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学是多民族作家共同创造的百花园。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具有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已经形成规模。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和他们的精神、情感世界,通过各民族作家的创作,得到了艺术的再现和真实记录。弘扬爱国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讴歌时代精神,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论、翻译和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出现了可喜的繁荣局面。
2005年9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宣布成立,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广泛团结广大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家,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研究评论,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研究、少数民族文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
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领导和中宣部领导对这项工程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宣部专门拨款300万元用以支持文学馆工程建设,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直接领导下,文学馆的立项、选址、设计等工作进展顺利,今天,我们大家共聚一堂,参加文学馆的开工奠基,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大事,可喜可贺。
中国作家协会是各民族作家之家,为全国各民族作家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近几年来,中国作协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措施,努力为少数民族作家服务,多办实事好事,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氛围,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的扶持,为多出优秀作品创造条件。加强少数民族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充满创作活力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积极引导和组织少数民族作家“三贴近”。在中国作协组织的大型采访采风和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中,多邀请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不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评奖活动,进一步修改评奖条例,增强其公平性、公正性、权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工作。加强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研究,积极开展对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作家和创作现象的研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加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增加经费,修订条例,从资金上和制度上保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工作。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办好5民族文学6杂志和5文艺报6少数民族文艺专刊,更好地为少数民族作家服务。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市作协,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多办实事,共同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举办文学作品研讨等活动,推动当地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希望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发展自身优势,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把中心建设成全国各少数民族作家的温馨家园,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论、交流的权威机构。同时,希望建成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充分发挥作品及资料收集、珍藏以及展示、交流功能,为广大作家做好服务工作,以不辜负各级领导的重托,不辜负全国各少数民族作家的期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贴近”,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共同为建设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成鲲.现代应用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于成鲲等.中国通用应用文:家用文书[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0
[3]刘叶秋.略谈古代书信的格式[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中国台湾]张仁青.应用文[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5][香港]彭耀钧.抬头格式的含混与渐趋失落[R]1香港:第七届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2003年10月.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各类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标志着少数民族文学繁荣时代的到来。史传文学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中成果最着的一个题材领域,这方面的作品数量多,取得的成就也高,更是出现了像《尘埃落...
一、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概述民族情怀是在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少数民族情怀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主要是指少数民族文学家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本民族...
一、文学人类学的视野: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互动如果要谈文学人类学对重新审视和建构少数民族文学观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文学人类学的发展渊源。文学人类学的产生离不开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融合互动。作为20世纪人文社会学科转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全球化时代和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混杂性理论作为核心命题的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得以凸显。混杂性一语,赛义德探讨后殖民时代文化主体身份时分析:所有的文化都交织在一起,没有一种是单一的。所有的都是混合的,多样的...
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活动规律的总结,到目前,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是都能够阐释说明所有文学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是普世、也是普适的。但是,理论在运用时总是表明或流露出使用者主体选择某一理论的动机,不管是出于社会性的功利要求,还...
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指的是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成外国语,如英语等,它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略有差异,后者一范围更广,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汉译以及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研究,在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领域一直处于被忽略的...
引言根据文化多样性观点,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保持文化本身的面貌极为重要,特别是处于文化弱势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其有限的跨语言传播和推广中更需要保持民族文化真实的模样,以此来使少数民族文化独特而珍贵的价值得以...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气息和女性特征,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在地区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将写作要点放在对传统社会男权文化的反思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层面,积极倡导将女性视作时代的主人、社会的主人甚至是自己的主人。...
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58年,80年代以后,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真正纳入研究视野。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及其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运用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具体的批评实践。当然这种批评实...
引言当代汉族作家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人情。比如王蒙在新疆学习生活了16年,向我们展示了伊犁草原纯朴的民族风情。陕西作家红柯在西域流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