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07 共51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究
  【第一章】农产品流通信息整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第四章】农产品供应链待整合信息及其分类
  【5.1】农产品供应链链内信息整合
  【5.2】农产品供应链链外信息管理
  【第六章】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信息融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农产品流通信息整合研究参考文献

  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近年来,农产品流通领域一直是问题频发的重灾区。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学者所达成的共识,其中高效的信息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农产品领域成功应用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想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堪忧。

  3.1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

  第一、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信息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来看,一些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零售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一些专业化批发市场等信息化水平都比较高,以上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也都十分重视信息管理在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化水平较高。比如,武汉的四季美农贸城专业批发市场在建设之初就研发了农产品展示交易配送信息化系统,该系统由以下 5 个部分组成:一个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交易,还能控制物流的交易过程;一个是现场和网上共用的展示系统,可以进行产品的展示交易;一个物流整合系统;一个运输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这两个系统来计划产品的物流方案;还有一个价格系统,商户可以通过该系统掌握实时交易价格。市场上的交易人员通过该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办理,运用多种运输手段实现农产品快速运输,提高运行效率。其他的一些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也都结合自身的特点,拥有一些信息化处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发展较快。但是,从整体来看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化差异较大,农产品供应链的大部分参与者规模小,信息化水平较低。比如,一些农民合作组织,由于规模小,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信息处理系统可能仅限于几部电话和几台电脑以及一些简单信息处理设备。这些供应链参与者与规模较大的供应链参与者相比,信息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认为其根本没有信息化系统。而目前我国上规模的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参与者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这也就造就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第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率逐步上升,但信息集成度不高;信息采集是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加工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全国 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逾 100 万个,农村信息员超过 70 万人.这些机构和人员都定期进行涉及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信息的采集工作,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虽然,信息的采集和加工都已初具规模,但是信息的集成度并不高。目前的情况仍然是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所以,供应链上的信息还是比较分散,要想了解农产品供应链上涉及的所有信息,就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去获得不同形式的信息,然后在经过信息使用者的进一步加工形成统一的格式。总之,现在供应链上的信息都是经过收集和加工过的二次信息,但是仍然缺少进一步的集成。

  第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传播制度初步形成,但信息利用率较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采集、加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信息能以合理的手段传播出去。目前,信息的传播渠道除了传统媒介之外,还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渠道。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报纸期刊、电视、广播、手机通讯、电子显示屏等;新兴传播渠道主要是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站、信息服务中心等。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已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兴传播渠道相结合的传播机制,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发布的时间、发布的内容基本得到确定,并可以及时进行传播。但是,信息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自供应链末端反馈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时被农产品生产者所利用。信息利用较低的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信息经过收集加工之后就通过特定的信息传播渠道传递出去,并没有根据不同的信息利用者采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导致了信息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信息的传播渠道不顺畅,以农村为例,广大农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传统信息媒介为主,而传统信息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慢、失真率较高,而对于新兴的信息传递渠道,农民需要支付较高的信息获取成本;最后,大部分的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于分散的、规模小的供应链参与者来说,他们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不高。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息传播机制,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让信息发挥其重要作用。

  3.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整体和长远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的过程中,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影响交易活动的信息存在着差异,交易的一方所掌握的信息明显多于另一方,从而导致了信息优势方受益,信息劣势方受损的局面。农产品供应链就是由诸多的交易环节构成的,在每个交易环节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社会化分工越来越专业,使得参与交易的各主体只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相应信息的占有权;比如,在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中,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各主体,由于离农产品生产端较接近,促使其对农产品的供给信息比较了解,而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参与主体可能了解更多的是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各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远大于合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促使双方都希望较多的了解交易信息,希望通过完备的信息来减少自己决策的失误,同时又都希望对方较少的了解信息,这种心态造成了交易双方采取多种手段来对敏感信息进行保密,使本该公开的信息变成保密信息。

  这两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处于一种极端不对称的局面,进而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时滞严重,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加了整条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第二、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失真信息和信息缺失。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失真信息,另一方面一些关键的信息存在着缺失的现象。信息失真不仅包括传统的"牛鞭效应",还包括参与主体为了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故意编造的虚假信息。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供应链上的参与者在得到下游反馈的需求信息之后,都会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对需求信息进行加工,在把加工之后的信息传递给其上游的主体,需求信息在经过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传递过程之后变得严重扭曲,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牛鞭效应".而虚假信息就是故意捏造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比如,农产品销售者为了尽快将产品销售出去,可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方面做出虚假的承诺信息来误导消费者,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关键信息的缺失,本质上来说亦是因为交易主体的"经济人"心理作祟,每个交易主体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有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的倾向,再加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本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缺失现象严重。

  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的价格起伏较大的现象就是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失真及信息缺失的一个具体表现,例如,前几年的绿豆、大蒜、大白菜和近几年的生姜、猪肉等农产品,其价格都是忽高忽低,起伏不定。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失真和信息缺失无疑加重了价格波动的程度。由于准确的需求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农产品生产端,所以农户的生产计划都是比较盲目的,一般会根据上期的价格水平和有限的信息反馈来安排生产。当一种农产品价格上涨之后,由于其他影响价格的关键信息的缺失,再加之媒体的炒作,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而盲目的扩大种植面积,最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损失惨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农产品生产者不能获取供应链上的全部信息,比如,农产品的当期产量信息、农产品收购价格信息、农产品库存量信息、居民收入增长信息等影响价格变动的信息,只是获得了有限的价格反馈信息,而由于这些信息的滞后性,失真性,使其不能发挥真正作用来指导农民生产。而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个交易环节都存在的信息失真与信息缺失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水平和竞争力,急需借助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的目的。

  3.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的目标

  只有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进行整合来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解决现阶段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参与主体和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对信息进行整合来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处于一种完整、顺畅、双向流动并动态平衡的状态。并且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指导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商流和物流活动,使农产品实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流通过程的增值,使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笔者认为这是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的根本目标。整合之后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通过指导供应链上的商流和物流活动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增值,并实现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供应链信息整合之后,形成了系统的收集、处理与传播机制,对农产品生产者来说,有利于增加其收入,减少其市场风险。由于农产品的消费者非常分散,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这些都导致了来自终端的需求信息无法顺利传递到农产品的生产端,使需求信息不能指导农民的生产活动。目前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计划都是凭上期的收入情况和有限的、零散的信息反馈来决定的,这样难免会存在盲目性,使农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农民会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而供应链信息整合之后,农民在安排下期的生产活动时能够从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获得该种农产品本期的产量、成交价格、目前在库产量、往年的消费数量、生产技术及疾病防治等信息。这些全面的、准确的市场信息都能使农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增加其收入,同时还能减少农产品生产者的市场风险。

  其次,供应链信息整合之后,农产品消费者可以从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获取农产品的质量信息,使消费者能获得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其满意程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至关重要,供应链上各主体最终的收益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流通不畅,农产品消费者只能通过自身经验来判断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能直接了解到的关于农产品的信息只有价格信息,其他关于农产品的质量信息一概不知,再加之劣质、有毒农产品经媒体曝光之后,使其对消费的农产品质量失去信心,减少了购买行为。而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经过整合之后,农产品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关于所消费农产品的生产时间、产地、价格、生产方式、运输方式、存储方式、安全检测等信息。消费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获取、判断来决定以什么价格来购买多少数量的该种农产品,真正做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满足了消费者追求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诉求。

  最后,供应链信息整合之后,对于其他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即从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各级流通商来说,其经营活动得到了指导,提高了其经营效率,提高了其经营利润。

  目前来看,农产品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只是和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主体进行信息交流,而对于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能指导商流和物流活动,使农产品的流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供应链的信息经过整合之后,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都会根据获得的需求和供给信息来合理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通过各环节的信息及时交流来减少农产品流通的时间,提高其市场适应能力,增加其利润。

  总之,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整合供应链信息,形成统一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使供应链上的信息达到一种完整、通畅的状态,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发挥其指导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商流和物流活动的作用,使农产品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实现增值,使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