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民事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证据契约法律的完善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35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民事证据契约制度建设探究 
【引言】我国民事证据契约规制构建分析引言 
【1.1】我国民事证据契约的概念  
【1.2  1.3】我国民事证据契约的性质、分类及效力 
【第二章】我国民事证据契约的理论基础与功能分析 
【第三章】我国民事证据契约的域外法律概况 
【第四章】我国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的现状考察 
【第五章】我国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的构建 
【结论/参考文献】民事证据契约法律的完善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结 论   

    民事证据契约有助于在证据领域推进司法民主化,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有助于实现民事诉讼的目的,更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正是考虑到证据契约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才应当明确民事证据契约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证据达成的、以直接或间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为目的的合意,有自认契约、举证责任契约、推定契约、证据方法契约和鉴定契约五种具体类型。对民事证据契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国外和我国法律现状的考察,是为我国构建民事证据契约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职权主义弱化的趋势是适宜培育出构建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的“土壤”后,本人的观点是从宏观层面、微观角度和配套措施三方面入手,提出将民事证据契约写入立法、加强普法力度强化公民权利意识、继续弱化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树立民事证据契约的指导原则、规定民事证据契约的要件、明确法官的释明权、规范民事证据契约的救济制度等具体举措,以期能够描绘出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的未来蓝图。


    参 考 文 献

  一、着作类:

  [1] 毕玉谦。民事证明责任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 年。

  [2] 江伟。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日]高桥宏志。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M].张卫平、许可译。法律出版社,2007.

  [4] [日]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M].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

  [5] 陈界融。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中)[M].三民书局,2009.

  [7] 陈计男。民事诉讼法论(上)[M].三民书局,2006.

  [8] 吕太郎。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一)[M].元照出版社,2009.

  [9] 王甲乙、洪惠慈、郑建才。民事诉讼法新论[M].三民书局,2007.

  [10]陈桂明。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11]姜世明。新民事证据法论[M].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12]陈浩然。证据学原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3][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新版)[M].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

  [14]宋朝武。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15][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6][美]波斯纳着。法律的经济分析(下)[M].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7][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M].汪一凡译,黄荣坤校订。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

  [18]王进喜译。澳大利亚联邦证据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19]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下册)[M].法律出版社,2005.

  [20]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1]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 2 版)[M].法律出版社,2006.

  [22][德]罗森贝克、施瓦布。德国民事诉讼法(上)[M].戈特瓦尔德、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3]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上册)[M].法律出版社,2008.

  [24]司法院司法行政厅。美国联邦证据法[M].司法院,2005.

  [25]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

  [26]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读(2012年最新修订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二、论文期刊类:

  [1] 汤维建。论民事证据契约[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4):75-82.

  [2] 陈界融。证据法应当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J].证据科学,2009(2):141-144.

  [3] 高点法学编辑委员会。证据契约(以鉴定契约为出发点)--“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131 号判决[J].判解集[C],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4):25-28.

  [4]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中国法学,2004(3):73-85.

  [5] 高珊琦 . 辩诉交易制度移植之障碍分析 [J]. 法律科学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5):134-142.

  [6] 马明亮。辩诉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契约为分析框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2):67-79.

  [7] 牛金臣、曹志海。民事诉讼契约化视角下的证据契约[J].山东审判,2008(2):63-67.

  [8] 李江婧、许建添。证据契约效力规则构想[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10-112.

  [9] 许建添。证据契约初探[J].证据学论坛,2007(1):107-123.

  [10]舒瑶芝。民事证据契约效力探析[J].政法论坛,2010(6):133-140.

  [11]唐力。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J].现代法学,2003(5):122-127.

  [12]陆 晓 芳 . 浅 析 民 事 证 据 契 约 [J].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2008(6):74-76.

  [13]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中国法学,2003(2):115-125.

  [14]纪格非。“争点”法律效力的西方样本与中国路径[J].中国法学,2013(3):109-120.

  [15]许建添 . 证据契约制度与我国的适用环境 [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21-124.

  [16]李江婧、许建添。建立我国证据契约制度之设想[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0-114.

  [17]钱龙超。我国普法现状综述[J].法制博览,2014(8):147-148.

  [18]张 卫 平 . 民 事 诉 讼 中 的 诚 实 信 用 原 则 [J]. 法 律 科 学 ( 西 北 政 法 大 学 学报),2012(6):153-158.

  三、论文集:

  [1]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法治秩序的建构[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 骆永家等。阐明权。杨建华主编。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C].三民书局,1984.

  四、学位论文类:

  [1]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 郭璐璐。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1.

  [3] 张艳丽。民事证据契约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 贾传喜。证据契约研究[D].青岛大学,2008.

  五、英文资料类:

  [1] Ali v Regina. Journal of Planning & Environment Law [J].J.P.L.,2015(3):327-345.

  [2] Hans Tjio. Abuse of informational complexity: disingenuous characterization [J].Company Lawyer,2015(2):45-50.

  [3] Encyclopedia update: Volume 2: R. (on the application of Luton BC) v CentralBedfordshire Council [2014] EWHC 4325 (Admin)[J].Encyclopedia of PlanningLaw and Practice: Monthly Bulletin,2015(1):2-21.

  [4] Peter Murphy. Evidence & Advocacy [M].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0.

  [5] Paul F. Rothstein. Evidence in a Nutshell [M].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70.

  [6] Graham C. Lill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Evidence[M].West PublishingCo.,1978.

  [7] Daniel Brawn.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Dubai[J].Arbitration,2014(2):156-171.


    致 谢

  我很早就对自己许下承诺,期望自己不要辜负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篇论文,能够为七年的法学求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从去年四月份开题、七月份完成初稿到今年几经改动,历经许久用心完成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却凝固了我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毕玉谦老师。正是受到老师的启发才将我的毕业论文主题定为民事证据契约制度,也非常感谢导师在我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如果没有导师的引导,我不可能很早确定论文的大纲;如果没有导师的答疑解惑,我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初稿的撰写工作。尤其感谢导师在我三年研究生生涯里像一位慈父一般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让我能够全心全意完成这篇沉甸甸的成果。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门和王雨辰同学。在研究生三年里的最大收获便是同门间的情谊,我们情同手足、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既辛酸又甜蜜。感谢同门在这个过程中忍受我的唠叨,耐心解答我的困惑,与我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还要感谢王雨辰同学对我的启发和鼓励,感谢他耐心的帮我指正论文中的不足。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母。父母于我的恩情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可以描述的。父母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完成毕业论文的不竭动力。也更要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经济上的支持,让我能够一心一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在书海的徜徉里进步和成长。

  最后要衷心感谢答辩组老师对我论文的重视和指正,老师们热情又细心的帮助我发现论文中的不完善之处,提点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把这篇文章写到更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事诉讼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