,是否顺应大自然合理安排。
“形势派”主要突出于用于勘测地质选地,看地形而选择,观察周边环境,山脉的走向,寻找和追求更美的意境。这门学说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于地质中产生的元素特别重视。尽可能将住所安置在依山傍水的优质环境中。形势派重在看形象,依靠山体,很多风水大师都看重山势形象和峦头,在山势峻岭的地方建造寺庙或住所。
风水学说中的主要派别形势派和理气派,这两者相互吸收彼此精华,将两者关系紧密融合,在学习一门派别的同时也要学习另一种派别,精通理气这个派别,也要吸收形式这门派别的精华。风水学说发展到今天,不断完善的同时,这门学说会分支出很多派别,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取其中精华。
1.2.3 风水史上名人名着
东晋时期有一名着名的文人学者、诗人,他叫郭璞1(公元 276-324),字景纯,它的《葬书》
2,被各朝各代奉为“堪舆祖师”,全文不到两千字,但是呢,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系统地阐述了风水理论:
1.乘生气说
气是看不见摸不到而能感受到的元素,这种说法是《葬书》一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开篇明义:“葬者,藏也,乘生气”也,气说,是非常抽象的说法,我们看不见它,但它却无处不在,有生气的地方就有生物生长的地方。历代很多学者对气说有着理论论述。实际上就是感受环境的气场是否符合人的体质,穴场的选定才是至关重要。
2.气运说
《葬书》一书曾指出,大自然中的空气在天和地之间,雨和水交互运行,两者通过空气变为水蒸气,落在大地中转化为生气。大自然是一个整体,所有大自然的生物或物种都是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很大的自然界的生物链。
3.气感说
《葬书》书中讲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指出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如果父母死后遗体能够得到生气,对后代来说是造福子孙,兴旺发达,而后代子孙的气来源于父母。勘察地址地表中,有土的地方就有气的存在,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得于气,人离开这个世界归于气,死去的人是乘着气而离开。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都带着“气”,这种气可以称为气场,每个人身上具有不同的气场,亲人之间父母子孙本同一气,互相感应,亲人离开埋葬在土中,身上带的“气”会存在,而这中“气”与亲人相互感应。
4.风水说
《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之法则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就是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为最佳。其次就是藏风。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生命,有水的地方可以孕育生命让生命延续。因为水是万物生长的源泉,有水环绕的地方会更加兴旺,没有水则表明缺少生长的灵性。“藏风次之”,是指生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风,周边没有山或植被就表示这个地方不藏风,使得这片土地无法聚集生气。
5.形势说
风水的形势说是从人们心理感觉来分析的,人们在看到一座建筑,站在近的位置可以看到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所用的材质是否有质感、用的颜色等种种细节,站在远处看,建筑物变小甚至很难去分析它的材质与质地。站在不同角度观看的事物会不一样,站的远,事物就变得小,站的近,事物就会随着视线变大。人们所看到的建筑是静止的,不同之处在于观看者距离建筑物的远近程度而定。在古代建筑中,古人十分注重尺寸适宜,建筑物的尺寸大小高低宽窄是否适合人居住使用,风水建筑中的形势说具有空间性,对10于设计和建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
6.气情说
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觉到的,虽然人们看不到气,但是气却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散发在每个角落,直观的来讲身体感应会告诉我们环境中的气。风水理论是建立在气理之上的,认为天地之间的所有物种都是靠气来组成,不同的空间,气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人们对所感受到的“气”去表达,或者用其他方式表现对气的感受,这些行为称为“气情”.
7.形势说
《葬经》曰:“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为全气”.势是远景,形是近观。
这里指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群的走向带来的气势,形是指的每座山的山头。用视觉观察山势情况,用形势法的原理量化了视觉上远近的尺度。
1.2.4 风水对外的传播
早在 7 世纪到 16 世纪的这个时间段,风水学说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在西方国家流传。后期,随着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风水文化不仅受到学者推崇,还流传至民间,将风水学说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西方学者对中国风水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风水在西方国家研究进程可以从两个时间来分析:
第一:传教士发展阶段中国风水文化对外的传播。
早在 16 世纪,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入侵,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认为中国风水具有迷信色彩的观点,称为“异域落后的迷信”.西方着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着作了一本《利玛窦中国札记》文中主要站在宗教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风水,称中国风水是“瞎子领瞎子”,并非从五行体系和阴阳的角度去研究风水。西方学者对中国风水进行了点评,这本书对中国风水进行了中肯的评价,第一是,风水这门学说蕴含着宗教意义,第二点,这门学说具有科学性,风水学则是现代的物理科学,是对神奇大自然的一种粗浅猜测。 对于这门学说是否具有科学性,学者们开始展开了辩论。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与文明》这本书,通过对中国风水学细节上仔细考察和专研,作出了对风水审美文化特征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旧框架。
第二:近现代阶段中国风水文化对外的传播。
人类的生活长久生存离不开环境,人在大自然生存就要顺应环境,在不破坏大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造房屋建筑,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与环境的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对于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改造,学者们中国的风水文化开始研究。对我国运用风水知识建造的园林、景观、建筑等进行研究。人们建造的建筑物与风水彼此相通有彼此相同。人们要顺应大自然以及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伴随着风水的发展,对“风水热”的痴迷程度高涨,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达官贵族,明星等都请风水师看风水。
1.3 用科学的态度研究中国风水文化
中国风水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杂糅有一些趋吉避凶、祸福荫应的巫术成分,风水在当代,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到了近代社会,人们对风水这门学说持有迷信的观点。这门学说讲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具有科学性,风水有着积极的文化和科学意义,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客观的角度、正确地看待。
1.3.1 风水是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风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可以看出,风水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阔,比如说,人们修建房屋,对房屋的选址,园林景物的构建,宅院的布局,以及住房里家具的摆放等,都讲究风水。风水文化已经深入社会文化的深处,风水中讲究的吉凶宜忌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风水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出,风水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人们日常所居会用到的知识。所涉及到的物质生活或者精神生活,无一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于选择住所位置尤其慎重。风水理论知识中对于住所的选择,住宅的布局,周边环境的美化,拥有好的居住点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
其次,风水文化的价值从居住选址上表现出来,他是从古至今,古人在选址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检验得出来的文化体系。古人对住宅的选址非常看重,认为住宅关乎整个家族的兴衰,与居住者有关,对住宅主人日常起居有重要的关系。住宅不仅提供居住,更是给人带来温暖。风水文化将人与天地集合在一起,将人与大环境和谐有序的生存下来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所以,风水流传至今一直保留特有的文化特色。所以,这门学说的文化价值功能就可以从这里看出来。
风水这门文化艺术,在民间不断流传传承。风水文化从古至今走的每一步,他的文化理论在民间社会广泛蔓延。风水文化里面讲有关阴阳住所的凶吉福祸,民间的丧葬、婚嫁等,需要风水师傅的建议和安排。不同于学院式的雅文化,没有深刻精致的理论体系,没有宏篇大论、大块文章,不管社会上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它始终和百姓息息相关,在民间社会的生活土壤,传承、传播和演变。
1.3.2 风水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
古人在在选择适宜居住的地点,根据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宜人长久居住的的地点。
通过实践一次一次不断的积累经验得出如何顺应自然生存的结论。他的目的是为了要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所选的建造地点长久安居。根据环境会选择四周有山,有水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并无道理。
从自然生态学角度分析,在有山围绕的地方居住,山体的走势可以阻挡风,居住的地方有水就可以生存。到了夏季风刮过流水会有凉凉的风刮过来,有利于人们解暑,有水的地方方便交通,有利于人们种植生产;朝向阳光的地方,适宜植物生长,人们得到阳光的照射可以补充钙质,在山上建造的房屋不仅有广阔的视角,也不会被自然洪水冲毁,住宅周边有树林有流水可以有效的调节气候。
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地球通过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质结构、地球的运转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峡谷、火山等等,同时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有益于人生长的矿物质,它们挥发在空气间,这些矿物质被人体吸收对人们生长健康有很大影响。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环境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风水中的“四象”格局所形成的空间,向心的倾向,使人感到有生气。人们学习风水文化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要求,结合地质的不同得出这块地能不能建造房屋,能不能建造建筑物,在建造中要与环境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和谐美,动与静的对比,虚实的结合,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从现代人体信息学角度来看,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好的环境可给人舒适舒心的安全感,好的环境场所直接影响人的生长。好的居住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而不好的环境对人们来讲是不利于生存了,不仅会给人带来疾病,也会带来自然灾害,环境的选择是建筑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1.4 中国风水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风水文化从人与环境的问题出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1.4.1 实用价值
人们在建造建筑与房屋时,要顺应自然环境,根据地质的不同来选择更适宜建造的地点,指的是人类和大自然互相联系。解决选址这一问题就要用到中国风水理论,在这门理论中,古人通过运用风水理论不断实践得出如何选址的方法,给现代人提供了帮助。
通过合理运用风水学说,将其引用至建筑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的取用,自然资源的使用要做到用之有度,在建造建筑时,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合理进行改造。
现代城市规划布局中,风水文化起到了有很大作用。有块状、网状、连片放射、连片布状、组团状,是现代城市规划布局成多种形态。放射状布局和卫星状布局明显地体现了用地选择,按照规划合理用地的思想。同时,像蜘蛛网的布局形态,把城市居民的污浊空气和干扰得到合理解除。
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风水学说中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们如何选择合理的居住点是一门学问。
建造园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不破坏环境为原则,顺应自然,达到一种和谐美,因地制宜,种植植被,植物的生长对空气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造园林时,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运用在规划中,使建造的园林更具有中国特色。
1.4.2 文化价值
风水文化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包含着地理、建筑、景观、心理、美学等理论,这门综合性知识体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价值。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有文明,风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广为流传,历久至今长盛而不衰。关于风水的着作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对风水的崇拜,有的运用诗歌,有的表现在绘画中,有的则表现在建筑中。风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具有极强的延续力、传播力和生命力,是一份极其丰富的宝贵的民族遗产、文化遗产。
古人从早期相地选地寻找适宜居住的地方,通过不断实践不断研究,将风水知识运用在建造中,合理的建造适宜人居住的环境。人们将风水文化运用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古人建造的建筑物流传至今,值得现代人不断深入研究。古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将风水理论更加完善,风水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给人类生存提供了有效的学说,对于风水文化,我们要学习它,探讨它,验证它,使用它,无数智者前赴后继,穷思深究,乐此不疲。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
绪论(一)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综述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先生自大学期间便笔耕不辍,到目前为止可谓着作等身。成中英融合中西哲学传统,自创本体诠释学,这是他历尽大半生努力取得的最重要、最深刻的理论成果。这一哲学思想在西方来说,...
第二章风水中体现的中国美学特点美学中的美是广义的,中国美学中对美求真善顺应自然达到的美,古人通过运用中国传统风水知识在选择居住地点或建筑时会考虑气候问题,建筑地的地质问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风水学说,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中是重要的一部...
美学史,是美学理论在历史维度的建构;美学理论,则影响着美学史的具体书写。其中,就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在美学史上的评价而言,一方面要衡量他对美学理论发展所作出的直接性贡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他的思想对美学理论进展所产生的事实性影响。有些美学家虽然...
1自然无为的内涵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1.1道家的自然观道家所说的自然与现代意义中的客观自然界不...
宋元时期,地域及政治上的隔离,造就了宋元时期审美文化上的南北差异。因着民族文化和雅俗转换的混杂,宋元审美南北差异与此前先秦北风南骚之别、南北朝清绮气质之分又有不同,呈现出南北、胡汉、雅俗交错互渗的复杂审美格局。...
(二)孔子美学思想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孔子美学思想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思想,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71]孔子美学思想...
第一章普遍生命--方东美美学本体论探究对于美学家而言,本体论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美学家不仅要对各种审美活动、审美现象做出描述,还要从根源处对美是什么的问题做出回答:是上帝的光辉?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还是自由的象征,自由的形式?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