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的生态美学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2202字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除了有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之说,也同巫术祭祀等活动直接相关。例如甲骨文中的“舞”字,表现出一个人手拿两个牛尾在舞蹈朝拜,向天祭祀。因此可以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协调的一种追求。实践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这种实践中的审美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一、生态美学的艺术“和谐”之美

  生态美学这一新兴的理论形态,以其审美性和普适性在诸多的艺术活动与艺术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美学的研究也必须植根于艺术创作,而在艺术的审美与实践中,艺术与自然生态的相关性也恰巧为生态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生态美学正是对于人与现实审美、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问题的深层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美学观念是基于生态哲学基础上的美学思考。生态美学从人与自然的循环共生关系探究美的本质、确认美的价值。

  生态美学将“和谐”看做最高的美学形态,注重对生态艺术的观照,“和谐”是自然界中所有物种生命存在与延续的最高艺术形式。生态美学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身生命的确认与关爱,更是对生命的理解,从而使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与对象相和谐。把生态美学作为社会建设中各方面和全过程中贯通一致的和谐之音,着力推进绿色生态、扭转生态不和谐发展的态势,这将有利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我国传统生态美学的体认

  以往的美学从以人类为中心的角度确定自然审美的内涵。在生态美学中,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是自然的审美属性与人的审美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传统文化当中,生态美学思想在我国各时期的文化与宗教之中都有重要体现,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发掘生态审美的智慧。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诸多语句都是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道家生态美学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也有共通之处,道家对于生态美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是世间万物的归宿,一切的事物都要回归自然。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的观点、佛家主张的“众生平等”的观念,都对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和艺术大家不惜笔墨,描绘着自然中万物“和谐”的景象,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山水相映构成美丽的风景画。山水融合在一起,是自然的奇景。山水之美,皆出于自然天然的雕琢,山水的无言、谦逊、和谐,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山水在春夏秋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勾勒出不同的画面。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美学问题的智慧,对于当代构建中国生态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把生态美学的思想和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用生态美学思想指导我国社会长久稳定发展,将会极大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

  三、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成为我国美学领域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论形态与新的生长点。事实证明,生态美学作为一个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出现是我国新时期美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在我国的发展特征,是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为依托的。

  我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相融建构,丰富了生态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内容。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的给予,人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上升至艺术活动,更是离不开生态意识的注入。如在当今艺术研究与实践中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中汲取智慧,融入生态美学,为艺术寻求坚实而有生命力的理论基础,是艺术学科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故而,生态自然与美学艺术相结合是符合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人们在解决生态问题时也要崇尚艺术美学,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艺术的视角把辩证法融入美学之中,成为一种指导现代文明和现代发展的方法论思想,并以艺术的理性指导生产发展,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自然中生产与生活。结合当前审美、艺术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共同解决当代的生态美学问题,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趋势。

  四、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美学也称艺术哲学,对于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给予审美艺术要求与方法论指导。我国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均资源占有量愈显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处于发展中时期,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为加速经济发展,人们不遵循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我们共同生存的载体--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我们应该保护共同的家园,在满足自身目的时也应考虑适合自然界的生态规律。我们有能力改造自然,也有权利在自然中获得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存资料,但要把对生态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考虑人和自然间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在面对生态问题时更加拉近中国艺术情怀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之间的距离,对不断变化着的自然界用艺术的“和谐”音符提升其相应的能力。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应融入美的艺术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实现生态与美学艺术和谐统一,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和更好的生态效益,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美学相结合的观念,在社会生产与实践中融入生态美学意识,在艺术活动中关注生态环境,对于构建中国生态美学体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