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白塞病多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1]。白塞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狐惑”类似。笔者通过查阅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诊治白塞病文献,对证型和用药进行整理并分析,以期为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 1990 年 1 月-2013 年 10 月中医药诊治白塞病的文献。以“中医药”和“白塞病”或者“白塞氏病”或者“白塞综合征”或者“狐惑”为检索关键词,采用顺查法进行检索。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含有完整的中医诊治白塞病或狐惑证型名称和方药记载的文献;所涉及的治法和用药有确切疗效的文献;含有单方和验方也一并统计;剔除综述性文献、重复文献。
1.3 资料处理与数据分析
①证型统计:证型名称和分类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2007 版《中医诊断学》证型标准,并分析各证型证候要素。②方剂统计:每个证型附 1首以上方剂者,按数方统计;基本方含有加减用药者,仍按 1 首方剂统计。③药物整理:方剂组成及其加减药物均予统计;中药名称、功能分类、归经和药物性味均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2007 版《中药学》所载标准整理,如教材未录入者,以《中药大辞典》为标准;若 1 味药数种归经者,按数种归经统计。④运用 Excel 进行相关数据录入,整理后的数据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方剂和药物频次及分布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初检文献 72 篇,剔除综述性文献、文献中所载证型与方药记录不完整、无确切疗效的文献 14 篇,最终纳入文献 58 篇。
2.2 证型分析
58篇文献所涉及的证型经归类后共计20个,单个证型被文献引用频次共计 101 次,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频次仅1次的4个证型归为其他证型,见表1。
2.3 证候和病位要素分析
58 篇文献中共出现证候要素 9 个,引用频次共计116 次。实性证素占 56.8%,其中湿热占总证候要素41.4%;虚性证素占 43.2%,阴虚、阳虚最为常见,见表 2。病位要素 5 个,肝、脾、肾、胆、肺各占病位要素总频次的 36.0%、29.2%、29.2%、4.5%、1.1%,其中肝、脾、肾共占病位要素总频次的 94.4%。
2.4 用药频次分析
58 篇文献共整理出 197 种药物,用药频次总计1363 次。其中频次排名前 30 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72,5.3%)、生地黄(53,3.9%)、当归(52,3.8%)、茯苓(50,3.7%)、黄芩(40,2.9%)、黄柏(38,2.8%)、黄连(35,2.6%)、牡丹皮(34,2.5%)、赤芍(33,2.4%)、土茯苓(29,2.1%)、龙胆(28,2.1%)、黄芪(28,2.1%)、金银花(25,1.8%)、玄参(24,1.8%)、柴胡(24,1.8%)、党参(23,1.7%)、栀子(22,1.6%)、泽泻(21,1.5%)、延胡索(21,1.5%)、白术(21,1.5%)、车前子(19,1.4%)、连翘(18,1.3%)、知母(17,1.2%)、苦参(16,1.2%)、菊花(16,1.2%)、白花蛇舌草(15,1.1%)、丹参(15,1.1%)、苍术(14,1.0%)、薏苡仁(14,1.0%)、红花(14,1.0%)。
2.5 药物类别分析
197 种药物按功效可归纳为 19 类,出现频次共计191 次,其中排名前 3 位的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总频次的 50.2%,见表 3。
2.6 药物归经分析
197 种药物归经频次累计 3862 次,十二经均有涉及,排名前 5 位的分别为肝经、心经、脾经、胃经、肺经,共占总频次的 73.1%,见表 4。
2.7 药物药味、药性分析
197 种药物共涉及 7 种药味,总频次为 2105 次,各药味所占频次从高到底依次为甘(762,36.2%)、苦(728,34.6%)、辛(399,19.0%)、淡(108,5.1%)、酸(55,2.6%)、咸(47,2.2%)、涩(6,0.3%),其中甘、苦、辛味药共占总频次的 89.8%。197 种药物共涉及 9 种药性,总频次计 1357 次,居前 3 位的分别为寒、平、微寒药,占总频次的 73.0%,见表 5。
2.8 方剂使用情况
涉及方剂 66 首出现频次共计 112 次。其中成方31 首,计 64 次,使用较多的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两者共占总频次的 17.0%。自拟方 35 首,计 48 次,多为成方化裁而来,没有明确的归类标准,方中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
3 讨论
白塞病属中医“狐惑”范畴。《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提出本病“皆湿毒气所为也”“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而变成斯病”,《金匮玉函经二注》云此病发生“非独伤寒变是证,凡热病者得生虫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提出“虚热”病因,说“狐惑者,阴虚血热之病也”,“治虫者,治其标也,治虚热者,治其本也”。通过各代医家对病因病机和辨治的不断完善,至今临床已初步形成一套体系。
本研究共纳入 58 篇文献,整理归纳得到证型 20个,其中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等证型最为常见,占总频次的 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 41.4%,阴虚占 18.1%,阳虚占 12.9%。病位要素中肝、脾、肾占总频次的 94.4%。由此可见,白塞病与肝脾肾脏关系密切。正如《金匮释义》所云“狐惑病者,亦是湿热蕴毒之病”,湿热毒瘀互结是白塞氏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贯穿本病始终。白塞病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或肝郁化热,虚热内扰,或脾虚失运,水湿不化,久而化热致湿热毒蕴,或感受湿浊之气,湿毒伏藏于内,熏蒸脏腑,流注经络,上蒸损伤咽喉,下注则虫蚀二阴,搏于气血,浸于肌肤,病情迁延进一步损及阴阳,脾肾空虚,肝肾不足,循环往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58 篇文献中白塞病的用药共计 197 味,分类统计显示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占总频次的 50.2%。清热药包括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等,补虚药包括补阴药、补阳药、补气药等。因清热类及滋阴类药物多偏寒性,补气药多偏温性,故药物药性的统计中寒、平、微寒药物占总频次的 73.0%。涉及药味 7 种,主要是甘味、苦味和辛味,占总频次的 89.8%。甘味药既能补阴阳之不足,又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苦味药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可助血脉畅通、气血运行。药物归经中十二经均有涉及,主要归肝经、心经、脾经、胃经、肺经、肾经,表明白塞病起病五脏相因,治疗应兼顾五脏,辨病辨证论治相结合。
方剂统计中,成方的使用以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等经典方剂居多。甘草泻心汤功在和中化湿、清热解毒,是《金匮要略》治疗狐惑的主方。白塞病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又因湿热毒邪流注经络,临床常用清肝经湿热的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自拟方共 35 首,多由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益气养阴、温阳健脾等方剂化裁而来,更体现了临床上圆机活法的特点。
综上,虽然整理过程中仍存在文献规范性欠佳、证型及自拟方剂分类不明确等不足之处,但本研究表明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董建华,乐灵君.白塞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862-864.
[2]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3-215.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沈俊晔,谢志军,范永升.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83-84.
脑梗塞是目前临床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最大的三种疾病之一。我国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非常高,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由于脑梗塞而死亡的患者人数明显减少,但患者的致残率却仍然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对...
糖尿病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应及时滋阴清热,补肾益精。平衡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糖尿病病变脏腑主要为肺、胃与肾,选择肺俞、胃俞与肾俞进行针刺,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调节胃肠功能。我们使用养肾益精方联合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获满意疗效,与单纯...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自1981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至2013年,全球已经有7000万人感染HIV,约30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1]。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公共卫生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医学发展的...
蝮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疾患,对于蝮蛇毒咬伤患者,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西医常规治疗(蝮蛇毒血清+抗炎等)配合中药外敷或者内服等方式治疗蝮蛇咬伤,治疗的方案颇多,效果较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优[1-3].作为治疗蝮蛇毒咬伤患者的特效解毒药物...
失眠,中医所谓不寐,是由于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1]。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入于阴。《素问阴阳应...
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他方面原因的影响,高血压患病人数逐渐增加,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人们共...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病证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多不规律,IB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1994年IBS罗马Ⅰ诊断标准定稿后,国内相关研究积极开展起来,中药治疗I...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CAG年发病率在0%~10.9%之间。...
甲状腺结节指甲状腺组织异常聚集而形成的结构。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如彩色超声、CT和磁共振检查的广泛运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日益增高。由于西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手段有限,对于恶性结节(甲状腺癌)进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TSH抑制治疗...
在中医学里,没有扩张型心肌病的说法。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其属于水肿、心悸、心痹、喘证、怔忡、积聚的范畴。针对该病的病因机制,古医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谈: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