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属于临床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症,其包含怔忡与惊悸,主要指的是患者感觉到内心悸动、惊恐不安,严重的甚至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在临床当中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症状,发作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情绪不稳定或者过于辛苦。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采用中医药来治疗心悸患者具有较大的优点,具备疗效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几率低的特点。鉴于此,针对心悸患者,我院于 2011 年开始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1 年 6 月~2013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心悸患者的临床资料。当中,男性 2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18~69 岁、平均年龄(46.3±8.4)岁,病程 6 个月~11 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的患者 15 例,室性早搏的患者 13 例,室上性早搏的患者 10 例,存在“自觉情况”的窦性心律不齐或者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14 例,Ⅰ度~Ⅱ度房室阻滞的患者 2 例。本组 50 例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前,都通过心电图与 24h 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测之后确诊,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结待代、脉细涩、舌头颜色偏淡或者存在痕斑、运动后面色苍白加重、头晕目眩、胸闷、气不足、乏力、心悸。
1.2 治疗方法[1-3]:采用炙甘草汤加味进行。中药组成:大枣 10 枚,炙甘草 20g、生姜 10g、生地黄 40g、麻仁 10g、桂枝 10g、党参 20g、生白芍 15g、阿胶(烊化)10g、麦冬 15g。
根据患者症状加减:并发高血压患者,加入五味子 12g、生牡蛎30g、生龙骨 30g、钩藤 20g;心血瘀阻患者,加入延胡索 10g、丹参20g、红花 10g、桃仁 15g;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患者,加入白术 15g、茯苓 15g、附子 8g;阴虚火旺患者,加入黄柏 10 个与知母15g;善惊痰多患者,加入 10g 黄连;心血不足患者,加入白术 10g、龙眼肉 12g、当归 25g;心阴不足患者:加入酸枣仁 15g、柏子仁 12g、五味子 10g。上述药物采用水煎服,大约取汁 250mL 左右,每天早晚共服一剂,7d 为 1 个疗程,持续服用 28d。
1.3 疗效标准:显效: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以及胸闷隐痛的情况完全消失,余症显著好转,面色较为红润,精神好转,脉搏正常,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有效: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以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以及胸闷隐痛的情况有所缓解,相较于治疗前,每两分钟早搏的次数降低一半,心电图检查有效改观。无效: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以及胸闷隐痛没有明显的改观,脉象迟缓物理,心电图没有明显改观。
2 结 果
通过 28d 的治疗以后,本组患者当中,显效的患者为 27 例,有效的为 20 例,仅有 3 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 94%(47/50)。
3 讨 论
心悸这个症状最早出现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当中,但其在《内经》当中就已经存在心悸症状的类似文字,比如《素问·痹论篇》当中提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导致心悸的主要位置在于心脏。心悸的产生,通常与瘀血阻络、水饮内停、心阳衰弱、心血不足以及心虚胆怯等原因有关,是属于一个本虚标实的症状。《丹溪心法》当中提出:“责之虚与痰。”《伤寒明理论·悸》当中提出:“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所以,在临床当中主要采用复脉定悸、益气滋阴以及补血安神进行治疗。炙甘草汤则属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的一百八十二条用来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经典药方,一直以来,被广大医生所采用。统观这个药方,气血通调、阴阳双补、温而不燥,心脉以复、气血通利、能够让脉道充盈。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生地黄具备一定程度的强心利尿功能,麦冬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力,具有扩充血管、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党参中包含维生素 B1与 B2、微量生物碱、皂苷等,对于人体当中的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兴奋效果,可以显著提升身体的抵抗能力,同时可以拓展外周血管,有效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阿胶能够推动血液生成更多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该药方与中医当中的整体观,从平衡阴阳方面着手,调节人体全身生理功能完全吻合。本组 50 例心悸患者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 94%(47/50)。证明针对心悸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具备疗效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概率低的特点,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启发.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10):254-255.
[2]孙冉.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 42 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5):103-104.
[3]黄华磊,张水良,刘建国.炙甘草汤治疗心悸 73 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1):264-265.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病,其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则往往集中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且尤以心和脑的损害最为常见。随着抗高血压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高血压的临床治愈程度与控制程度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由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损害和脑卒中...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或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diseas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主要原因是大、...
本院魏品康主任医师幼承家学,是军队师承制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擅长用攻邪法治疗疑难疾病,主张邪去正自安。魏师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临证加减,攻补兼施,曾治疗1例脊髓脱髓鞘患者,收效甚佳。笔者有幸随诊,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病历摘要患者,男,58岁,2003...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的常见...
胸痹是中医常见病症,中医认为,胸痹大多是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治疗上主张以益气固本为本,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辅。如果在疾病早期不加以积极有效治疗,将增加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预后不佳...
我科门诊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研究的21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5例,男性66例,女性39例,年龄...
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患者于3年前自觉腋窝、背部经常汗出且量多湿衣,每至冬天汗出更剧,天气越冷汗越多,并伴有头晕、耳鸣,头部及手足麻痹;遇事紧张,常心慌心悸,响声稍大则汗出,不能读书看报,睡眠极差,每晚最多只能睡3~4h,醒来便觉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