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文学属于纯文学母体, 主要是为文学创作源源不断输送养料, 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成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策略中, 可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融入其中, 促使语文回归原本的纯真状态。本文从语文教学现状入手, 阐述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总结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技巧。
关键词:民间文学; 语文教学; 教学现状;
民间文学是属于大众的, 是民众集体口头的创作, 凸显民俗、地域文化, 可契合大部分民众的口味。讲述的民间英雄、民间恋情、民间神话等, 是民众情感、精神的寄托。民间文学属于民族民俗的根源, 也是民族文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民间文学教学, 充分传承民间文学, 强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 语文教学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当前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 教学方式单一是主要问题,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未能重视实践训练,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教师在知识讲授中会占用较多时间, 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 均属被动接受知识。
部分年轻教师会采取有效措施,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加入一些流行因素于课堂教学中, 比如:电影片段、电视剧片段、流行歌曲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 只是激发学生形式上的兴趣, 未能实现学生文学本身兴趣的激发。这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 只会拉开学生与文学之间的距离, 难以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注重华丽形式的追求, 需要关注语文、文学本身,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提升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为学生构建“活的文学”, 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比如:胡适在20世纪就提出了“活的文学”。文学语言必须“活”, 并在其中关注真情感、思想, 在胡适眼中这类文学性属于白话文学, 也就是老百姓文学,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本身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 坚持知识传授, 实现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文本、言语教学, 需要强化情感交流, 增强实践性及应用性, 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既能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展, 又能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 更新教学理念。
2. 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民间文学的语言具备很强的丰富性, 且文学内容较为生活、活泼, 在千百年历史的锤炼中, 留下的民间文学均属精品, 具有文学名著无法替代的价值, 民族魅力较强。中国公民需要有意识地欣赏民间文学中的健康、朴素等各种美, 欣赏民间文学中的想象力。
民间文学具备多样化的形式, 内容相对丰富, 很容易被学生接收, 比如:民族歌谣、小调、童谣等, 以湖南为例, 可加入“姑苏小吃名堂多, 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 老虎脚爪绞连棒”。民间谚语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农谚、道德谚语等是人类千百年历史积累的经验, 需要确保语言的押韵、比喻的形象, 以此促进人们深思。民间流传的各类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民间传统历史人物。将民间文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中, 可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哲理的提升, 通过组织各类形式的语言, 将其中的文学传授给学生, 避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空洞式说教, 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民间文学本身属于地道民族文学, 资源较为丰富, 文学形式呈多样性。在民众口口相传中的故事、儿歌、区域历史、民族文化等, 均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凸显了出来, 使得民众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家乡、民族。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学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可以更近距离地体验母语的魅力, 更加热爱文学。在教学中还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 学生能够明白爱国不单单是一个口号, 需要在实际中凸显, 爱国本身属于直接表现行为。需要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家乡、民族文化。在讲授民间文学时, 教师会很自然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并产生民族自豪感, 将这类自豪感传递给学生, 引导学生将书面的理论知识与本民族、区域内的民间文学作品相联系,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乡荣誉感, 更加热爱家乡, 珍惜民族文化。
“下层文艺”本身属于老百姓的文学, 这类文艺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摒弃传统文学中国的“文绉绉”, 用白话书写的文学, 人人都可以读懂、明确其中的文艺。总而言之, 民间文学本身并不是单纯的“文学”, 需要涵盖“文艺”、“文学”中的一种, 属于“活的文学”中的一种。民间文学不仅仅是纯文字母体, 知识处于纯文学表层文化底部, 其职责是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原料, 并提供相应的可借鉴成分。
3. 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策略
民间文学本身属于一项综合性艺术手段, 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民间文学在其创作与传播中在特定场合内发生的语言、情感交流等行为, 将其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可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策略主要如下:
3.1 强化课堂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才能够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民间文学内涵, 促使师生之间相互探讨, 确保学生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民间文学学习系统, 将历史与地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中国古代神话、湖南本地民间传说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加强课内外调查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辩论甚至表演等, 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3.2 构建文化活动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结合自身的调查经验, 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手段, 在民间讲述、说唱、小戏表演工作中, 凸显民俗文化功能。在民歌民谣讲述中, 可邀请演唱家步入课堂, 演唱民间文学作品, 要求学生在歌曲欣赏中记录民间文学。依据语文课程内容需求, 结合部分传统节日采取民间歌谣教唱、民间故事讲述、民俗团临摹等方式,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 强化学生的认知, 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母语的魅力,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活力。比如:可增加一些地方戏表演, 包括《十月小春》、《刘海砍樵》等。
3.3 提供实践机会
教师在民间文学教学中要强化与实际生活两者间的联系, 深入社会, 确保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在传统节日期间, 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直观感受各类民俗事件, 强化感性认知。比如:组织家乡田野调查活动, 促使学生在寒暑假期间, 可考察民俗田野, 搜集、整理地方民俗现象, 并将其制作成PPT、微课视频等, 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
3.4 强化表达能力
为确保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并演绎民间文学作品。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民间文学作品, 借助深入研究, 进行情景演示。课余时间, 查阅相关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 自编自演民间文学作品, 强化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采取这类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民间文学教学限制, 逐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实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还可以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促使学生应用网络技术, 制作出相应的课件, 实现自身才华的展示, 比如民间小戏、歌谣演唱等, 促使学生深刻感受母语带来的魅力, 延伸民间文学欣赏途径与范围。
3.5 创新教学手段
中国具备很长的发展历史, 属于一个民间文学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创作的结果, 具备很强的地区性与民族性, 在现代文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道德思想内, 部分均存在于民间文学中, 并在民间文学的协助下实施传播, 体现民间传统道德教育。学生通过学民族文化, 可结合时代发展, 创新教学手段。比如:应用人文演绎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 从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地域人文、当代文化入手,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缩小某些文学与学生生活环境两者间的距离感, 使得学生真正摆脱孤岛文学现状, 经过相应的语文教学训练, 实现概括、分析、创作、表达、书写能力的提升,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现学生应变能力的提升。
将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可促使语文知识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并融入社会实践中, 促使语文回归原本真实的状态, 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强语文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 结语
世界上很多国家均逐步重视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 发达国家逐渐重视本民族内民间文学的保护、研究、发展, 并开展广泛性教学。在大时代背景下, 需要不断努力, 强化改进, 加强民间文学知识的学习, 把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确保民间文学新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此实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熊玉华.大理白族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理: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2 (02) :107-108.
[2]袁田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选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2 (02) :71-72.
[3]王银茂.中学语文教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调查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 (03) :106-108.
[4]王双梅.《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民俗文化素养为中心[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6, 10 (03) :156-157.
[5]初滢滢.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文学教育 (上) , 2016, 19 (03) :1178-1179.
[6]蔡娟, 邓国均.民间文化资源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 2016, 10 (02) :134-137.
[7]徐春花, 吴桂美.民间文学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4.
[8]毛慧媛.不妨把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J].学语文, 2015, 22 (02) :41-46.
[9]梁海, 孟秀丽.中国民间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5, 22 (03) :74-76.
第二章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社会生态生态美学的内容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生态,对生态美学中社会生态的探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哈萨克民间文学作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生态内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反对强权的生存之道。哈萨克族在宗法封建时代的...
前言:在中国民间文学中,有众多的箭垛式人物。他们在原有的形象之外,衍生出众多新的形象,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符合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在众多的箭垛式人物中,武圣关羽的形象尤为突出。关羽死后被封王封神,在各地建庙供奉,在民间文学中更是...
前言中华民族悠长的文化和淳朴的民众,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孕育了丰厚的民间故事宝藏。在众多的民间故事类型中,有一类专门表现女主人公善于解决各类难题,从中体现女主人公过人智慧的的故事,这些女主人公的身份有待字闺中的女儿、妹妹,也有已婚的媳妇、妻...
通过分析鄂伦春民间文学的故事形态, 这个“山岭上”的民族丰沛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中承载的文化心理内涵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性, 反映了“鄂伦春人勤劳勇敢、豪放淳朴的性格和社会生活。”...
一、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现代性是极具争议性的学术话题,不仅有各种困惑和理解,而且有各种批判和解构。现代性涉及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走出西方,走向全世界。下面我们择其要点,对现代性进行简要的分析。谈到...
民间文学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口头创作而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的《诗经》、《子夜歌》、《竹枝词》、《柳枝词》等等作品以及外国的《荷马史诗》、《贝奥武甫》、《罗兰之歌》、《尼...
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绝非是随心所欲的,他们不仅无法选择自己创造本民族历史的时代境遇,也无法超越特定的条件限制,只能是延续着前人所创造既有成果,去努力创造真正属于本民族文化的新气象。通常意义上,不同民族创造的民间文学作品是文人文学发展、变...
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重要传统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生生不息的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领域全球化交流与借鉴逐渐加强,民间文学艺术成为这种文化交流与借鉴的重要内容。但与科学技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不...
引言《珠江的传说》,属于胡人识宝传说类型,以羊城三石之一的海珠石为传说核,讲述了珠江名称来历的故事。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收录的版本,其情节内容可简括为:读书人崔炜,偶然帮助神医鲍姑,获赠井岗艾并以此救治了仙人安期生乘坐的白龙玉京...
五、结语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欣赏文学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文学这颗明珠却遭到了怠慢和冷落。但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关注的同时,民间文学的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又重新被有识之士赏识和发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