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

汉、藏神话中女性特点比较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17 共365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汉族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在整个神话世界占据的篇幅,还是从数量来说,都可以算的上是神话世界里的弱势群体了,篇幅少,数量也少。开天辟地神话中没有她们的身影,到了造物主神话里,她们又没能独当一面,成为能创造万物的大神,仅有的几个女性她们的事迹也湮没在男性造物主的汪洋大海中,实在不怎么起眼,在人类诞生神话中,她们中的杰出代表"女娲"终于发挥了自己的本领,成为公认的人类诞生的第一大功臣,可是到了英雄神话的世界,女性又站在了男性英雄的身后,竟没有一个能够真正成为和男性比肩的大英雄。

  整个汉族神话时代,女性被先民认为并不具备开天辟地的能力、不具备经营天地的能力,更不具备成为英雄的能力,她们中间能够与男性对神话世界贡献比肩的唯有一个"女娲".可见,在神话世界,女性是并没有被先民们认可的。

  而藏族神话中,除了开天辟地的神话,女性在神话世界里肩负着同男性一样的任务,从造物到人类诞生,再到英雄神话,她们始终被认为是有能力、有资格肩负起这一切的,她们的重要显然是被先民认可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藏族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就显得那么丰富多彩,她们不是必须依附于男性存在,不必非得活在男性的神话里,她们有很多完全属于自己的神话篇章。

  纵观整个汉藏神话,可以看到女性在神话世界中的不同地位,这源于汉、藏先民对女性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认识,在汉族的农耕文明和藏族的农耕、游牧结合的生活方式的碰撞中,生长于不同民族的女性在神话中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

  神话是先民对生活的一种间接记录,是先民生活心态的折射,藏族神话中女性的数量多和篇幅重是源于在藏族先民的生活里女性肩负了很重要的责任,而这种重要性使得藏族神话中的女性似乎得到了特别多的重视。藏族神话对女性的重视催生了神话中对女性外貌和事迹的大量描述和记录,根植于这种重视,女性形象在藏族的神话中显得独立、丰满起来。

  汉族的神话世界里女性的地位也是对汉族先民真实生活心态的反映,神话世界里的女性反映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除了生孩子没有更多贡献的,她们的劳动力似乎是很弱的。在这种心态下,神话对女性的漠视几乎可算是从一而终,她们始终是作为点缀出现,这种不重视,使得汉族神话世界里的女性形象很少能真正的鲜活、生动。

  这些重视与不重视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神话里女性形象塑造的导向思维。汉族神话对女性的普遍的不重视,导致了女性在神话世界里的单薄形象,甚至有关于她们的外形特征的描写都不是为了真的展现她们的外形特征,而是表现出了服务于神话情节和内容的特点,这个特点说明,即使汉族神话里有对女性的外貌描写,那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识。

  与之相对,藏族神话里的女性形象在这种重视之下,拥有了直接的、目的单纯的外形外貌描写,也就萌发出了对于女性形象审美的最初级的认识,那就是对女性外貌描写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她的外貌,这是对女性的形象审美萌芽的关键点,使得藏族神话在女性形象审美这个重要的文学自觉上,展现出了十分敏锐的直觉,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藏族文学对女性形象审美意识建立的最初的突破点。

  而这种对女性外貌的描写、对女性外形特征塑造的萌芽,几乎可以算是神话世界里,唯一的主动审美意识突破了。

  参考文献:
  
  专著:
  
  [1]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82.
  [2]周延良。汉藏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5.13、14.
  [3]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比较神话学(金泽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4]叶舒宪。金枝玉叶--比较神话学的中国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5]马·法·基亚。比较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6]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张文安。中国与两河流域神话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那木吉拉。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10]马学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11]约翰·J·迪尼。中西比较文学理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12]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凯·安德森、莫娜·多莫什、史蒂夫·派尔、奈杰尔·思里夫特。文化地理学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陆贵山。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9]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0]程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1]宋小克。上古神话与文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22]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23]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24]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裸人(周昌忠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5]J·G·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6]王希悦。阿·费·洛谢夫的神话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7]陈岗龙。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8]丹珠昂奔。藏族神灵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9]佟锦华。藏族民间文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
  [30]格勒。族早期历史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1]周锡银。藏族原始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32]佟锦华。藏族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33]马学良、恰白·次旦平措、佟锦华。藏族文学史[M].成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34]佟锦华。藏族古典文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35]姚宝轩。中国各民族神话[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
  [3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7]廖东凡。雪域众神[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38]廖东凡。神山之祖[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39]廖东凡。天湖神女[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40]西藏民间故事集成拉萨分卷·拉萨民间故事[M].拉萨:拉萨市三套集成办公室,1988.
  [41]廖东凡、次仁多吉、次仁卓嘎。西藏民间故事[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42]才旺瑙乳。西藏创世之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43]图齐。喜马拉雅的人与神(向红笳译)[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44]袁珂校注。山海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45]杨丽慧、张成福。中国神话母题索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6]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47]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8]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0]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1]朱立元、张德兴。二十一世纪美学(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2]佟锦华。藏族传统文化概述[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5.
  [53]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54]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M].北京:1998
  [55]刘介民。比较文学译文选[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6]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G].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期刊:
  
  [1]邓楠。论中西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2]谢继胜。藏族神话分类、特征及其演变[J].民族文学研究,1989(05)-77.
  [3]林继富。藏族神话与原始审美[J].西藏艺术研究,1992(02)。
  [4]张慧。对藏族神话研究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西藏艺术研究,1995(04)。
  [5]彭谊。论上古神话女性形象的审美倾向[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6]郑蓉。论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及其影响-兼及中西女神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09(02)。
  [7]刘勤。对中国女神研究成果的回顾及检讨[J].民族文学研究,2007(02)。
  [8]闫洁。"神性"与"人性"--解读中国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与个性差异[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9]罗京。东西方神话之比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1999(01)。
  [10]李佩瑶。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02)。
  [11]查苏娜。神话对族群跨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以蒙古族与汉族神话的差异和传播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4.
  [12]陈洪娟。皇帝神话和檀君神话的神话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3]王代莲。中越龟神话比较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
  [14]宋会霞。论维柯的神话观[D].黑龙江大学,2012.
  [15]洪伟。论神话类型体系[J].民间文学论坛,1987(01)。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