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多元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2104字
标题

  科技兴农战略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同样,农技推广体系也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是否能成功转换为生产力。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聚焦“三农”问题,提出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农技推广工作更成为重中之重,研究农技推广体系多元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1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弊端

  基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而形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基层现存的主要农技推广体系,直接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然而,新的经济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不同气象,传统农技推广体系的弊端开始显露。

  1.1 体制弊端 职能划分不清晰、体制内沟通不顺畅是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一大弊端。农村不同基层的农技推广机构和管理单位各自为政,农业生产服务都是独立存在,不能共享资金、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的优势,这直接增加了农技推广服务的成本,降低效率。同时,农技推广机构的层次划分不合理,负责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部门不同,农技推广体系过于冗杂,各单位之间配合散乱,直接制约科技成果的有效转换与应用。

  1.2 人才弊端 农技推广队伍中缺少专业性人才,体系整体素质偏低,直接阻碍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中专和大专学历占主要部分,本科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极少数,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很难提升。同时,农技推广队伍中专业比例不均衡,多数单位中都是种植类专业人才,而畜牧水产、农机专业人才比例低。此外,农技推广人员的职责不规范,很多基层存推广人员被借调到其他不相干岗位,严重削弱农技推广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1.3 财政投入方面的弊端 财政投入短缺是制约农技推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缺少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一些重要的农业科研项目因经费制约无法顺利进行而影响基层农业的发展。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农技推广经费短缺,新的科研技术大范围内的推广和施行受到影响。

  此外,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将农业技术正确教授给基层农民,也间接造成财政投入浪费。

  2 农技推广体系多元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1 大学农技推广体系模式 充分发挥科研教育机构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大学为主的科研教育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贡献,其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关键地位不容质疑。美国充分发挥各州立大学的主体性作用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有效提高了农技推广的效率和科研成果转换率。我国当前共有 60 多所大学参与农技推广方面的工作,他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开拓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农技推广模式。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是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的优秀代表。

  此外,我国农业大学还可以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同时,开展与农业科技公司、政府的合作,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学校与农业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将企业和大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些模式都是以大学为主体,整合所有的资源,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推广,各个大学需要综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农技推广新模式,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

  2.2 农技推广体系区域化模式 随着2015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我国农业发展呈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特点,涌现出大批特色农业,农业分工细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表明,农业产业服务必须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即建立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站。农技推广体系区域化模式是对传统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推广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其与之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职责划分更为清晰,推广体系管理更为顺畅,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实施合理化分工,增强展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满足技术需求方面更具备灵活性。第二,设立农技推广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在同一环境中工作,加快信息流通速度,简化审批、咨询流程,让农民可以在一个地方办好所有的相关手续或一站化学习农技知识。第三,构建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构建符合农业发展、农民需求和农村实际的农技推广体系。

  2.3 主体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当今是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单一型的农技推广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政府主导,大学、科研机构、农业相关企业多方参与的创新型多元主体推广体系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趋势。其中,农业相关企业是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主体,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能对市场变动和信息敏感度高,能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的农技服务。

  同时,企业在推广诸如化肥、农业、农业机械等“商品型农业技术”时更具有优势,农民依靠这些农技能促进农业增收,实现自身富裕,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企业在农技推广中只关注经济利益,忽略社会和生态效益,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及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和监督企业的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共赢。全球化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对加快农业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农业技术论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返回:农业推广论文