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为 1987 年 ~2012 年,调研样本涉及山西省所有地区,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共调查 953 个样本户,样本。家庭常住人口 3628 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3 人。
2 耕地经营状况分析
2.1 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分析
在耕地经营情况分析中,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在在 1987 年最高,为 10063.1 元;其次是 1988 年,收入为 9940.4 元;两个年度相差 122.7 元。同时 2003 年收入最低,为 5923.1 元;其次是2009 年的 685158 元;两个年度相差 610.3 元。分别低于 1987年的 4140 元和 1988 年的 3407 元;2006 年和 2008 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 1987 年的 3024.9 元和 1988 年的 2878.8 元,高于 2003 年的 1115.1 元和 2009 年的 528.2 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符合 y=-139.46x+9671.7.
2.2 年 内增 加 耕 地面 积 指 标分析
在 耕地 经 营 情况分析中,年 内 增 加耕地面积在 2007 年最高,为 493.7 元;其次是 2008 年,收入为447.1 元;两个年度相差 46.6 元。同时 2005 年收入最低,为79.6 元;其次是 2002 年的 149.2 元;两个年度相差 69.6 元。分别低于 2007 年的 414.1 元和 2008 年的 297.9 元;2006 年和2001 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 2007 年的 271.5 元和 2008 年的 215.5 元,高于 2005 年的 142.6 元和 2002 年的 82.4 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年内增加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符合 y=16.579x-16.104.
2.3 年 内减 少 耕 地面 积 指 标分析
在 耕地 经 营 情况分析中,年 内 减 少耕地面积在 2008 年最高,为 841.8 元;其次是 2003 年,收入为401 元;两个年度相差 440.8 元。同时 2002 年收入最低,为132.6 元;其次是 1996 年的 178.4 元;两个年度相差 45.8 元。分别低于 2006 年的 709.2 元和 2007 年的 222.6 元;1997 年和2006 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 2008 年的 526.6 元和 2003 年的 85.8 元,高于 2002 年的 182.6 元和 1996 年的 136.8 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年内减少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符合 y=33.367x-221.66.
2.4 年末经营耕地面积分析
在耕 地 经营 情 况分析中,年 末 经营 耕 地面 积 在1998 年最高,为 70121.3 元;其次是 1996 年,收入为 7259.5 元;两个年度相差 62861.8 元。同时 2009 年收入最低,为 415.7 元;其次是 2003 年的 5785.4 元;两个年度相差 5369.7 元。分别低于1998 年的 69705.6 元和 1996 年的 1474.1 元;2004 年和 2006 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 1998 年的 63483.9 元和 1996 年的515.7 元,高于 2009 年的 6221.7 元和 2003 年的 958.4 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年末经营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符合 y=-1310.95x+35378.
3 结论
土地 经营状况可以反映农民使用土地效率的 高 低 ,从调研结果来看,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呈现出随着时间的延后而降低的情况,表明了山西省土地耕种面积正在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应当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保护;经营承包田面积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经营转包田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农民可耕作土地面积正呈现出降低的变化;年内增加耕地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在 2007年达到了最高值,但是总体耕地面积呈现出降低的变化,说明山西省耕地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土地转包入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其中在 1993 年 ~2006 年之间处于较低状况,分析原因这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同年份之间有较大差距有关;年内减少耕地面积呈现出快速升高的趋势,由此也表明加大耕地保护措施或者政策的出台已经成为农村土地工作的重要任务;从转包出经营情况来看,除了 2008 年和 2009 年之外,其余年份差异不大,证明这部分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大;从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上来看,2010 年之前呈现出降低的变化,但是2010 年之后又有所升高,并且年末土地经营面积迅速下降,表明了山西省耕地面积综合利用效率较高;从承包田经营情况来看,承包田面积也呈现出降低的变化,但是不同年份之间差异不大。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省土地经营效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以及过度垦殖,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而山西省吉县属黄河中游东岸,因此退耕还林势在必行。1试验区概况与设施建设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吉县2000-2012年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2.93万h㎡,其中退耕面积0.63万h㎡,荒山造林2.21...
1鄢陵县概况鄢陵县隶属河南省许昌市,全县辖4乡8镇,382个行政村,人口63.4万人,总面积866km2.县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自西向东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在50-65m之间,相对高度15m.地貌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平原,少量为洼地、岗陵。该区...
目前,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劳动力缺乏、秸秆处置技术落后等造成秸秆的利用方式仅限于还田、焚烧或纤维板生产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环境污染。...
丹凤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63万hm2,粮食播种面积为2.11万hm2,种植的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分别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1%、29.9%、12.2%;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1%、37.3%、15.2%。...
耕地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和工业原材料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耕地保护贯穿于我国土地管理法律的始终,已成为统领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纲要。当前,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
为了摸清鞍山地区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指导科学施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作者对鞍山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全区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鞍山地...
近年来,太仓市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由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肥料结构与品种、农药使用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对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水平造成较大影...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数量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尤为重要。当前,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就是提升耕地质量以增加耕地的产能。...
通江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县共有耕地约7.83万hm2,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由于耕地的不科学利用,耕地质量水平不断下降。耕地质量水平是决定作物产量、品质、效益的首要因素,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坚决杜绝...
草甸土:草甸土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上发育起来的土壤,地表有较茂密的草甸植被,生物积累过程较强,有机质含量较高。沙雅县耕地区域内草甸土面积3.5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2.44%。养分分级情况见表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沙雅县草甸土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