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时期农村文化扶贫事业发展探究
【第一章】农村文化扶贫目的、意义、方法及概念阐述
【第二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农村“文化扶贫”的必要性
【第三章】江西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性
【第四章】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发展的选择性
【结语/参考文献】小康社会建设下农村文化扶贫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对策与思考: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发展的选择性
4.1 着眼农村实际,加大文化扶贫力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使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软实力,就必须依靠广大人们群众在文化建设和创新当中的作用,而几十亿人口的农村则是文化扶贫建设的主要地区,农村才是文化进军的大舞台。同时,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就必须着眼农村实际,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1.1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当前,基本完善江西省贫困山区文化扶贫服务体系,是各地部门的重要责任。各地方相关部门应该达成共识,把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地政府应建立"文化扶贫"配套保障资金,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积极开展惠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杜绝部分地区荒废文化活动场所、挤占办公场地、变卖和损坏文化设施的行为。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和活动场所建设。如今,江西就全省农村基层文化机构、活动场所建设,与开展"三项活动"之前相比较,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文化娱乐场所、农家书屋、文化馆站等建设比往年有所改善。在今后农村文化扶贫建设任务中,江西应建立健全农村和边远山区公共文化基础体系,使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和更公平的文化服务,有力的保障农村群众的精神食粮。一方面,努力完善文化场馆建设。加强文化馆、农家书屋和文化娱乐场所的维护和新建,及时购买和添加场馆所需的设施设备。争取县以下各场馆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群众所需。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站和其他文化场所的建设。满足工作所需的基础设备和文化读物,如配备电脑、打印机和订阅报刊、文化读物等。使基础文化工作者能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国家政策,以便更好的开展文化扶贫工作。
第二,加强农村现代媒体、通信和网络设施建设。首先,努力解决边远山区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个别困难用户可以实行免费入户,同时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服务质量,逐步推进农村现代媒体全面数字化。另外,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各类工程建设如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大力推进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将数字影院建设纳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实施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建设工程,实现重要城市、重点地区全覆盖。其次,全面覆盖通信和网络设施、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号传输,推进光纤入户。
第三,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公共文化资源的投入方向应向农村倾斜,增强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能力。如江西各大报纸和刊物可以对农村和农业的情况进行有分量的报道,还可以创造条件在刊物内开办农村版,加强了农民对实事的关心,学习了文化知识。已经创办的农村版如:《致富快报》和《农村百事通》要提高报刊质量并做好出版发行工作。另外,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要多播放有关农村"文化扶贫"的信息和政策,好让农村群众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有针对性的播放各种电视节目,满足农民对音乐、艺术、文化知识和农村科技知识等信息和技术的迫切需求。并且各设区市党报和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农村"文化扶贫"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4.1.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第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首先,要长期有效的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因为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投入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文化扶贫事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其次,积极向上面争取到项目资金,如"村村通"、"户户通"、"送戏下乡"等工程,并且重点对江西边远山区的农家书屋、文化馆站、文化活动中心配送相关设施设备,解决因硬件设备缺失而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最后,积极发展当地文化特色事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当地独有的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文化景观等等,鼓励一些大中型企业投入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优惠政策,以便形成农村文化市场和资金链条。
第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扶贫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因此,要吸引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增加各岗位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酬、办公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保障以及农村文化群众的消费力度。资金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除了国家拨款建设外,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通过多渠道、多方面来进行资金筹集。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力量,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的多元化投入。首先,江西各大报纸、电视、电台,应积极宣传在乡村当中,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景观、品牌。积极推广更多像庐山茶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这样的文化资源,吸引人们去参观、旅游、学习。其次,我们还可以制定详细清楚的,具有潜力的乡村文化发展蓝图。以政府的名义举办"乡村特色文化合作项目"等等这种类似的活动,并且邀请全国各知名公司企业、甚至海外公司企业来参与其中。
第三,发展有特色的江西农村文化产业。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就是要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来源于历史、来源于传统,并且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产物。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工程是发展农村文化扶贫事业最有效、最稳定、最长远的方式。
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如景德镇婺源的古镇与茶文化、庐山的天然景色文化等都是很成功的例子。打造农村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兴趣、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动力、文化建设自身资金流动的活力。同时,政府必需保障农村集体收入,避免其他企业组织或当地政府文化单位独占文化资源。
4.1.3 大力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作为一个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江西,其传统文化悠久深厚,应积极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发掘当中的精髓,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给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带来财富。
第一,政府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重视农村传统文化建设,努力吸取传统文化当中对我们在农村文化扶贫建设上有利的部份,做到统筹规划、全面部署,使之真正在农村文化扶贫事业上发挥作用。"毛泽东同志非常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他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也有人民的东西,反封建的东西。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不应割断,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
第二,努力挖掘江西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并加以改造和创新。作为一个传承几千年的古地,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对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其中很多传统文化技艺一直影响着我们,不断给我们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如景德镇手工制瓷、南昌瓷板画、铅山连四纸等,都呈现出传统技艺带来的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挖掘和甄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份,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并且能够不断地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努力发掘和保护即将消失和遭到破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重视民间传统文化、技艺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乡村地区,从古至今都是传统文化、技艺的孕育之地,很多土生土长的农民继承着江西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他们成长在农村,最了解农村农民,可以说是与农民天然相通。因此,发掘和培养乡村传统文化、技艺人才,为文化扶贫工作添兵加力,更有效的与广大群众互动互助。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技艺,还可以激发农村群众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文化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4.2 培养农村文化人才,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4.2.1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扶贫事业的开展关系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好坏,也是国家在农村推行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基础。因此,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好,农村文化扶贫事业才能稳定、持续、顺利的发展。
第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更新观念。农村基层干部身处文化扶贫事业的最前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文化扶贫工作的进程,同时还影响着农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发挥基层干部在文化扶贫事业上的作用,就必须从新时期、新目标发展的需求出发,把先进意识和文化思想不断灌输到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中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农村基础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设立农村文化扶贫工作年度干部测评,对不合格、跟不上文化扶贫工作步伐的干部要进行指导或撤换。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优秀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去任职锻炼,给农村文化工作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用新思想、新观念指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扶贫事业当中来。
第二,培养和选拔高层次文化人才。各部门要认识到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成败人才是关键,选拔文化人才是进行文化扶贫工作的前提条件。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给予充足的条件和待遇,使之一心扎根于文化扶贫事业的建设。首先,应提高那些自愿前往农村岗位工作的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优秀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不会因为条件差、待遇低而跳槽。其次,努力发掘长期在基础工作的文化工作者,传统文化、技艺继承人和特别热爱文化、艺术的民间能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扶贫事业上的最大优势。同时,可以考虑从他们当中选拨文化干部,更好带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培养新型农村农民加入到文化扶贫事业的建设当中来,对感兴趣、学的好、有头脑的农民应积极吸纳和引导,毕竟他们最了解农村、最了解农民,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工作难题时,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2.2 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的确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培育科学人才、文化人才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农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前进发展的速度,所以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关键。
第一,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建设。首先,要继续贯彻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因经济困难而上学难的问题,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使农村子女上得起学。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和设施的投资力度,解决农村受教育者的困难,如道路不通、教学楼舍简陋、设备破旧、资源短缺等问题。最后,政府应增加师质队伍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多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住宿条件非常差,另外工资待遇又不高,导致教师流失。因此,改变他们现在所处的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惠及这批扎根在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者,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优异的待遇将会吸引更多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育人才到农村任教。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政府应在农村建立各种职业教育技校,使农村农民学习知识和技术有处可去,与现代社会更好的结合,不再是干完农活无事可做的状态。而且培育懂技术和有知识的农民,有利于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创造财富,摆脱贫困。在发展职业教育技校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技校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水平,在办学经验上,应积极借鉴成功案例,吸取他们在制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安排和配备、资金保障等上面的优点,真正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同时,要开展多类型、多种类的培训课程,对具有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优势产业,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和培训。并且要安排和指导已毕业的,懂技术、懂知识的新型农民到企业、单位,甚至领导岗位就业。
4.2.3 广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野下,依然要坚持"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方针。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要创新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将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进一步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
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建设。江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是开展比较成功的活动。目前,江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平均每年惠及基层群众5000多万人次,正悄然改变着江西农村的精神风貌,也为农村文化扶贫建设做了有益探索。同时,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也带动了全省文化扶贫事业建设、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建设等。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辐射效应下,间接影响着农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行为。而且激发了农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所以,进一步加强农村三项活动建设是启发群众充份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给农民带来财富。
另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特色活动,如景德镇瓷都大会,婺源和庐山的品茶活动,井冈山的红色活动等,活动形式多样化有益于惠及江西更多的农村群众,使得农村群众有更多、更广的文化活动作选择和参与。
第二,借鉴国内外对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地把国内外文化活动建设的成功案例与我省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文化资源和民风民俗相结合,打造江西独特的文化活动。如,"韩国"新村运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其中很多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这项运动的核心在于"精神启蒙",帮助农民养成"自立、自助、勤勉、协力"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有利于增加农村群众的创造热情,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发展。
第三,创新农村文化活动。首先,政府应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多样性、对农村有帮助的文化活动。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选择一些乡镇先行试点,并把有积极成效的文化活动推广到全省。其次,向全社会征集农村文化活动可行性方案,选择条件允许、成熟可行的活动方案进行审核,把可行的方案优先试点。最后,积极鼓励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自主创新,对有积极效应的文化活动,政府应鼓励和资助。
4.3 加快改革步伐,深化文化扶贫的体制和机制
4.3.1 加快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从过去的第一、二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演变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其中文化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新型生产力,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球化趋势下看到了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加快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同过去相比,文化建设进步明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单位依法营运的文化管理体制".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江西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随取得不少成绩,但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只重视高层文化的发展,而忽略了底层文化的构建。各地方政府权力集中、文化事业单位权责不清、队伍建设参差不齐。
(1)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建设发展的好坏与政府的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那么,要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扶贫事业新局面,政府就应该改革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
构建政府的宏观管理模式,使农村文化扶贫建设更具活力和生机。因此,不断深化和创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是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要下放权力到相关文化事业单位。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便文化事业单位能够自主经营本部门和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同时政府减少干涉文化事业单位对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部署和指挥以及文化产品使用和生产。其次,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凡是文化事业单位自己能处理好的问题,交给文化事业单位处理,政府无需干预。并且政府管理权力应受到法律约束,不必过多干预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扶贫的形式和方法。最后,要转变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文化事业与产业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不直接干预文化活动。把管理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
(2)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在管理和推进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过程中,务必要把文化扶贫工作分类来管理,明晰事业单位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形成真空地带。针对农村文化扶贫建设中得不同问题,进行分类部署,抓好农村文化扶贫行政工作和资金投入体制建设,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增强文化机构的活力,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一方面,区分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责,实行政事分开,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主要负责日常文化管理事务,按照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条例和章程进行管理和运行,并按规定的职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各级财政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扶贫建设。在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同时,要优先照顾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并且在资金投入和使用过程中要实行监督制度,对各地区文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汇有详细计划和清单。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农村基层单位文化人才的稳定、优劣是文化扶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曾经的用人方式导致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素质层次不齐,待遇只低不高。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单位文化人才的质量。提高文化人才的待遇,是吸引更多文化人才来从事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关键。首先,加强全系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文化业务工作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不合格和跟不上文化事业工作步伐的干部,可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学习和培训,来逐步提高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其次,要努力培养文化管理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其他地方合作和交流,把有潜力的文化干部派出去学习、锻炼。同时,还可以外请国内外专家来授课和指导。
最后,在人事制度方面。通过建立聘任制、招聘制、合同制等,打破人事制度上的铁饭碗,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不搞终身制,使文化工作者能进能出,从而建立起一套人尽其才、合理流动的人事制度。
建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当前,农民文化扶贫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农村文化扶贫建设的新契机。把农村文化扶贫机制与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村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以更灵活的政策,更有效的措施,促使农村文化扶贫事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1)建立过硬的目标责任机制
在农村文化扶贫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同发展经济是一个道理,也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相关文化部门对加强农村文化扶贫建设负有重要职责。所以,应把农村文化扶贫工作列入到创建先进文明市、县、乡(镇)相关评价体系中,要对各个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建立评价机制,将农村文化扶贫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农村群众的满意度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同时,还必须严格评价流程,做到奖惩分明,有效的抓好农村文化扶贫建设。
(2)建立完备的投入机制
"省级财政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十一五"财政发展规划,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并保证将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乡镇和农村文化建设。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优先照顾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并且在资金投入和使用过程中要实行监督制度,对各地区文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汇有详细计划和清单。
另外,还要创新资金管理理念,探索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按照"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思路和理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强农村文化活力,必须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农村文化建设规划,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首先,把县级文化设施做大。重点是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新华书店。其次,把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做强。给予指导和优惠性政策,增强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力。最后,把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做活。积极发挥当地农村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好。
1.4研究依据1.4.1理论依据留守少年犯罪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现象的一种。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各种社会关系,找出引起农村留守少年犯罪行为发生的真正社会根源,关注我国针对未成年犯罪大肆立法但是法律作为强...
我国已经完成十二五工作,正在全面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是面向十三五的伟大征程,是新的起点和攻坚之战。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实施6大工程30荐重点任务。今年中央和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农村产业的发展路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行教育与医疗方面的投资。由此,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巨大,需要有庞大的建设资金。...
摘要经济、社会和文化是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假如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的话,那么政治好比是骨骼,经济如同血肉,文化则是灵魂。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社会要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
1云南省农村基本情况1.1云南省农村村庄与人口特征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80%,全省超过一半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创汇收入和轻工业原料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村庄与人口特征如下:(1)村庄分布不均,规模大小不一2013年...
在我国南方农村, 坝坝宴是一种传统文化, 农村家宴群体性聚餐是诱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 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整治。...
第三章目标、内容与方式:农村道德教育专门化的体系设计既然农村道德教育专门化是必要的且可行,那么建构专门化的农村道德教育体系就是必须予以思考的问题。介于道德教育内部系统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五个要素构成,我...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外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我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这急剧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作为社会最为基础的家庭结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受到了极...
第4章解决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途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然而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这个难题中难题却远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