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临床上常见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嘈杂等症状[1].近年来,由于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逐渐升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病程进展缓慢,证候多变等临床特点,目前已被明确为癌前病变之一。本病病因复杂,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确切疗法,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采用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06-2013-06于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中医科门诊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9~63岁,平均46.8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5.6年。我们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2].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基本方如下:法半夏12g,黄芩9g,黄连6g,干姜6g,枳壳12g,乌药12g,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5枚,随证加减,1剂/d,以6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口服治疗,4片/次,3次/d,以6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忌烟酒及生冷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精神刺激、劳累和受凉。
1.4疗效标准参照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显效:胃镜检查炎症基本消失,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胃镜检查炎症好转,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临床症状好转;无效:胃镜检查炎症无变化或加重,病理未见改善或加重,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胃镜检查结果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以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典型的脾胃病证,属于“胃脘痛”、“胃痛”、“痞满”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运化水谷,而胃主收纳,腐熟水谷,脾胃配合共同调节饮食的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布散。若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则会发生痞满。《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嗔满闭塞。”《杂病源流犀烛》曰:“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故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降痞消满为基本法则。半夏泻心汤是一首出自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常用于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方中以半夏、干姜温中散寒,祛积除痞;枳壳行气消痞;黄连、黄芩苦寒泄热,清肠燥湿,党参、甘草健脾益气,调胃和中;乌药理气和胃,全方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同调,调胃和中的功效。曾有学者报道,党参、黄连、黄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以通过抗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改善胃溃疡,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4-6].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其不仅能够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够改善胃镜情况,提示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英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0):56-5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674-684.
[3]黄干初,李卫东。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97-98.
[4]张忠,司银楚,白丽敏,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泌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0):1223-1225.
[5]许少华。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33-1334.
[6]张忠,司银楚,吴海霞,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83-284.
我科采用自拟中药葛红汤治疗胸痹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98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35.62...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层的炎症疾病。研究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其他生物性以及化学性的有害因素如果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也会诱发慢性胃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一种全身性疾患,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动脉的局部表现,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1].由于动脉硬化斑块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本病的...
案1男,66岁,2011年11月2日初诊。主诉:胃脘痛间作14月,加重3d。患者久居寒冷之地,平素喜食辛辣冷饮,14个月前因晚餐食海鲜、饮酒后于凌晨2时突然发作胃脘部绞痛,伴冷汗淋漓,手足冰冷,上腹胀满,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于凌...
在中医学里,没有扩张型心肌病的说法。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其属于水肿、心悸、心痹、喘证、怔忡、积聚的范畴。针对该病的病因机制,古医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谈: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或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diseas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的是房室交界性心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自主心律以及传导阻滞等心率减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病室传导阻滞等。对我院收治的3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取得较好疗...
气虚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基本证型之一,是由于正气亏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造成血液运行不利进而瘀积体内,出现一系列与气虚和瘀血有关的临床表现[1].气虚血瘀证在心脑血管疾...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于中医的“消渴”合并“中风”范畴,在文献中亦有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说明消渴和偏枯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而《证治要诀·消瘅》所云:“三消日久,精血既...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1(ET-1)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