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林下经济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7 共348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林下经济的定义
  
  林下经济是 1973 年第一次提出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学者对林下经济定义有很多阐述,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李金海认为林下经济主要结合了三个学科,分别为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学。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位基础,同时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林下经济不仅仅是林业的发展,还有动植物的发展,菌类的发展,养殖业的发展等等。
  
  国家林业局网站上对林下经济的定义是:“林下经济属于一个复合生态的系统,同时充分结合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微生物等综合系统的发展,林下经济的目标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以保护环境与经济效益为目的得一种经营模式”.同时,国家改革发展网站上在上面定义的提出上提出林下经济是要以林业为主,同时各个其他产品共同发展的立体式经济。
  
  江西省政府文件上对林下经济的定义中又有一定的区别“林下经济是要林下种植养殖的产业链系统,景观利用也是主要的方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要以林下资源和环境为基础”.这些定义强调出林下经济是对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现实,与林木发展有了重要的区分,属于一种复合的经营方式。此外,林下经济生态意义明显,定义中多涉及到循环经济,生态环境这样的定义。本文认为,林下经济应该是一种多领域综合开发的,区别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森林系统里面的生态资源、生物条件,并注重技术的运用,以及合理的开发的一种新经济林业发展模式。
  
  2.1.2 林下经济的内涵
  
  虽然国内外经常会把林下经济与农林复合生产所混淆,但林下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产业互补、生态优势、应用优势。
  
  (一) 产业互补。林下经济不同于传统农业产值低下、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特点。林下经济是对传统的林业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林下经济减轻了林业产业的压力,通过科学化、集约化及规模化的生产,改变单一的林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互补。林下经济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林木为主要林下经济收入的林业发展形式,对政府依赖程度大的特征,在结合产业互补的理论基础下,林下经济的效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林下经济利用农业与林业以及养殖业各自的优势,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生态优势。林下经济依据生态学的营养级、生态位理论,合理组织系统结构,发挥生物与自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人为管理下,改善物质的循环以及能力的流动,不仅改善自然环境条件,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率。林下经济符合当前提倡的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也大大的加强了森林系统的抗逆性。
  
  (三)应用优势。随着人类在遗传改良、选育、栽植和加工利用等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林下经济可以利用物种搭配遗传的知识,创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2.1.3 林下经济的特征
  
  (一)生态特征。林下经济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复合结构、耐荫性、共生性、半野生性等方面。(1)林下经济的耐荫性是指植物在弱光照条件下的生活能力。由于森林里面的阳光照射时间短及不足,为了能在蔽荫条件下正常生长,要保证林下经济的植物是具有低光生长的耐荫植物。正因为林下经济生物的生长特点,决定了林下经济生物复合结构的必要性和研究性。(2)林下经济的复合结构主要是指在物种上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形成竞争与互补关系,实现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在空间上和时间的搭配的协调,实现各物种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营养价值方面,建立合理的营养结构。(3)共生性。林下经济各物种之间存在共生性,生物种群之间的是共生、互生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相互防护的关系。(4)半野生性。林下经济是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经济活动形式,由于具有半野生性,为了促进各生物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在研究组合处理上要求有更高的技术。
  
  (二)生产特征。林下经济生产特征主要是,林下经济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林下经济生产需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可以实现农民的就业问题。此外林下经济由于其特定的生态特征,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才能保障效益与利润。林下经济重要的生产特征是可以利用和改造林地、植物、生态资源等来发展绿色食品餐饮服务、林药业、生态旅游等林下产品。林下经济生产的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其绿色、无污染、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品是未来人们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
  
  (三)经济特征。首先,林下经济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实现不同生物产品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生长成熟,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促进农、林、牧各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二,林下是以林为主的农林畜复合共赢经济。林下经济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复合经济,形成多维立体化产业经济结构,实行了产业多样化,产品多样化,提高了综合效益。第三,林下经济对土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利用,实现了农业产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一体化发展,也避免了毁坏森林,减轻了林业产业的压力。第四,林下经济资源是利用率高的多产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开发多种资源,例如可以立体开发利用林木、植物、动物、菌类、能源(沼气)等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第五,林下经济除了基本的提供食物、工业原料等,还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林下经济对整个社会来说,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林下经济具有较高的绿色、环保、自然、无公害指数,并以其贴近自然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美化自然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持续发展。
  
  2.2 基本理论
  
  2.2.1 制度演进理论
  
  制度演进理论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先进性,第一是看是否符合当期人的主流习惯和精神态度,二是作为一种调节资源的分配原则,可以减少社会无序斗争,在制度规范和约束下,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三是制度是由社会环境与发展阶段决定的,制度在演进的过程中,产权的确立可以推动市场和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效率,反过来,市场和技术等因素也会对制度路径的选择产生作用,并不断强化其初始路径的设置。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化的驱动因素,制度需要建立在人主流的思维习惯和精神态度之上来进行设置,制度在演进的过程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制度演进中的产权问题。二是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问题。前者认为产权的确立就是一种最佳制度,可以推动市场和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效率。后者路径依赖则主要认为路径依赖的力量来自不完全市场和报酬递增,并依赖于历史的路径选择行为。
  
  阿木尔林业局林下经济的发展符合制度演进的发展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对于阿木尔林业局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运用制度演进理论可以对阿木尔林业局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更符合科学规律的政策建议。
  
  2.2.2 循环发展理论
  
  循环发展理论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它是根据物质循环运动的规律来制定的一种再生发展理论,它主要适用生态学应用于广义上农业的发展,它充分利用了农林牧副渔生物产品时间和空间的生长规律而制定的一种循环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理论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通过延伸生物上下游环节,以尽最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成本,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林下经济模式就是循环发展理论的最典型模式。
  
  循环经济原理要求阿木尔林业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循环发展的理论,促进物质在天空,土地表层,土地内部多个空间的循环流动,了解阿木尔林业局林下经济的土壤情况,选择适合阿木尔林下经济发展的林下产品,促进生物链的良性流动,从而保证阿木尔林业局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三无的发展环境,包括无残留,无废物,无污染的模式。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人类经济发展历史的前阶段,人们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在经济发展后期又要不断用经济效益去弥补环境的损失。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九十年代以后被列入国际社会议程。林下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产生的,林下经济能够在不损害后代人的福利的情况下,既增长了当代人的收益,也带来了长久的环境资源发展。为人类生存气候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储蓄后续资源。林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林下经济依据生态学的营养级、生态位理论,合理组织生态系统结构,发挥生物与自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不仅改善自然环境条件,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率。林下经济符合当前提倡的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使森林系统的抗逆性加强。发展林下经济做到了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兼顾双赢的良好格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